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美 尹发军 杨丽芳 李婷婷
(1.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2.楚雄技师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目的、习惯、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与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学不一样,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且来源广泛,本科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一类是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生,另一类是中专生、技校学生、职高生、五年一贯制、“3+2”转段、单独招生考试等。这些来源的高职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入学门槛和教学侧重点各不同,导致他们到高职阶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特点,形成基础课高中生优于其他各种来源的学生,专业课中职生、中专生及技校生优于高中生的局面,加上省份之间、学校之间存在教学差异,学习的起点不一,使高职学生整体表现出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且不均衡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较为普遍。这是由于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一直抱着上高职就是为了混个文凭的态度,这些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入学后主观上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不足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投入的最主要因素。再加上很多高职学生抵制不住网络的诱惑,每天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宿舍,都抱着手机打游戏、追剧等,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选择逃课。可以看出,对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规划是导致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和产生厌学情绪的首要原因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成绩普遍不理想,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特长方面表现良好,很多老师也不重视,也成为不了老师眼中的“宠儿”,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无奈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得不到家长、教师及朋友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家庭,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偏激等不良习惯,处理不好同学、室友、恋爱中的各种关系,难以适应大学生活。这些情况都进一步导致学生敏感、多疑、固执、暴躁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则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当下各大高效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从2022 年起,招收的几乎是2003 年或2004 年出生的,这个群体的高职生个性特征鲜明,虽然他们学习能力较为薄弱,自律性较差,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实践技能较强。可以说他们是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他们善用各种渠道比如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直播等网络媒体来展示、表达自我。
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其思政课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要结合高职学生固有的特点以及其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思政课教学改革,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推动思政课的教学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政教学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
由于高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点相对较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虽然思政课是贯穿于大中小学一体的,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普遍的厌学情绪,其思政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到了高职阶段,开设的两门思政课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多理论就显得晦涩难懂;同样,思政课的很多理论是紧密相扣的,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较差,就难以领会思政课的思想精髓,这就使得高职思政课的教学难度加大。
高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选择到高职院校目的是为学一技之长。这也就使得大部分“高职生对继高职后仍然学习思政课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存在厌烦心理,学习态度相对散漫”[1]。还有一部分高职生被实用主义思想支配,他们普遍认为高职阶段学习思政课对未来就业帮助不大,他们只想学习一技之长,这种重专业课轻理论的现象尤为突出。加上思政课中很多概念理论性较强,导致思政课堂上学生“抬头率”较低,不少学生睡觉、玩手机或者做专业课作业,整体表现出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为高考失利后迫于无奈选择就读职业院校,进入新时代,虽然国家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社会上对其评价仍然低于本科院校,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低,且在自我认知方面缺乏严重信心,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期许不高。因为家庭溺爱的原因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偏激等不良行为习惯,思政教学除了传递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高职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实际特点,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导致思政课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
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固化,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信息化教学设计,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没有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同时也忽视了课外的教学实践。毕竟组织学生外出实践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再加上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以及考虑到学生安全性因素,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被一再压缩。这种固化的思政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新生代的高职生接受,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高职院校的考核大多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各占比例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现有的考核中主要是由思政教师或教务处来进行安排,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得到重视,但缺少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关注,以及忽视了学生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很多高职类院校在考核的过程中弱化了实践性考核,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元素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新时代遇上新生代,高职院校“00”后是一群成长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碰撞融合阶段的新生代。这个群体的高职生在行为方式及思想观念方面有了新的变化特点,这使得思政教学工作也变得更艰巨、更复杂。因此,亟须探索新时代下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努力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教师要做到用心教,用心去研究教材,吃透理论,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政课烹成极具魅力的“思想大餐”,进而赢得学生的接纳与认可,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又不感到枯燥。
高职生之所以会被贴上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的标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课堂上缺少跟学生的有效沟通,大班教学的课堂纪律松弛等导致的。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方式,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很强,且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他们积极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高职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色,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把思政课讲得更加接地气,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同时,结合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和认可网络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可促进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引入学习通、雨课堂、钉钉、慕课等学习平台,改变过去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这些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开展分享式“头脑风暴”互动教学,进行学习章节测验和调查、课后交流等,激发教学活力,提升教学效率,调动高职思政课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动起来”和“忙起来”。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固有特色,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教学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激发高职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任务和实践环节,制订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方案,具体到实践教学学时的分配、活动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学校方面也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实践基地和活动平台,让高职生真正地投身到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在“求真”与“求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讲授,而应向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向迈进,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这也就需要学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重成绩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对于高职思政教学来说,成绩考核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考核方式要能真实反映高职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的状况。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更应侧重于对学生思想素养进行过程性考核,把理论与实践成绩两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和理解能力欠佳的实际特点,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实践所占比重进行调整,其最终目的不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在于考核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能用这些基本的思政原理与方法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地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在具体实践中,思政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