刘俊游 石玉林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 于都 342300)
据最新数据报道,全球肺结核新患病患者高达990 万例,发病率127/10 万,肺结核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我国为肺结核高发国家,其患病率为66/10 万,位居全球第三[1~2]。咳嗽、喷嚏及说话时含结核菌的分泌物形成飞沫传播,早筛、早诊及早治为控制肺结核传播、发展的重点,临床中治疗肺结核主要以含利福平为主的四联方案,对结核分枝杆菌抑制明显,但持续性治疗耐药风险高,药物毒副作用大,对咳嗽症状的控制较小[3~4]。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在辅助肺结核治疗时,可控制其症状,提高病灶吸收率[5]。肺结核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肺痨、痨病”,因此常见干咳、少痰、咳声短促并带黏痰,因此抗痨基础上,需配合止咳药物[6]。克咳片有止咳、定喘、祛痰之功效,其为《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加位制成[7]。现代药理学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止咳及平喘之效。林琳等[8]学者将其应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发现其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在西医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克咳片治疗肺结核,观察其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病灶吸收率,探讨克咳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肺结核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3例;年龄 29~69 岁,平均(47.54±5.17)岁;吸烟史:12例;病变部位:左肺 17 例,右肺 9 例,双肺 8 例;结核类型:浸润型18 例,纤维空洞型16 例;并发症:高血压 5 例,糖尿病 6 例。观察组男 19 例,女 15 例;年龄28~71 岁,平均(48.74±5.29)岁;吸烟史:9 例;病变部位:左肺15 例,右肺10 例,双肺9 例;结核类型:浸润型15 例,纤维空洞型19 例;并发症:高血压5例,糖尿病6 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YDXYY2019-026)。纳入标准: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9]、《肺结核中西医诊断治疗学》[10]中疾病标准;均为首次确诊,经痰涂片、痰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影像学观察肺部结核病变显著;典型咳嗽症状,伴干咳少痰、咳声短促;尚未采取过任何治疗;遵医行为良好,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包括肺水肿、肺炎、肺部感染、肺癌、哮喘等所致的咳嗽;合并严重脏器病变,如肾衰竭、肝纤维化等;伴免疫系统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真菌、细菌或其他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精神、认知功能等多方面异常;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调整方案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强化期用药: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21022350)0.3 g/次,1次 /d,利福平片(国药准字 H34023487)0.45 g/次,1次/d,盐酸乙胺丁醇片(国药准字H21022349)0.75 g/次,1 次 /d,吡嗪酰胺片(国药准字 H44020947)1.5 g/次,1 次/d,治疗2 个月;巩固期用药:异烟肼0.3 g/次,1 次 /d,利福平 0.45 g/次,1 次 /d,治疗 2 个月,总共治疗4 个月。观察组在四联疗法(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联合克咳片(国药准字Z20050690)治疗,克咳片 2 片 / 次,2 次 /d,总共治疗4 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参考《肺结核中西医诊断治疗学》中疗效判断。显效:咳嗽症状转归,经痰液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病灶及空洞全部吸收;有效:轻微干咳,经痰液涂片检查结果为阴性,病灶及空洞缩小≥50%;无效:涂片结果仍为阳性,咳嗽症状、病灶及空洞未见明显变化。病灶吸收率:于入院时及治疗4 个月后行胸部CT 扫描评估病灶吸收情况。显著吸收:病灶直径明显变小,空洞表现显著较入院时闭合≥50%;吸收:病灶直径明显变小,空洞表现显著较入院时闭合介于1%~49%;无变化:观察到无论是直径还是空洞均未见任何改变。肺功能:于入院时及治疗4 个月后,行肺功能检查,比较1 s 用力呼吸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活量(FVC)及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炎症因子:于入院时及治疗4个月后抽取晨起肘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包括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病灶吸收率比较 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病灶吸收率比较[例(%)]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入院时两组FEV1/FVC、FEV、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个月后,两组 FEV1/FVC、FEV、PEF 较入院时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入院时相比,*P<0.05。
