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梦想,想要助推江西的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他们连续举办了十四年教育征文活动,从最开始的几十篇,到今年投稿约8000篇,活动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关注我省教育领域焦点、热点,不断深化研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助推我省教育强省建设,为培养“四有”好老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2022年,江西省叶圣陶研究会、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日报社、江西省教育学会、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联合举办“江西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2022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征稿”活动。本次征稿活动旨在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挖掘身边的美好故事和感人事迹,激励全省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少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活动历时半年,共收集7849余件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特点有:
一是站位高。活动紧扣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主题,全方位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和青少年发展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涌现的先进事迹,是对新时代下我省教育和青少年发展事业的一次巡礼。省政协汤建人主席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亲自修改活动方案,亲自审阅参赛作品,热情关注活动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和青少年发展事业的关心支持。
二是参与广。活动得到了江西省广大青少年、教师、教育领域学者以及社会人士的热情支持,共有7800余人参与,参与人数和投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影响人群达数十万人。
三是形式活。参评作品中有论文、小说、纪实、游记、视频、绘画、书法、手工作品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鲜活、不拘一格,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如万载中学丁昱琛同学在《游江西赋》中,以赋的形式,写出“金银其外不足求,唯有山水永长留。享山间明月,枕绿水青山,四时皆美,此乃当今之要”;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罗宇轩同学在《飞鸟家族》中,以小说的形式写出人类救赎土地的生态保护故事。
四是质量好。参赛作品从双减、共同富裕、生态文明等不同角度切入,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既有援疆支教的鲜活故事,也有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事例;既有对“智慧作业”的探索实践,也有对江右人文的研学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支持,并分别于9月8日在南昌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2022年江西省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9月25日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征稿活动学生组颁奖典礼”。
以下是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2022年江西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的讲话。
◎汤建人
同志们、教师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在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日报社、江西省教育学会、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江西省叶圣陶研究会在这里共同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暨庆祝第38个教师节——2022年江西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向全省教师民进会员及广大教师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获奖作者表示由衷的祝贺!
十四年来,“江西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持续关注我省教育领域焦点、热点,不断深化研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助推我省教育强省建设,得到了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支持。2022年,我们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向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征稿。前段时间,我们对参加活动的来稿进行了集中评审,欣喜地看到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数量众多、质量普遍较高。给我感受也很深刻;
一是活动参赛面广,影响力逐年扩大。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的文章征集,从最开始的几十篇,到今年,第十四年,投稿约8000篇,创历史新高。这个活动受欢迎的程度超过我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变化,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我们的征文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主动贴合了老师的工作需求,不仅为老师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工作交流平台,还促进了江西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是征文的主题非常丰富,六个主题,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专业的深度。看了很多文章,老师们既结合了教育的热点重点,又结合了实际的工作,多视角展开,具有创新性;政治站位高,具有思想引导性;源于实践,实操性强,案例生动,对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是本次征文活动有许多文稿质量较高,这些文章情感饱满,激发共鸣;逻辑清晰,观点表达有力;善写细节,文质兼美。
下面,我再讲四点体会;
首先,通过征文看到,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如今美好时代的感恩与感激。
在征文中,我们看到了教师们对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进行讴歌;看到了教师们结合自身实际,深切地表露出愿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并在新征程中积极进取、奉献青春的心愿。
我们看到了教师们生命的投入,看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面貌,展示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探索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工作的新途径。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们在强国复兴路上紧跟党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做示范、勇争先”的强烈使命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责任感。
其次,通过征文看到,师生们充分表达了对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态的愿景和干劲。
保护生态 绿色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江西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征文,我们看到老师们写出了绿色是江西的原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绿色是江西的底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千山竞绿;绿色是江西的主色,从赣江源头到鄱阳湖,万水皆清。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理念,展现了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通过征文看到,教育工作者勇于对教育本真的探讨和实践。
“双减”政策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布置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大举措,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至今年7月,是“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之期,征文活动聚焦“双减”,凝聚教育工作中智慧与亮点,展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参与征文活动的老师们,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写作,有讨论“双减”下教研工作开展的,有研究作业设计创新路径的,有谈如何改进学习不良习惯的,有阐述智慧学习如何赋能“双减”的,还有如何实现“五育”并举、如何让学习生活化的,充分体现了教育新视角及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这些探讨和研究,都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次江西日报社发起的“研学”主题,也是从这一意见的精神出发,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落实,给全省各级学校的研学成果提供一个呈现的平台。
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发展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扭转教育功利化现象。
最后,通过征文看到,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对“什么是幸福”这一命题的思考和分享。
在公益主题的征文中,我们看到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爱与被爱,人生的价值在爱与被爱中更加有意义,更加彰显伟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幸福是劳动与享受的辩证统一,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培育公益精神,走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征文,我们看到王杰萍在作品《愿做时代的一粒灰——共同富裕,百年之梦,由此刻始》中写下的;“我是时代的一缕光,也一定能照亮学生的道路;我是时代的一粒尘,也一定能成为铺平道路的一分子。”愿做一缕光、一粒尘,愿望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实现均衡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实现这些现代化,我们该怎么做呢?陈秋竹在作品《贫者全其志,富者尽其力——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中写道;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需从社会公平意识、公平规则、公平结果三方面入手,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从这些征文中可以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以上,是我对本次征文的一些体会,我们江西省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的征文活动,既注重数量,又保证质量。这些成果,充分说明了我们老师参与活动的热情,说明活动组织者付出了大量艰苦努力、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更充分说明了这项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们向研讨会成功举办提供大力支持的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社联、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致以衷心感谢!向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教师民进会员及广大教师朋友提前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获奖作者表示由衷的祝贺!
同志们,朋友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努力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要激励广大教师做“做示范、勇争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