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2-14 09:07:50祝光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依从性胰岛素用药

祝光亮

(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 武夷山 354300)

糖尿病属于代谢疾病,确诊后一般会采用终身性服药治疗。在治疗前期,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中会出现代谢紊乱期间,主要表现为消瘦、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尿糖增高等[1],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体期间,应该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同时,控制饮食,对患者做运动以及用药指导,进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3]。但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导致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低,这会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4],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5]。本研究旨在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 2 月收治的300 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男(例) 女(例) 病程(年)观察组对照组t/χ2 P 150 150 72.56±3.15 72.28±3.09 0.777 0.438 79 82 0.121 0.728 71 68 7.01±1.21 6.89±1.19 0.866 0.387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告知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在患者用药时进行监督,防止患者自行更改用药次数、用药剂量;要求患者控制饮食;定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其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将糖尿病病因、临床症状、危害等告知患者,给予患者鼓励,提升患者的干预信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评估护理小组成员护理水平。执行培训计划。定期安排小组成员参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护士长监督护理活动的实施,指出不足之处,并予以改正,保证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护理干预的实施。(1)建立健康教育计划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制定针对性方案,讲解糖尿病的相关性知识,同时收集患者的共同问题,展开讲座,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因为糖尿病具有高度特殊性,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性的护理,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护理信心,引导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从而缓解治疗不安程度。(2)饮食指导。老年人群每天所需要的热量能够满足机体热量平衡即可,即总热量为439~527 kJ/kg,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反应,则需要根据营养不良程度合理提升热量的供给量,对于患者合并肥胖症,则需要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热量的50%~65%,蛋白质需要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脂肪占20%~30%。三餐的热量分配:早餐占每日热量的1/5,中餐和晚餐各占每日热量的2/5。若患者处于无法忍受的状态下,可以合理增加蔬菜的使用量。因为老年人群的消化机能的减退,再加上患者咀嚼功能衰退,对于饮食具有特殊要求。主食的制作需要选择细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食用鲜奶以及豆浆,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其中含有粗纤维以及充足的水分,粗纤维以及充足水分会增加大便的顺畅性。(3)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指的是糖尿病患者保持长时间的规律性的运动锻炼,特别是对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来说,意义更大。但对运动疗法须慎重选择,老年人群在运动时,需要严格掌握病情。合理运动能够大大提升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可以使其胰岛素敏感性大大提升。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运动时不可过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率水平,决定运动强度。另外,运动一般选择在餐后1 h,每次运动0.5 h 左右,在运动前还需要做5~10 min 的热身,保证在运动期间不会出现抽筋等反应。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若患者发生呼吸障碍、头晕、面色苍白等反应,须立刻停止运动。如果患者正在注射胰岛素,要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段进行运动,避免引发低血糖;(4)心理干预。首先,需要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在护理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开朗的心情以及规范的生活规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属也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开导患者的思想以及负面情绪,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日常过程中,多多询问,密切观察,和患者做心理沟通,强化护患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经常性的参与社交活动,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轻松的、愉悦的环境,并保持良好心情面对疾病。(5)糖尿病知识宣教。给患者介绍疾病基本知识,比如发病机制、治疗原理、用药治疗等,强调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做好饮食规划,指导患者运动、用药、监测血糖,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可邀请患者定期参与健康讲座,在讲座过程中,患者可以提出服药中的疑惑,然后由健康教育小组组员进行解答。在讲座开展过程中,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给患者形象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强调疾病常见误区和不遵从医嘱的后果,同时,解答患者的生活疑问以及饮食疑问,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无法自主行走或者生活,可由家属代为听讲,并做好笔记,之后将听课内容传输给患者;(6)用药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中,需观察用药后反应,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调整用药,还需对其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大约有1/3 的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糖耐量试验发现,患者的糖耐量升高,由此可见,患者机体胰岛素β 细胞的功能出现衰竭反应或者产生极度胰岛素抵抗反应,此类患者需要合理应用胰岛素抵抗缓解措施,同时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并无法得到良好的降糖效果,故需要引导患者合理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一般选择在患者腹壁脐周两指处的皮肤进行注射,并指导患者合理检查,并更换注射哺喂,用指尖轻触每个注射部位,如果触摸到硬结、肿块,禁止在此区域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存放:瓶装胰岛素可以在2~8℃环境下保存两年半,在室温下可保存6 周;笔芯胰岛素可以保持4 周。胰岛素的携带禁止阳光直射,不要应用干冰,避免出现长期震荡。(7)并发症护理。低血糖护理:在服用降糖药物期间或者胰岛素的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饥饿感、头昏、出汗、心悸等低血糖反应,这时需保持绝对卧床,在足够安静的环境下休养;及时监测血糖,采集标本送至检验室监测时需要标注好采集时间;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需要喝糖水,或者进一些甜食,若情况严重,无法进食,需要立刻静脉注射40~60 ml 的50%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必要可以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心率以及血压水平,以便于调整用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临床汇总一般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液治疗,补液总量可根据体质量的1/10 进行确认,若患者无心力衰竭反应,在开始补液时,可以适时增加补液速度,在2 h 内完成1 000~2 000 ml 的补液量,从而快速提升血容量,使患者的周围循环以及肾功能得以改善。24 h 内补液需要达到3 000~6 000 ml,若患者存在心功能异常反应,则需要适量的降低补液速度;严格按照医嘱合理控制患者胰岛素的注入量。

