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马尔康市为例

2022-02-14 09:28王胜男李晴晴
山西农经 2022年21期
关键词:马尔康村民特色

□陈 媛,王胜男,李晴晴,黄 曼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战略。2021 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既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年。高原贫困山区要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首位,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指导方针,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在保护当地生态的条件下,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辅,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因地制宜、灵活施策,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带动乡村经济稳固发展。

1 马尔康市概述

1.1 马尔康市基本情况

马尔康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南端,属于嘉绒藏族聚居地,也是阿坝州州府所在地;平均海拔2 600 m,年平均气温为8.6 ℃,年平均降水量760.9 mm,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润湿,属低纬度、高海拔高山峡谷气候,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1]。马尔康市包括3 镇10 乡,共有94 个村,常住人口6.1 万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具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

1.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2022 年是我国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农业机械设备落后、农民对现代农业观念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马尔康市相关部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走访各村各户,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指导,竭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使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努力促进村民增产增收。开发当地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潜力的乡镇,并注入充足资金建成数个高山蔬菜基地,保障当地居民“菜篮子”。同时,将农产品出口外销,不仅能广泛推广高山绿色蔬菜,还能使村民的收入再创新高。马尔康市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悠久的嘉绒藏族文化、红军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凸显出特有的古碉堡建筑、自然森林景观、民族风情等。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广泛宣传历史文化资源,还能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2 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现状

2.1 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2.1.1 地理环境优越

马尔康市拥有独特的高山峡谷气候条件和地势广阔的高山草场,为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适宜种植食用菌,苹果、莴笋等多种果蔬以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有利于推动高海拔农牧业的进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来此地发展,比如高原气候环境适合养殖牦牛、蜜蜂等,特色嘉绒古建筑和藏戏、羌绣、看花节等非遗文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高原野生的冬虫夏草、贝母等名贵药材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前来购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

2.1.2 自然资源丰富

马尔康市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林草综合覆盖率超过95%,自然生态保护得十分完整。森林湿地盛产松茸、鹅蛋菌、青杠菌等各类野生食用菌,出产麝香、虫草等大量珍贵药材。这些稀缺资源的内外销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乡镇的知名度,同时有利于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马尔康市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梭磨河穿城而过,市内水网密布呈树枝状,落差大、流域广,有利于发展水力发电产业。

2.1.3 文化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振兴,更要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农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利益,使他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得到转变。马尔康市被誉为“嘉绒锅庄的故乡”,特有的锅庄文化、唐卡艺术、民间杂技等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也为许多影视剧提供了大量素材,有利于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4]。

近年来,马尔康市非常注重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市文旅局等相关单位与成都、重庆等周边发达城市以及江浙一带沿海城市就两地文化旅游联合发展等事项达成一致,在城市音乐节、西博会等大型展览、晚会上推广藏族文化。同时,相关单位在当地积极举办“阿拉羌舍”原创音乐节、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等,不仅为本土人才提供更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也增进了兄弟县、市之间的情谊,共谋发展。在松岗镇柯盘天街景区设立“阿来书屋”,提升本土作家民间文学的文化影响力,让马尔康市嘉绒藏族锅庄、高原特色藏餐以及民族服饰等乡土民俗文化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游客走进“高原圣地”,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5]。

2.2 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2.2.1 有机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好

青山绿水是马尔康市的优势之一,应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积极建设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莫斯都生态产业园区等,竭力打造绿色、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比如,高山野生食用菌的种植规模大且年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新鲜野生食用菌,更能吸引众多外来游客前来购买,在打造绿色有机新名片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6]。除此之外,高原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均在666 hm2以上,在当地知名企业、合作社等的帮助下,有机农产品通过冷链系统层层销售运输,延伸至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形成完整的产销供应链[7]。

2.2.2 特色高山蔬菜基地逐渐兴起

马尔康市充分发挥了当地自然地域优势,结合地区实际,逐步优化现代农业设施,不断选育当地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在高海拔的乡镇试点培育高山蔬菜,并建立以高山蔬菜为主的大型农特产品基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现代化[8]。

