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艳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2)
教育现代化既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路径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政策依据[1]。根据方案,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加强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OBE理念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理念,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对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教学评价的完善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要加强OBE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OBE为“Outcome-Based Education”三个应为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翻译过来为成果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OBE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斯潘迪(Spandy W.D)于1981年提出。根据斯潘迪(Spandy W.D)的观点,OBE理念是一种“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经验”的教育理念[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OBE理念的认知愈加深刻。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OBE理念的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果导向。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要求从预期成果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二是能力本位。OBE理念所谓的成果,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换言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OBE理念的价值归宿。基于此,本文将OBE理念解释为: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以现代化教育模式为支持的教育理念。
OBE理念的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生本性。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事业的热点,倡导以生为本,一方面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另一方面主张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OBE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出了强烈的生本性。第二,系统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作为教育理念的OBE理念同样具备系统性的特征,比如,要求从学习成果出发,逆向构建教学资源,增强教学资源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性。又如,要求从生本教育出发,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成果取得中的作用。第三,持续性。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没有终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没有尽头。OBE理念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从成果导向出发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逐步消除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具有持续性的特征。
OBE理念的提出,既有深刻的现实背景,也和二战以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教育目标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以及掌握学习理论对OBE理念的影响尤大。教育目标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提出,是针对课程开发的教育理论[3]。该理论以制定教育目标、提供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判断教育目标实现情况为主要内容,凸显了教育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OBE理念所强调的学习成果,便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起源自20世纪60年的美国,以学习对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教育宗旨,注重从能力而非知识、技能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OBE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最主要的学习成果,体现了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色彩。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要求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为学生研制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我学习与探索中得到发展。OBE理念在预期成果的设计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显是受到了掌握学习理论的影响。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任何课程教学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短期的角度来看,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别。以往教学在目标定位上存在模糊性,严重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因此,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要以明确教学目标为首要内容,并从成果导向的角度出发,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合理。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产出。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内容,凸显教学目标的生本属性。其次,聚焦学生的能力发展。摒弃以往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思路,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中心,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的内涵、维度、要求以及衡量方式,以确切可行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效果。
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OBE理念以掌握学习理论为重要的理论来源,注重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生整体的发展。因此,要从学生差异出发,实施精准教学。分层教学是精准教学的必由之路,对此,要从以下三点采取好措施:一是学生分层。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学习结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方面,控制好学生层次的数量,使学生层次维持在三或四层,另一方面,注重不同层次学生间的流动性。二是目标分层。依据学生所在的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对学习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度提高教学目标,而对学生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则适度降低教学目标。三是内容分层。从学生所在的层次出发,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资源。教材多有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具有体系性强的优势,但章节式的内容划分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诉求未必一致,这使得教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OBE理念主张从成果的角度逆向设计教学方案,而重构课程资源则是逆向设计教学方案的重点。对此,可从模块化教学的角度重构课程资源。模块(module)原为产品生产领域的概念。美国学者西蒙(H.Simon)将模块视作一种特别的结构,并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模块的内涵。哈佛大学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Baldwin &Clark)在模块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而所谓模块化,即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层级关系、并列关系等,将复杂的系统、流程,拆分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4]。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充分整合教材中的资源,使资源聚合为一个个模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依据。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而脱离学生的认知心理则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的重要成因。OBE理念具有强烈的生本性,要求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要立足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以模块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学、不想学的心理。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多数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符,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借助情境创设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从而驱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能,助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对课程教学而言,评价对象是固定的,但评价主体却是开放的,仅仅依托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主体,很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难以实现评价的功能。因此,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评价要以拓展评价主体为首要内容。首先,鼓励自主评价。学生是课程学习的绝对主体,因此,既要赋予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能动性,也要尊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实施评价前,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活动,做出自主评价,再根据学生的自主评价给出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从提升学习成果的角度出发,持续改进学习活动。其次,组织学生互评。相比于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而言,学生间的互评更易为学生接受,因为学生地位平等,彼此没有隔阂。要依托学生小组、社团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互评,避免学生在自评中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优化评价效果。
OBE理念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产出,因此,传统的评价理念并不适用OBE教学模式。对此,增值性评价理念有着重要的价值。增值性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向国会提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该报告以全美4000所学校60万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原因,发现弱势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对未来缺乏自我期望是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根源。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增值性评价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统计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增值性评价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支撑。八十年代末,多水平模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多水平模型技术为增值性评价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分析方法,强化了增值性评价的实施效能。得益于此,美国国率先将增值性评价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如1992年,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在教育促进法案中将增值性评价作为重要内容[5]。要树立增值性评价理念,将评价重点落在学生的学习产出以及增值情况上。
从评价内容的角度而言,指标设计是评价活动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活动预期目标的实现效果。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学习增值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并从以下三个维度健全指标体系。一是科学选择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一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使指标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容以及具体要求深度衔接起来。二是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个人层面的指标体系以及组织层面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注意个人的特殊性以及个人对组织的从属性,在以指标体系提升单个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发挥好指标体系在学生学习成果整体提升中作用与价值。三是赋予指标权重。评价工作需要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最终的评价结果,这就需要赋予不同指标相应的权重。可以采用因素分解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赋予不同指标的权重。
任何形式的评价均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对评价结果的充分运用是充分发挥评价工作价值的必然要求。对此,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首先,以评价结果反馈学生能力发展情况。依托科学的指标设计以及标准化的评价流程,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其次,以评价结果诊断学生学习问题。OBE理念以持续性为重要特征,注重在持续不断地改进中,提升教学质量。要从定量、定性两个维度发掘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深入解读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优化、完善学生学习模式,持续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6]。最后,以评价结果构建学生激励机制。现代管理学兴起后,激励一词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以各种手段激发、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依托评价结果,构建激励机制,在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驱动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OBE理念是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多维加强OBE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从OBE理念出发,完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依托OBE理念,改革教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