1.3 观察指标 (1)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2)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认知程度评分;(3)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4)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 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血糖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餐后2 h 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比较(mmol/L,)

表2 两组餐后2 h 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比较(mmol/L,)

空腹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餐后2 h 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150 150 t P 10.48±2.13 10.91±2.25 1.700 0.090 7.38±1.70 9.88±2.26 10.827 0.000 9.90±1.80 9.81±1.71 0.444 0.657 6.29±1.55 8.13±2.33 8.053 0.000

2.2 两组ESCA 评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ESCA 评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ESCA 评分、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ESCA 评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ESCA 评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分,)

认知程度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ESCA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150 150 t P 96.22±5.29 96.79±5.17 0.944 0.346 142.74±5.46 110.71±4.16 57.150 0.000 58.46±7.35 58.91±7.19 0.536 0.592 94.25±3.16 71.65±7.68 33.330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见表 4、表 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表5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分,)

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生命活力干预前 干预后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150 150 t P 58.46±3.46 58.91±3.52 1.117 0.265 89.46±5.23 78.46±5.03 18.566 0.000 60.35±3.52 60.79±3.55 1.078 0.282 93.46±5.17 81.45±4.25 21.978 0.000 62.58±4.25 62.98±4.33 0.807 0.420 94.52±3.45 83.57±2.61 31.001 0.000 58.32±3.68 58.49±3.71 0.398 0.691 90.65±5.26 79.46±5.03 18.831 0.000

3 讨论

据统计,临床中超过90%血糖高的患者为糖尿病,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若无法控制血糖,可能引发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点内容,糖尿病作为世界四大慢性病之一,该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6]。现代医学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单只局限在控制血糖,还需要预防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改善其负面情绪[7]。但患者年龄高,用药依从性差,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8]。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9]:慢性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率高达50%,导致其丧失劳动力且不得不住院的费用高达1 亿多美元,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被过度浪费。根据相关报道表示[10]: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种类较多,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十分复杂,患者很难完全按照医嘱用药,特别是临床症状相对轻微的患者,其用药依从性更差[11]。除此之外,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老年患者,其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糖尿病的认知,从而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2]。因此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需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健康教育可以针对该病的概念、并发症、血糖波动带来的危害等因素,展开以下健康宣教:将糖尿病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全面认知该疾病,形成自我预防意识,提升其用药意识;帮助患者深入了解服药方案,形成按时、按量、按照医嘱用药的习惯以及意识,能够对呕吐、眩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平稳应对;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故需要正确指导患者面对疾病,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14];可以帮助患者科学饮食,合理控制运动量,有效提升体质;指导患者定期自行监测血糖,可以根据血糖的变化,提升用药依从性;定期复查可以便于医生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对血糖的控制措施进行合理调整[15]。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依从性胰岛素用药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