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需求调查报告

2022-02-14 04:10:42陈雨英宋倩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助学金困难资助

陈雨英 宋倩瑜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一、调查背景

在给钱给物的传统资助模式下,有些学生已形成“等、靠、要、争”的惰性思维,也存在少数学生谎报虚报家庭经济困难等不诚信行为。高校有必要研究探索新型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二、调查主题

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需求。

三、调查方式

面向全校师生发放“问卷星”网络答题调研,不记名,一个微信号作答一次。

四、调查结果

本次共有9321人参加调研,其中学生9152人、老师169人(包含班主任、辅导员、资助干事);有效问卷9013份,有效答题率96.69%。

五、问卷统计及分析

(一)你来自农村还是县(区、市)?

调查显示农村的学生占比72.64%,县(区、市)学生占比27.36%。

(二)通过哪种方式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43.3%的同学选择录取通知书内的宣传资料;31.3%的同学选择学院例会或资助主题班会;8.95%的同学选择浏览学校微信公众号或官网;7.48%的同学选择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咨询QQ群;6.04%的同学选择校内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展;2.93%的同学选择参加学校资助政策宣传活动了解。

(三)你了解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吗?

83.39%的同学表示了解,11.88%的同学表示不了解,4.73%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

(四)本班有无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建档主题班会?

87.99%的同学表示召开了主题班会,3.78%的同学表示未召开主题班会,8.23%的同学表示不清楚。

(五)你所在的班级学生资助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是如何产生的?

50.23%的同学表示每个宿舍推荐代表,25.75%的同学表示由老师指定学生,5.25%的同学表示没有成立民主评议小组,18.77%的同学表示不清楚。

(六)是否召开了学院、班级学生资助(含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民主评议会?

72.44%人员表示有召开资助民主评议会,5.79%人员表示没有,6.44%人员表示有时开,有时不开;15.33%人员表示不清楚。

(七)你所在的学院、班级对学生资助信息传达是否到位?

79.38%人员表示传达到位;7.16%人员表示到位,但不及时;1.64%人员表示不到位;11.82%人员表示不清楚。

(八)你所在的学院、班级有无落实国家资助发放全告知规定?

83.61%人员表示班主任或班干部已通知本人,2.58%人员表示否,未接到任何通知;13.8%的人员表示不清楚。

(九)你所在的班级在国家助学金申请评选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诚信行为?

78.43%人员表示不存在不诚信行为;15.98%人员表示班级评选组织者存在不诚信行为;5.58%人员表示申请的学生个人存在不诚信行为。

(十)你所在的班级是如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

88.53%人员表示向班级提供原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证件或其他相关材料;29.16%人员表示通过学生平时的生活消费情况判定;19.87%人员表示仅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无其他相关材料);6.52%人员表示在班级当众诉苦,比困难;2.98%人员表示由班主任直接内定人选。

(十一)你所获得的资助(含国家助学贷款),能够解决你上学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吗?

37.98%学生表示完全可以;54.07%学生表示可以部分缓解;7.96%学生表示基本不能缓解。

(十二)你觉得应该如何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82.2%人员表示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证件等材料确认重点资助对象;52.91%通过访谈学生所在村(居)委会等机构确认其困难程度;40.96%没有相关部门经济困难证件而事实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由全班同学公选评定为重点对象。

(十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心理表现有哪些?

60.62%人员表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强;60.41%人员表示敏感、人际,交往退缩;49.14%人员表示此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38.82%人员表示此类学生乐观、开朗。

(十四)当你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生活不开心时,你最想向谁倾诉?

34.8%学生表示会向关系好的朋友或同学诉说;27.86%学生表示会向父母等亲人诉说;26.58%学生表示谁也不说,自己默默承受;4.81%学生表示会向心理咨询老师诉说;4.52%学生表示会向班主任或辅导员诉说;1.43%学生表示会向学生资助老师诉说。

(十五)你最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倾诉心中的苦闷?

49.89%学生表示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29.98%学生表示会与他人QQ或微信等即时交流方式沟通;12.74%学生写日记或发朋友圈或写微博日志;7.39%学生通过写信或发邮件方式沟通。

(十六)如果你家庭经济贫困,你是否会主动申请国家或学校的助学金?

88.59%学生表示会主动申请;11.41%学生表示不会。

(十七)如果你是家庭经济贫困学生,不想申请助学金的理由是?

35.68%表示助学金指标有限,可能评不到;27.62%表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有某方面的缺陷;24.59%表示自己能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课外兼职来缓解经济压力;12.11%申请手续过于麻烦,不想申请。

(十八)如你是受助学生,你的心里是如何想的?选择内心最真的感受。

62.96%学生表示开心,对国家或学校心存感激,获助后更激励着自己努力学习、热爱生活;20.15%学生表示自卑,家庭经济困难等隐私被别人知道了;9.65%学生表示没有感觉,这么多同学都申请了助学金;7.23%理所当然,建档立卡等特困家庭子女就应该受国家重点资助。

(十九)若你是受助学生,你是如何使用学校或国家的助学金?

