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2022-02-14 05:40:50黄木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语篇导向解决问题

黄木兰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江西赣州 341000)

引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等。英语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讲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使学生习得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而且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在于通过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实问题。不论是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还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问题与问题解决”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而且,在英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参与考试获取分数不再是主要的、唯一的目标。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学习理应成为常态[1]。

通常,英语阅读是阅读者对文本性的英语系列文字、图片等材料的语篇审视、理解、吸收、领悟、鉴赏、评价等实践过程。从英语阅读的层次来说,它包括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与实践运用等。一般而言,不论是何种文体和篇章结构的英语阅读文本,也不论是难或易的英语阅读文本,其中都隐含“问题”这一线索,即围绕什么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只是在不同的英语教学和学习阶段,阅读文本的性质和难易不一。随着学段的上升,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不断增长,他们所面对的英语阅读文本的难度也不断提高。进入大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英语阅读实践依然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只是“问题和问题解决”不再是像以往那样简单、低层次,而是更复杂、更社会化、生活化。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文本中“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作为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和思考的对象和载体;通过深挖问题的现实性、丰富性以及社会性等来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构建起英语阅读与社会现实、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问题导向”概述

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其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roblem、question”,即 a situation,person,or thing that needs to be dealt with or solved。问题到处都存在,而且问题的形式、种类、性质等千差万别。有了问题或问题出现了,就需要去解决,因此,解决问题也是必然的。而且解决问题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和解决的方式。PISA2015框架讲问题解决过程分成探索和理解、表征与形成、计划与执行、监控与反思等四个步骤。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评价与反思”本质上是一样的。

英语阅读过程与实质是阅读者基于阅读文本所设置的情境或语境和作者的对话或者与文本的深入互动。比如:读者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和阅读文本互动,通过理解、感悟或迁移、创新等活动,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不论从阅读文本的难度,还是从阅读的深度、阅读所得与指向价值等方面来说,都有更高的要求。据此,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过程虽然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评价与反思等方面,但与初中、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相比,其深度、广度要高得多,学生所获得的也更多[2]。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近年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发行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New Practical English)被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选用,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该教材以某一主题作为单元构架,涵盖说、听、写和阅读四个部分。为了更好地阐述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一》unit 5 阅读材料“Facing the Global Climate: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为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评价和反思等阶段来实施阅读教学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不仅是问题解决的起点,也是先决条件和重要步骤与内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有语篇类型和难易程度不一的文本材料。而且这些阅读文本对于问题的提出或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比较直接,而有的则比较间接或隐蔽。不论阅读文本的问题提出怎么样,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深入语篇,去发现、梳理和概括出语篇中潜在的问题,逐渐养成问题意识。比如:在上述阅读文本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语篇的问题是什么?对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按照阅读教学的通用做法,即先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fast reading”,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提炼出阅读文本中所要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围绕主题问题提供、设置相关情境。比如,极端高温天气、南北极冰川变化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讨。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如在快速阅读中抓住特定信息或词汇来获得该文本的篇章结构,从而来梳理、概括和整合出该文本所要阐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就比较清晰地明确该语篇的关键问题:Global Climate、Climate change、...make the Earth warmer,并由此提出该语篇所要表述的问题:Global warming[3]。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如何去分析、问题分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问题解决的进度和成效。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深刻影响到其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分析,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分析针对文本主题的核心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性、综合性以及批判性等思维。还是以上述的阅读教学为例,针对该阅读文本的核心问题“Global warming”,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分析问题成因。比如:教师可以提问:What are the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对此,学生可以从句子“these greenhouse gases trap energy in the atmosphere and make the Earth warmer.”找出答案。即“Global warming”这一问题的出现与“greenhouse gases ”有直接关系。而且句子“Many greenhouse gases come from things we do every day.”也道出了“greenhouse gases”的来源,但仅仅据此来分析问题还是不够的,还不够深入。因此,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比如,可以进一步追问以下问题:What are greenhouse gases ?How does they work?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enhouse gases and our daily life?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开展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等途径来获得问题分析的深入探究,进一步深化句子“Many greenhouse gases come from things we do every day.”的理解。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问题导向法的第三阶段,具体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策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案、策略,一方面要让学生基于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来获得;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文本语篇内所提供的方案、策略,鼓励学生把问题解决的策略延伸到课外,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4]。

(1)基于阅读文本,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英语阅读教学,首先是要以阅读文本为根本。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案、策略也是要以阅读文本内容为基础和依托,从中找到文本作者所提出的相关解决办法。比如,在该阅读教学中,针对“there are many little things we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文章作者提纲式地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如“Save Electricity、Bus,Bike and Walk、Plant Trees、Recycle、Knowledge Is Power”等。对于阅读文本中作者所提及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不但在阅读时要找出,而且还要进行相关细化,进行进一步阐述和探究。比如:Recycle,它 与reduce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Global warming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对此,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论证recycling can send less trash to the landfill and save natural resources。

(2)进行拓展延伸,实现迁移创新。

通过阅读文本来获得问题解决的相关方案,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但不是终点和全部。从阅读内容中所获得的阅读文本所提出的问题之解决方案,只是文本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即在阅读文本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尤其是要让融入社会生活实际和阅读者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跳出阅读文本本身,实现迁移创新,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比如,在该阅读教学中,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案,文章作者提出并列举了诸如“By carpooling、Save Electricity、Take Corporate Action”等。对于这些,作为在校大学生而言,“By carpooling、Save Electricity、Plant Trees、Recycle”基本上能理解和接受,但对于“Take Corporate Action”相信很多学生并不能领会,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联系不大。此外,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学生知晓,甚至是实践过的与阅读文本所阐述的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要在从阅读本文获取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技能和策略的延伸创新,进一步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丰富、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完成后,我们可以据此引入,进一步探讨carpool the shared bikes/ electric vehicles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拓展问题解决的更多方案,促进阅读教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对接和融合,也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

4.阅读后总结、评价和反思

通常,在英语文本阅读完成后,尤其是在完成一系列的练习后,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大功告成。其实不然。我们还应该在阅读完成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评价和反思。比如:对整个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总结,学生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阅读表现的评价,对阅读文本中问题解决和学生阅读过程、成效等的反思。例如,在该文本阅读完成后,特别是在完成与阅读相关的一系列练习后,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总结、评价和反思。比如: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对于该阅读文本,我们运用了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语言、句式特色以及篇章结构是什么?学生是否还有其他不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在此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等语言运用实践活动?等[5]。

结语

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尽管和初中、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一样,是基于文本中的词汇、句式以及篇章结构与特色等方面,但是它不限于此,不论从阅读文本的难度,还是从阅读的深度、阅读所得与指向价值等方面来说,都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因而是在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创造性阅读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正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等。英语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讲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使学生习得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而且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在于通过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实问题。就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据此,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英语阅读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评价与反思等多方面,是更深度、更广度地进行阅读。英语阅读者不断对文本性的英语系列文字、图片等材料进行语篇审视、理解、吸收、领悟、鉴赏、评价等实践过程。历经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与实践运用等。针对任何文体和篇章结构以及难易不一的英语阅读文本,始终围绕是什么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尽管是进入大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英语阅读实践依然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只是“问题和问题解决”不再是像以往那样简单、低层次,而是更复杂、更社会化、生活化。

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抛弃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思想,而是拥有“问题”意识,重视阅读文本中“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作为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和思考的对象和载体。通过深挖问题的现实性、丰富性以及社会性等来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构建起英语阅读与社会现实、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语篇导向解决问题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