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凌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苏州 2152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同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提到,要统筹各方力量,创设课程实施条件与环境,开发课程实施所需资源。至此,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资源传承的助推作用。新时期,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被社会关注,不仅要延续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要尝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红色资源,让两者之间形成双向联动,共同为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奠定基础。
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联动,是基于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两者不仅目标一致,更在内容与方法上具有关联性、相似性,正是由于两者关系紧密,才具备双向联动的前提与基础。
红色资源传承是“以史为鉴”,利用中国革命史中案例、故事引导与教育当今青少年。红色资源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能够激励青少年坚持理想与信念,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引导青少年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又要在此基础上开拓进取,实现人生理想[1]。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用于培养青少年崇高理想与道德品质,让青少年掌握扎实知识与实践技能,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2]。可以看到,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用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红色资源传承内容丰富多样,比如红色文化作品、红色旅游景区、红色历史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都在以不同形式铭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髓,涉及意识形态、理想信念、精神文明、价值追求等方面内容,能够充实现代青少年的头脑,是现代青少年的“必修课”[3]。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课堂教育、书本教育、实践教育为主,内容也覆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比如《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范畴[4]。可以看到,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并且部分教育内容重合,都强调让青少年铭记历史,践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红色资源传承方法相对多元,由于资源丰富,采取的传承方法也更加多样,比如积极学习红色理论知识、观看学习红色影视作品、实践了解伟人故居、聆听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传承方法实现了从文字到视频、从口口相传到亲身体验,丰富的传承方法让红色资源活灵活现,更容易满足追求新鲜、崇尚突破的新时代青年[5]。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也开始增加了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参观红色景区、实地体验辛苦劳动等,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于被时代青年接受。可以看到,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都采取了理论+实践的教育方法,注重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方法上具有相似性,才让红色资源传承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在过去,红色资源传承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以单向方式进行,即提炼红色资源中的精髓,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而缺少双向联动,导致红色资源传承缺乏思想政治支撑,陷入形式主义怪圈,也致使红色资源传承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
一直以来,红色资源传承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单向行为,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填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短板。诸多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都以理论知识为主,严格依照教材与教学纲要,根据既定知识点,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课时数量、教学纲要的限制,红色资源被视为选修内容,无法更多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6]。同时,红色资源的载体丰富,比如影视作品、名胜古迹等,多以实践形式出现,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实践课程开展有诸多制约,导致红色资源无法填充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部分内容。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以理论教学模式为主的定式,而红色资源又恰恰是实践形式为载体,更加导致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形成了红色资源难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局面[7]。
教育部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学校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比如《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到,要将革命文物资源在全国学校进行巡展、巡演、讲座,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在党中央及教育部门引导下,各级学校也开始重视将更多红色资源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全国性红色资源获取更为容易,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获取相对困难,于是学校就选择引入全国性、统一性的红色资源,以此符合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到将红色资源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但事实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有效,但由于学校在此方面重视不足,或不愿意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全国、轻地方”现象,青少年接触到的红色资源并不具有地方特色,无法让青少年感同身受,就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大打折扣。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学校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引入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组织观看红色影片、参观游览红色景区等,既让学生扩展了视野,接触了更多红色文化,又让提升了思想政治觉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但是,诸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理论考核为基础,并且在考核内容上也与红色实践活动无关,这就让红色实践活动身处尴尬位置,仅要求学生参与,而并不对参与之后的效果进行有效考核,导致学生虽然乐于投入红色实践活动,但为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优异成绩,仍需要扎根于平常课程理论学习,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仅从结果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并不严格,考核内容不仅以主观感受为主,甚至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难以利用考核区分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实效性,呈现出“重过程、轻结果”现象。
一直以来,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单向方式进行,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填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短板,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给红色资源传承充分的回馈,尚未对红色资源传承具有促进意义。对此,需要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并打破单向传播的局面,让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双向联动,既继续发挥红色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作用,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为红色资源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传统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红色资源主要用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内容之一,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资源知名度的提升作用,需要扭转单向传播局面,让两者进行双向联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红色资源知名度。
首先,组织学生游览革命圣地,提升红色景区知名度。诸如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众人知晓,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比如枣庄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都是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后,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前往游览。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红色资源的宣传途径之一,利用广泛的学生基础对红色资源加以弘扬,从而提升红色资源的知名度。
