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
——兼谈赵元任的音乐科学素养及成才之路

2022-02-14 04:08:23李宁宁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赵元任科学素养高端

李宁宁

(太原学院 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虽仍旧以其专业性为总体培养目标,但随着时代变迁与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也将成为艺术类人才的必然趋势。赵元任(1892—1982)是典型的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他的高端体现在一生涉猎众多领域,而且还是各领域的重要人物。比如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音乐”发展之路的领军人物;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是国内首位对语言学进行科学性探索的语言学家,并建成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除此之外,他还是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先锋,是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创办者与主要参与者。他的这些头衔身份充分展现出习近平在2021年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高水平”“大师级”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要求。

赵元任之所以能成为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固然有其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与偶然性因素,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某些成才的必然性内涵式特征。笔者认为,这种特征不仅在于他有着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更在于他所具备的深厚的科学素养根基。而赵元任又恰恰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出“在科学和艺术平权或平等的基础上,既尊重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又设法使它们相互补充、彼此借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更高的水准或更大的程度上使它们得以整合和统一……”[1]141本文将从这个视角重点展示出赵元任如何将二者融合,如何将科学素养展现在他的音乐研究中,呈现出“高水平”的音乐成就,并以此为线索展现出其成才内涵式特征对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启示。

一、赵元任音乐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造就格局:用科学辩证思维构建中西音乐互通的理性通道

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的高潮集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我国音乐界也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被快速卷入传统与西化的迷茫区。长期接受科学思维训练的赵元任面对这样的局面,既未“调和”也未“附会”,而是选择科学辩证地看待中西方音乐文化。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是反映客观事物辩证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辩证规律反映的过程和成果,也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运动的过程和成果。[2]在这种科学辩证思维的引领下,赵元任科学理性地分析与看待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既没有丢弃传统、盲目复制接受西式音乐,也没有全然摈弃“以西为师”的学习观念。

赵元任认为,提倡发展民族音乐的前提需要客观认识到中西方音乐之间的差距。他表示,我们必须客观理性地看待音乐,至少从这个角度讲不能带有某种民族色彩,因为“音乐的一大部分是跟世界公共的”,[3]对此,我们应该敞开心胸向世界学习。但前提是要正确看待学习西方的目的不是被改造,而是改进我们的音乐。“我所注重的就是咱们得在音乐的世界上先学到了及格程度,然后再加个人或是中国的特别的风味在上,作为有个性的贡献。”[3]赵元任这种辩证而又理性的观点为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中的传统音乐改革厘清了思路。科学思维造就了他远大的格局,使他能够站在高处为我国“新音乐”转型发展把握方向。

(二)思维引领实践:蕴含在音乐创作中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赵元任的科学思维使他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更注重通过音乐作品传播自己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理念。比如,他是首位将音乐作品发表于科学类杂志的作曲家,这是他的科学思维在音乐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1915年,赵元任将自己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第1期上。《科学》是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与任鸿隽等几位留学生共同创办的一本科学类传播杂志。赵元任之所以选择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刊登到这本科学类杂志上,一方面是为了强调与发挥音乐与科学同样可以“关系国民性格至重”[4]的传播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期望借助科学传播的东风,将西方先进的记谱法传播给国人。赵元任在这首作品的附录文字部分明确表示,“以五线谱可一览而得声之高下,且符号有时过繁,录用字号常不易读,而五线谱则有条不紊。”[5]虽然根深蒂固的传统记谱方式并不会因为赵元任的这首作品而改变,但他对于在音乐创作中所推广与传播的先进性理念并没有被时间磨灭。直到1923年,赵元任仍旧在为此事而忧心,他在给朋友的绿皮信中写道,“现在我又想议一件事,就是有一种新的音乐记谱法,你认为值不值得介绍到中国来?如果值得也必得早办,不然等到目前西方的排印乐谱,教学生们读乐谱都已经也变成了中国的音乐传统那就麻烦了。”[6]

除此之外,赵元任的科学思维还使他在作曲中格外注重创作题材的选择,除爱国作品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校歌与儿童歌曲作品。他的科学思维驱使他用音乐作品去鼓舞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1923年为中国科学社创作社歌,这更加明确赵元任的创作方向是科学而进步的。这首作品是赵元任与胡适合作的,由胡适作词赵元任谱曲。1930年,赵元任在北平一次社友会上为庆祝中国科学社成立十五周年曾演唱过。[7]可见,赵元任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主创人员,将“科学振兴中华”的信念与责任化为音符的良苦用心。

