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双田畲族村为例

2022-02-14 09:28□胡
山西农经 2022年21期
关键词:畲族康养融合

□胡 方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等6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文旅融合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1]。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农村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传承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激活发展活力。

双田村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的资源禀赋。可以充分利用双田畲族村的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田村文化资源禀赋

双田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全村共有524 户3 585 人,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是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属于“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保护类村庄,需要保持村庄的自然、田园、建筑景观风貌,尊重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2]。

双田村位于新港镇东北部,西接斗背村,北连冸坑村,南邻龙镇村,东邻东源县城所在的仙塘镇,距新港镇政府所在地29 km,距东源县城18 km,距河源市区26 km。省道S253 贯穿村域,驱车50 min 可达河源市区,3 h 可达广州市区或深圳市区。

双田村是畲族聚集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畲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南丘陵山区的游耕民族,以山地耕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畲”意为火耕水耨,指先民们在山林间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的生产活动。河源市畲族与客家长期相处,文物风俗兼具畲族风情与客家风情的特点。双田村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十字古街、古井、挑水巷等传统街巷,有敬慎堂、蓝大将军庙、观音庙、蓝氏宗祠等古建筑,还有蓝大将军巡游等极具畲族风尚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先后被授予“广东名村”“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乡村”等称号。

双田村农业生产以板栗、竹笋、葡萄、油茶、茶叶等农产品为主,有板栗约400 hm2、笋竹约66.67 hm2、茶叶约20 hm2,还有油茶复植基地约66.67 hm2,正在规划建设中。

根据东源县“十四五”发展规划,东源县将以“融湾”“融深”为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深入实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温泉养生、乡村休闲”三大旅游品牌,树立“广东绿谷·健康东源”旅游形象。规划中突出以新港镇为西部生态旅游组团重点镇,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10 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制定具体帮扶政策[3]。

双田村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独具风采。对接东源县发展规划,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毗邻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的地理区位条件,依托山水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畲族文化为核心,融合生态农耕、山林康养、运动休闲、特色文创等多元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畲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通过民宿、旅游种植和非遗手工艺等多元整合,打造“畲族风情—生态农耕—山林康养—运动休闲—特色文创”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民族文化旅游,是双田村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路径。

2 整合畲族传统文化资源,创建畲族风情特色品牌

双田村始建于明朝,村民从广东省平远县迁入河源县漳溪,明未清初迁移至此形成村落。双田村人文历史悠久,风俗民情丰富多彩。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要塑造文化主题形象,构建旅游意象,符号化文化景观,提升目的地吸引力[4]。

双田村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畲族文化为核心,从塑造文化主题形象,打造旅游品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

2.1 观览畲族建筑风貌

双田村历史悠久,村内保存着许多古老建筑,现存有被称为“小城寮”的畲族民居建筑群,其中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的敬慎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田村民居具有畲族风格,又受到客家建筑风格的影响,其建筑外观与客家围屋相仿,内部结构装饰具有浓郁的畲族特色,如大门前的凉棚式前檐、天井里畲族特色图案等。这些传统建筑是双田村厚重历史文化的具象呈现,也是双田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物质空间,必须加以规划保护。要在保护村落历史建筑及其文化遗存、民族民俗风情的基础上,遵照古建筑的保护原则,合理修复历史建筑空间,恢复传统建筑风貌,彰显畲族村落文化。

现如今,如何挖掘出食品老字号的新动力,使其再现昔日辉煌?这都是食品老字号在大胆改良和不断创新中需要思索和实践的核心问题。通过开设无人智慧餐厅、跨界合作新产品、时尚的视觉传达,老字号纷纷开始圈粉……

2.2 体验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双田村流传的传统歌舞文化主要包括蓝家拳、醒狮队、锣鼓等,这些都是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风俗,充分体现了双田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蓝大将军出巡”是河源市蓝姓畲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畲族蓝姓群众缅怀先祖、追忆历史、祈福求祥的美好意愿,有近500 年历史。每年四月初九,双田村的蓝姓宗亲都要身穿传统服装,簇拥着蓝大将军座驾,敲锣打鼓,在村中街道上巡游,场面盛大热闹。

双田村通过畲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展示畲族的非遗文化,既宣传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这些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体验性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领略双田村丰富的人文底蕴、感受畲族文化魅力。