其次,组织学生群体参与观看红色电影,提升红色影视作品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关于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精彩程度越来越高,比如《战狼》《八佰》等,都在作品中展现了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的革命精神,组织观看此类作品不仅提升思想政治觉悟,也是对红色影视作品的一种支持。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既是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以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汲取红色资源,提升道德品格、意志品质,也是对我国红色资源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支持态度,是保证红色资源持续丰富的有效途径。
最后,组织学生拍摄红色主题短视频,提升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如今,短视频在网络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开展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把握短视频阵地,组织学生拍摄红色主题短视频,建立红色视频阵地,让更多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短视频作品得到传播,让短视频平台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直以来,红色资源都存在于人民群众身边,但却经常被人民群众忽视,主要是由于红色资源活跃度不够,难以激发人民群众对红色资源的重视,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手段,提高学生对身边红色资源的重视度,积极接触红色资源,主动传承红色资源。
首先,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的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史课程、地理课程等,寻找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从弱小的红色资源入手,通过深入挖掘与探索,汲取弱小红色资源中伟大的精神,比如鞍钢孟泰精神、伞塔国防教育基地、李秀珍故居等。这些红色资源都散落于全国各地,属于红色资源中的“星星之火”,虽然难以传播至全国各地,与知名红色资源媲美,但对于家乡的学生而言,仍应以本地红色资源为骄傲,积极挖掘与学习本地红色资源,重数“家珍”,打造小微红色资源基地,让小微红色资源成为本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其次,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提高学生与红色文化接触频率。既然红色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就应该在学校内建立红色文化微景观,将全国各地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搭建红色文化微景观,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又能进一步弘扬红色资源。一是学校开辟红色文化教室,将丰富的红色文化书籍集中展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优秀的红色文化,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学生完成红色文化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校园氛围;二是搭建校园红色文化角,将全国各地知名的红色文化遗址缩小矗立于学校,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微景观,通过耳濡目染让学生加深红色文化记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三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演讲、读书分享等主题活动,借助多样活动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得以持续传播。
最后,聘请红色文化领域专家到校宣讲,进一步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聘请红色文化领域专家、红色历史见证者及革命者后代,到校讲解优秀的红色文化,以更具有感召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诸多红色文化领域的专家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数十年,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能完美地表达出红色文化的精髓,从而吸引学生关注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能通过专家的演讲,让红色文化更加精彩,更容易在校园内传播。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红色历史见证者及革命者后代,利用口述的方式讲述红色文化历史,以学生更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传播红色文化,提升红色资源活跃度。
当前,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度已经提升,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习红色文化,也在诸多实践活动中汲取红色文化。但是,仅仅做到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学习探索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实现学习者到传承者的转变,利用自己的力量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人接触到红色文化。
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绩,具备传承红色文化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弘扬红色文化需要以扎实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支撑,通过学习掌握课程中关于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才能具备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对其中涉及的红色文化知识予以重点关注,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知识内涵及寓意,在学校内部开展红色文化的宣讲、交流,围绕红色文化进行探讨,实现红色文化的小范围传播。随着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化,可以尝试将红色文化在家长、社区中予以传播,作为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家庭中坚力量,让家长也能够重视红色文化,比如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游览红色文化圣地,实现红色文化的大范围传播。
其次,积极组织红色文化社团,形成可持续传播态势。鼓励学生组建红色文化社团,招募对红色文化充满兴趣的学生,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利用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扩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同时,随着红色文化社团规模不断增强,将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能够弥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数量不足、实践活动不多的短板,甚至在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上远远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学校也应对红色文化社团给予充分支持,不仅要派遣优秀教师对红色文化社团的发展给予指导,更要投入资金、场地等资源,扶持红色文化社团开展各类活动,让红色文化社团成为学校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
最后,搭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将红色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网络传播的质量与速度都是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学生应该善于利用网络工具,利用网络渠道弘扬红色文化,学校应助力学生搭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打破红色文化地域传播限制,让学生利用网络,将红色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同时,学校要对学生搭建网络平台给予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在资金与技术层面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学生共同开展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在红色文化中融入特色,保证红色文化传播具有趣味性。此外,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的营销宣传工作,既要在校内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宣传,又要利用网络途径提高红色文化平台的曝光度。
随着党和国家对红色资源传承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不仅关注如何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资源,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双向联动。结合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认为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视度,通过组织学生游览革命圣地、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拍摄红色主题短视频等方式,提高红色资源知名度。同时,要通过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营造校园红色文化微景观、聘请红色文化领域专家到校宣讲等方式,提高红色资源活跃度。此外,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积极组织红色文化社团、搭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等方式,保证红色资源传承度。当红色资源知名度、活跃度、传承度均有所提升,也就意味着实现了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联动,让红色资源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有所提升,更好地履行教育引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