(三)思维拓宽学科视野:探索音乐与语言之间的“互通性”

赵元任的科学思维赋予了他宽阔的学科视野,使他能看到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种横向性可以“渗透到过去所熟知的一切科学领域,使各门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概念、语言、方法上,筑起了一座座由此达彼的桥。”[8]音乐与语言就是赵元任所搭建的这样一座具有“互通性”的桥。

赵元任认为,声调与音调的关系是联结语言与音乐的关键点,这需要同时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与物理声学知识,且能够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做到互通。比如,他将音乐中的音调高低作为测量语言声调音高体系的重要工具,为语言声调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判依据。他所设计的《一套标调的字母》就是利用音乐记录与描述各种语言声调的方法。又比如,赵元任用音乐的节奏长短来描述语言发音时的轻重音特点,“所谓叫特别加重呐,并不是说得响一点儿、声音大一点儿、用劲一点儿,而是说长一点儿,宽一点儿(他在此处标注:时间长一点、音程大一点儿),就是低的更低,高的更高。……一句话里如果有特别加重的时候,大概其余的部分就稍为跟着缩小一点儿(此处注:就是时间短一点,音程窄一点儿)。”[9]反过来,他又用语言学中的语音语调特点来规范歌曲创作。比如,他曾表示:“在作曲中,字音与乐调的关系,分出轻重很重要。如我替胡适之先生‘上山’这首诗作曲时,‘好了、好了,’这地方就没有配好,因为‘了’字应该放在轻声上。”[10]

二、赵元任音乐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赵元任十分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方法应用。他曾明确表示:“理论就是对一系列事物所作的系统表述,而方法则是研究这些事物以便得到关于这些事物的理论的途径和手段。首先是方法,然后是理论。”[11]音乐是赵元任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将科学方法应用到音乐研究中是他成为“音乐界先行者”的独到之处。

(一)实验法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12]赵元任认为,科学实验是论证科学真伪的关键步骤,是检验想法和真理的必经之路。他在音乐研究中所有的“第一次”都是在他先有实验而后有事实的科学态度下所论证的结果。

赵元任用实验法来论证西方和声与我国民族调式相融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他设计实验的初衷是“要看有没有法子把和声中的和弦或副调儿做得也有点像中国的乐调,而同时跟主调又可以配得起来。”于是,他采用一些曲例材料来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果“是很有趣的,有些结果是很好听的”,但科学的严谨性使他不能仅因一次实验就下定论,而是以尊重实验经得起反复论证的态度表示,“因为做得还不多,所以除以上已经说的一些曲例之外,还不能提出什么更细的公式出来。”[13]虽然,这是赵元任仅有的一次“中国派”和声实验,但他将实验法应用于音乐研究中却成就了我国音乐与科学的首度联姻,并奠定了其成为我国第一位能成熟运用西方和声与转调技巧的作曲家地位。

另外,赵元任还用实验法去论证依据中西方语言的不同特点去作曲的必要性,“在字音跟乐调的关系上我也做了一点试验。”并依据实验结果提示国内的作曲家们:“在国外没有平上去入的语言,什么字都可以怎么唱,只有一个很严格的条件,就是字的轻重音须得跟音乐的轻重音相合。在中国轻重音固然也须讲求,但不必像外国那么严格。可是字的平上去入,要是配得不得法,在唱时不免被歌调儿盖没了,怕听者一方面不容易懂,一方面就是懂了,听了也觉得不自然。”[3]赵元任这种以实验为依据的言论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也具有可行性,成为我国音乐创作实践者的典范。

(二)数理逻辑分析法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

“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用人工的符号语言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14]赵元任最初赴美学习的是数学专业,之后又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有着深厚的数理与哲学功底,擅长用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这种惯性思维在音乐研究中同样适用。对此,他曾明确表示,音乐中的某些要素特点是可以用数理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在音乐本身中,音高、音程、节奏、节拍、力度、力度变化等要素是方法论中的函数理论非常重要的主题。”[15]基于此,音乐开始接受赵元任数理逻辑分析之水的浇灌与渗透,成为他“新音乐”之树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养料。