PEF(L/min)入院时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FEV1/FVC(%)入院时 治疗后FVC(L)入院时 治疗后34 34 t P 62.39±8.71 61.17±8.63 0.580 0.564 85.39±14.32*73.81±12.18*3.592 0.001 1.82±0.37 1.77±0.35 0.572 0.569 3.75±0.58*2.64±0.49*8.524 0.000 64.19±9.13 63.47±8.37 0.339 0.736 85.17±13.25*76.62±12.46*2.741 0.008
2.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入院时两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个月后两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无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同组入院时相比,*P<0.05。
0.23±0.05*0.24±0.04*0.911 0.366降钙素原(ng/ml)入院时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C 反应蛋白(mg/L)入院时 治疗后白细胞介素 -6(ng/L)入院时 治疗后34 34 t P 26.42±3.37 27.81±3.93 1.566 0.122 11.28±2.17*19.71±3.84*11.144 0.000 15.34±2.34 16.12±2.57 1.309 0.195 7.47±1.68*12.88±2.47*10.560 0.000 0.25±0.06 0.23±0.04 1.617 0.11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胃肠反应1 例,过敏性皮疹2 例,肝功能异常1 例,总发生4 例;对照组中胃肠反应2 例,过敏性皮疹1 例,肝功能异常3 例,肾功能异常1 例,总发生7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
早期、规律及适量治疗是抗结核基础原则,以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为主的常用四联方案,虽对疾病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对胃肠道、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损害较大,是影响抗结核治疗中断的重要原因。咳嗽症状是传播肺结核的关键途径之一,部分患者会在治愈或病灶初步控制下,由于肺结核感染造成的空洞、支气管扩张等导致持续性咳嗽[11]。中医学中辨证理论将肺结核归于“肺痨、痨病”,其发病机制为阴虚肺热、肺阴虚,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短,肺络损伤而咯血、痰血,因此该病临床中伴干咳、少痰、咳声短促、痰中带血等症状[12]。因此临床中除抗结核分枝杆菌及控制病灶外,还应有效止咳。
本研究在四联疗法基础上给予克咳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表明克咳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更好,可控制咳嗽症状,更快促进病灶吸收。克咳片为名方“麻杏甘石汤”通过“材相制、气味相洽”改制为片剂,其中成分为:麻黄、罂粟壳、苦杏仁、石膏、莱菔子、桔梗、甘草等,具有改善肺热喘咳、化痰之效。麻黄、苦杏仁为君药,可增强肺部功能、疏解表里、化痰、止咳散血;桔梗为臣药,可宣肺止咳;莱菔子可祛痰、定喘;罂粟壳敛肺,可改善久咳,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有临床报道克咳片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发现,患者咳嗽、咳痰及气短单项症状显著改善,同时肺功能也得到改善[13]。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观察组FEV1/FVC、FEV、PEF 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克咳片辅助四联疗效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病灶吸收,还能提高肺功能。一项哮喘实验发现克咳片能够调节气道高反应性,调节肺部组织胞间黏附分子,从而发挥改善肺功能的效果[14]。
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麻黄碱可刺激呼吸道血管收缩,改善其血管壁功能;而麻黄的水溶性提取物可有效润肺止咳;苦杏仁苷在机体中分解为氢氰酸,其对呼吸中枢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可调节呼吸运动,调节肺功能而镇咳。麻黄碱不仅具有抗病毒感染之效果,还具有一定抗炎功能,伪麻黄碱可有效抑制肺心病大鼠炎症。现代药理学还发现,罂粟壳同样具有抗炎功效[15~16]。肺结核患者随病情发展,免疫功能失衡的同时会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异常。如白细胞介素-6 为肺结核患者中常见的异常上调炎症因子,肺结核发生与白细胞介素-6 上调密切相关;C 反应蛋白作为急性相蛋白,是公认反映结核治疗的客观指标,在炎症控制后C 反应蛋白表达明显下调[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克咳片可调节机体炎症,辅助四联疗法药物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功能转好。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可能与两组均采取四联疗法治疗有关,患者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克咳片对四联疗法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并未有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采用克咳片联合四联疗法方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灶吸收率较好,肺功能得到调节,平衡了机体紊乱的炎症状态,并未明显增加新的药物不良反应。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目前治疗效果仅具有医院代表性,其区域代表性仍需进一步采取多中心、大样本方案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