马尔康市主要种植青稞、荞麦、小麦等粮食作物,现已建成大白菜种植基地、中藏药种植基地、青脆李生产基地以及青棵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约5 333 hm2。马尔康市丹波村建立以种植辣椒、番茄以及生菜等经济作物的大棚基地,内部配备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在进行初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逐步实现村民增收。

2.2.3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

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是当地第一个集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商品化处理、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大型工业园区[9]。该园区总共覆盖28 个蔬菜种植基地,并且以企业、园区和农户相融合的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福利,可供给贫困户村民多个就业岗位,基本解决了村民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园区不仅能极大地解决农产品销售期短、产业链短的难题,更能扶持出一批本土企业,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辐射周边区县,打造“净土阿坝”品牌效益,不断推动百姓脱贫致富。

阿坝鑫福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村两委会租赁马尔康市松岗村土地约6.67 hm2,在相关农技指导人员的帮助下由种植玉米、土豆转变为生产换季莴笋。现如今高产、优质的高山莴笋已被销往各地,且收获一致好评,逐渐提高了松岗高山蔬菜的知名度。马尔康市境内还有马尔康开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马尔康绿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多个就业渠道,并且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极大地推广了当地的特色农业产品[10]。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农村劳动力短缺

由于马尔康市地处于高原山区,教育、医疗等资源均比较落后,而市区内就业岗位需求量较少,促使许多青壮年到一线城市务工赚钱,现有农业人口以老人和儿童居多,导致农村主要劳动力缺乏,且大多数留守人员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难以应用一些高新技术成果[11]。

3.1.2 农业品牌特色不突出

马尔康市内产业发展仍处于向现代化科技农业过渡的阶段,农业发展跟不上产业化进程加快的脚步,未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不同的特色品牌,进而导致特色不明显、品牌不突出,不利于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12]。

3.1.3 产业科技创新意识不足

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现代农业机械设备不足,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农业高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转化和推广应用。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还较为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总体产业较单一,特色品牌数量少,绿色农业与当地旅游、民俗等融合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3.1.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马尔康市人口较少,政府财力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还需完善。比如一些依山而建的村庄道路设施较差,遇到极端天气时易发生危险;农田灌溉设施不完善,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仍使用传统的人力浇水,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沼气池、蓄水池、河道防洪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程度不高,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在农村未设立大型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等场所,农民卫生习惯较差,容易滋生病毒、病害;乡村小学、图书室、卫生院、体育场所等文化设施建设较少,村民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导致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3.2 建议

3.2.1 培育特色品牌,加强产品推广

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净土阿坝”区域品牌,打造高原特色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利用电商、展销会等平台,支持企业参加农博会、菜博会等活动,汲取其他县、市在农业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开拓农业生产新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产品的产销和品牌的推广力度,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3.2.2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进科技人才

加快大型特色果蔬大棚基地、高效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特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创新、推广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根据当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引进高科技人才,实现“一村一户一指导”,让村民能尽快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机制。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园区智能化,研发高原特色种子种苗,应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创新。园区内可适时引入人工智能、5G 等现代通信技术,逐步实现农业园区智能化、高效化,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及质量安全监测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农特产品的营养价值,为高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起模范带头作用。

3.2.3 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打造新型乡村

建立农村电商网络示范点,将互联网和特色农业相融合,确保市场信息能及时流通,在各大社交平台加大本土品牌宣传力度,探索产品营销新方式[13]。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在确保生态链完整的条件下,积极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并加大对革命历史遗迹、民族风俗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其周边环境。大规模开展生态观光、休闲采摘、嘉绒美食等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各旅游村村民发展藏家乐、民宿、野外营地等乡村旅游业;打造美丽乡村、星级农家乐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网红”地,向外广泛宣传农旅融合品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提高乡镇村民集体收入,完善经济发展体系,促使地区经济蓬勃发展[14]。

3.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乡村电力、水利、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农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监督设施设备的质量问题,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用得久、用得好,经得起自然灾害的考验。根据村民的家庭情况,推进“厕所改革”,建设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厂,改变村民们的生活卫生习惯,改善居住环境。扩大乡村文、卫、教的建设规模,定期举办相关文化活动等,提高村民集体文化素养,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15]。

猜你喜欢
马尔康村民特色
马尔康市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在马尔康,我看见了一些树(外一首)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