2.3 欣赏畲族服饰风采

畲族民族服装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畲族服装以青蓝色为底色,通过衣领、衣袖、衣襟镶饰的花边、彩带作为装饰,朴素又不失秀美。其中尤以模仿凤凰设计的“凤凰装”最为特色:头顶盘着红绳,象征凤头;衣服绣花边,象征凤羽;彩带扎在腰后,如同凤尾;银饰叮当作响,象征凤鸣。充分发掘畲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办畲族服饰制作传承展示中心。一方面,把民族服饰包括衣服、裤子、围腰、转帽、挎包、背带以及布鞋等展示出来,让游客真切领略畲族服饰的风采。另一方面,让游客参与到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中,比如现场观摩并制作民族服饰,学习畲绣等服饰制作技艺,既提高了游客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又扩大了畲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力。

2.4 住畲家民宿,品畲家美食

整合双田村现有村落建筑,建设畲族文化主题民宿,通过民宿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呈现给游客。

一是在民宿装饰突出畲族图腾图案,全面展示畲族风情。

二是完善民宿内部基础设施。通过休闲活动、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方式吸引旅客,把现有生产道路优化升级打造成休闲自行车道、步行道,建成主题民宿与田园休闲业态有机融合的原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住畲族民俗,穿畲族服饰,品尝畲族美食,体验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意蕴。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双田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双田村文化资源丰富,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将社区既有的文化产品与面向游客的旅游产品相融合,生产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旅产品,不仅实现了优秀文化的动态传承,也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通文旅融合良性循环[5]。

在充分挖掘畲族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畲族文化为核心,依托村民现有种植产业和手工艺,将农业融合生态、农耕、康养等要素,加强传统民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开辟双田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3.1 畲族风情+生态农耕

双田村依山傍水、山林茂密,村民以种植传统品种板栗、毛竹、茶树为主。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种植旅游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建立种植基地,在突出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生产加工板栗、山楂产品。配套开展采摘、加工等休闲娱乐活动,将旅游活动与农耕劳作紧密结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游客在劳动过程中除了可以享受农耕乐趣外,还可以吃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打造集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产购买、农业研学于一体的生态农耕旅游项目。

3.2 畲族风情+山林康养

依托双田村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康养旅游业。双田村邻近万绿湖,空气清新,空气质量较好,具有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优势。在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大湾区康养市场需求,挖掘山林资源,整合区域生态度假旅游资源,完善区域康养服务配套措施,结合粤赣古驿道徒步、农耕采摘等活动,开发“山林康养产品”“古驿道徒步旅游”“山水田园度假”等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康养旅游体系,塑造生态养生旅游品牌,打造森林康养度假胜地。发展康养旅游,吸引大湾区中老年游客来双田村居住休养,让游客在山清水秀的双田村品尝到绿色天然的畲族食品,感受淳厚质朴、乐观向上的畲族民风。

3.3 畲族风情+运动休闲

畲族人崇尚武艺,蓝家拳是畲族特有武术活动,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蓝家拳刚柔相济、刚健敏捷,以近攻短打连击见长,在南拳中自成体系,独有特色。据传,畲家拳与南少林武术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蓝家拳在双田村颇有群众基础,村中蓝氏宗祠中尚存两副楹联“不用文章朝圣主,全凭武艺报君皇”“磨利拳头防守己,练成棍器保安身”,说明双田村民习武的风尚。目前,双田村的南湖中心校积极推动蓝家拳等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每学期第一课和日常教学中,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借助研学旅行迅速发展的机遇,利用双田村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山区地形,充分挖掘畲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建设研学旅行营地。尤其是大力推广蓝家拳培训交流活动,吸引大湾区武术爱好者来双田村切磋技艺、领略畲族风情。此外,还要充分挖掘畲族传统的蹴鞠、射弩等体育活动,并与康养活动相结合,吸引游客来此习练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把体育旅游打造成双田村一张极具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名片。

3.4 畲族风情+特色文创

开发畲族服饰等畲族非遗文化产品。一是整体开发畲族服饰,制作原汁原味的畲族服饰。二是汲取畲族服饰中的元素,如彩带、凤冠、围裙、花边等,与现代服饰相结合,融入时尚生活。彩带又称“拦腰带”“合手巾带”“带子”“丝带”,是畲族流传悠久的传统的手工艺织品,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

4 结束语

双田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优越的区位、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林木资源等基础。文旅融合注重文化资源价值内涵的发掘,通过文化与旅游双重推动,开辟农村发展的新路径,能对乡村发展产生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引领效应和波及效应等一系列效应[6]。

双田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畲族文化为核心,以农文旅融合为方向,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转化利用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打造“畲族风情—田野农耕—生态康养—运动休闲”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畲族康养融合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融合菜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畲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