38.67%学生表示用于自己的生活费和学习费(不再需要家长经济上的支持);36.01%学生表示用于自己的生活费和学习(需家长另外补充给些生活费);18.28%学生表示寄给父母亲贴补家用;7.04%学生表示积攒起来,为将来找工作用。

(二十)除了经济和物质上的扶持,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78.82%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或渠道,通过劳动提升能力获得报酬;47.41%的学生表示开展贫困学生心理疏导帮扶行动,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46.21%的学生表示定期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其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45.64%的学生表示组织学生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35.51%的学生表示举办个人形象气质提升、就业求职面试技巧等培训班。

(二十一)评选国家助学金是否需要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

56.32%人员表示视情况而定。如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即使成绩不及格的同学也可以评。24.97%人员认为学习成绩不及格的贫困生起了坏榜样,不该评给他。18.71%人员表示国家助学金不应和在校表现及学习成绩挂钩。

(二十二)您希望学校在落实国家资助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原则与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之间,怎么做更合适?

70.64%人员认为必须坚持落实“三公”原则,防止弄虚作假。16.15%的人员表示仅公示受助学生基本信息。13.21%的人员希望学校开辟隐形资助通道,单独受理心理敏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申请。

(二十三)如果你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学校对你实施隐形资助,但对你的学习成绩和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你愿意吗?

89.48%的人员表示愿意,学校保护了我的自尊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和奉献社会;10.52%的人员表示不愿意,学校对我不信任,变项监督和控制我。

(二十四)学校举办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相关活动对你有帮助吗?

74.34%的人员表示有很大帮助;12.92%的人员表示未关注;12.74%的人员表示意义不大。

(二十五)你希望学校开展何种资助育人活动?

33.93%的人员表示组建宣传团宣传资助政策或讲述优秀学生事迹;33.64%的人员表示举办励志征文或手抄报类活动;13.61%的人员表示举办励志演讲比赛;10.78%的人员表示拍摄小视频或摄影比赛类;8.04%的人员表示举办学生资助感恩晚会。

(二十六)如果学校组织获助学生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77.1%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认为帮助别人能快乐自己。15.42%的学生表示有综合素质加分愿意参加。7.48%的学生表示不想参加。

(二十七)你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否满意?

97.21%的成员表示满意,2.79%的成员表示不满意。

六、情况总结

(一)学生资助工作总体满意

绝大多数师生对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表示总体满意,认为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落实到位,大部分同学认为国家助学金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指标太少,让他们无法参与申请;有些则认为申请资助的手续较烦琐,须简化。

(二)在精准资助方面

通过对生源地来源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农村与县市区学生比例约7:3,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且普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获得国家资助后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改善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多数同学表示国家助学金须视学生学习成绩和结合其生活状况来评审认定。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方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较为敏感和矛盾,人际交往一方面后退,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有人能及时关心和帮助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情不好时更倾向于向身边的好友、同学、亲人诉说,小部分学生会向班主任、心理中心或学生资助中心老师诉说。最喜欢通过面对面沟通,微信或QQ即时聊天的方式诉说心中的苦闷。少数心理敏感学生希望开通隐性资助渠道,保护他们的隐私。

(四)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方面

大多数学生通过新生录取通知书中资助政策简介和班级召开的学生资助主题班会等了解资助政策,其次通过学校网页或公众号平台了解资助信息。

(五)资助育人活动开展方面

绝大多数受助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公益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少数同学认为有综合素质加分,才有动力去参加公益活动。

学生资助是民生工程,高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和意义重大。综合以上问题情况,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七、解决对策

(一)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0号)“第二十二条,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通过勤工助学、‘三助’岗位、‘绿色通道’、校内资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公办普通高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资助学生。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资助经费的投入,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开设“勤工助学劳动之星”“为母校发展最佳贡献奖”等各类奖励项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社会为母校做贡献,提升其荣誉感,靠能力赢得荣誉和资助金。

(二)重视学生资助的未来影响力

在绩效考核制度下,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学生资助机构是只花钱不出效益的部门,工作上“应付得来”不出差错就行,普遍存在人员不足、机构场地合并办公等现象。

资助工作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但资助工作兼有一定的育人功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软硬件”配齐下,可有效地将流于表面的资助育人工作下沉到学生中,更多的人文关怀能让学生对母校美好的回忆,对母校产生高认可度才会感恩回报母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探索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

1.优化资助工作流程。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从准备材料提出申请、资格认定、评议,资金发放等流程,其间涉及学生、家长、老师、当地社区居委会、政府机构、银行等多机构和人员,整套流程时长近两个月,程序烦琐且效率低。高校可以将申请和评审环节放在线上进行,同时国家亟须转变对学生资助的支付方式,才能真正及时落实资助政策。

2.探索隐性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尤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自卑敏感,一方面因家庭原因不自信,人际关系退缩,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有人关心关怀,帮助他走出困境。高校可以拿出一部分学生资助资金,对内心脆弱敏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隐性关怀资助,即每学期给予一定的资助资金,但不公示该生的任何信息。高校学生资助中心和心理中心可联合制定隐形帮扶和监督机制,促使此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学业竞赛等活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能力和自信心。

(四)创新政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

1.前置资助政策宣传。高校可开通线上“绿色通道”同时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提前摸排本校国家重点保障资助学生,精准推送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一颗安心学习的定心丸。

2.组建资助宣传队伍。高校可组建资助育人工作室或学生资助志愿者、政策宣传大使等资助育人工作宣传队伍,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人文关怀温度。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贫穷是相对而言,无法用具体数据衡量,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贫穷才是育人工作最大的成果。高校开展国家奖学金学生风采展、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汇报、勤工助学劳动之星、最美学生资助志愿者评选等育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层次、更有尊严的资助,营造校园诚信向上的氛围。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在正确落实国家资助工作任务的同时,开展特色资助育人活动,探索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助学金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选择困难症
郁南县
源流(2016年10期)2016-12-10 05:49:18
怀集县
源流(2016年10期)2016-12-10 05:43:59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