比如,赵元任用数理逻辑法对中西方音乐乐调与和声配比率的实际差距进行推理分析:“取一个七音的乐句,暂不分长短。算它是11|11|11|1—|的节律,一方面用一组内的五声音阶,一方面用一组内的七声音阶来配调,总计可能的乐调数目,前者是五的七次方,就是78125种调;后者是七的七次方,就是823543种调,已经不止十倍了。再算和声相配,就不算四部和声,简单以三部和声而论,两种花样的比例,大约是等于上得两数的立方,大约就是4768×1012跟557×1015的比,就是1与1170的比。”此推理结果直观而清晰地展现出中国五声音乐和声配比率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长久计,还是得取用全部十二律的音作为和声的原料,偶尔用五声派的和音算是中国的色彩……”[13]由此可见,数理逻辑法是赵元任能够更为理性地分析中国音乐的重要工具,也是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音乐改革方案的科学依据。

三、赵元任音乐研究中的科学素养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建议

赵元任的音乐研究是其成才内涵式特征的一面折射镜,充分展现出科学素养对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单从赵元任的音乐专业素养去分析其成就并不能完全彰显出他整个人才形象的独特性,也不能为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启示。笔者认为惟有以多元的文化视角去探索其内在的科学素养及学术影响,才能展现出此类人才的“高端”与“复合”特性,并为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高端”在于有跨越艺术与科学边界的格局与知识能力

赵元任的音乐世界是其学术研究跨越艺术与科学边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跨越的能力彰显出其“高端”人才的内涵式特征。首先,他将科学与艺术提升到同一高度,使“科学和艺术具有相同的目标:使人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生活,推进文明的发展,以便让人变得更加幸福。”[1]126在这点上,赵元任展现出“高端”人才深远而广阔的思维格局,从而能全面系统地指导其学术实践;其次,赵元任具有跨越艺术与科学边界的知识能力,这种能力使他能够清晰地觉察到各学科之间的纵横发展特点,也使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科之间的创新点与交汇点并进行思考与研究,从而展现出其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与创新性特点。基于此,笔者建议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应重点集中在其“高端”性内涵需求培养上,并始终以跨越科学与艺术的高格局以及文理兼通的知识能力作为培养的关键点。

(二)“复合”在于进行更深入的融合而非简单的交叉

赵元任的学术研究虽涉及众多领域,但成果却主要集中在音乐、语言学与科学普及方面。那么他所掌握的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背景如物理、数学、心理学、医学、科学史等学科是否与他的主要成就毫无关联?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赵元任的主要学术成就离不开他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背景,他能够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术成就中,不仅是简单的学科交叉,而是真正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达到“复合”的目的。正如他本人所言,“复合”是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即使有机会碰撞也无法产生“火花”:“我常遇见研究语音的,研究音乐的,研究听觉的心理的,同研究物理的声学的会谈起来,往往所问非所答,所驳非所辩,名辞不正,说话不顺,我想这是近代学术分专科过甚的一个征状。”[16]那么,想要达到真正的“复合”,笔者建议需要在重视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拓宽学术交流与互动知识范围,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以常态化、互补性学习交流的链接融合起来,从而为复合型人才在学术领域的自如行走搭建平台。

(三)内涵式需求要以达到科学素养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同频共振为目标

赵元任跨学科知识交融的背后是其文化艺术修养与科学素养长期碰撞的结果,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一个误区是文学艺术似乎与科学无关,但“事实上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科学的启蒙阶段,是科学大合唱的前奏曲。”[17]赵元任的科学素养与文化艺术修养同时构成了他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特征,也成为他整个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赵元任用他的学术实践传递出艺术与科学不仅可以在他的学术研究中相互交映,而且也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目的。而如何培养即具有科学素养又具有艺术修养,且能将两者同时达到和谐共振目的人才内涵式需求目标,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思考落实:一方面,从思想上彻底扭转艺术家不需要科学素养的观念。在全民提倡科学素养的时代,每一个人每一类群体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意识,建立应有的科学素养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学术实践行动上达到科学素养与艺术修养的同频共振,使科学素养与艺术修养在此类人才的学术研究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并由此产生出学术上的连锁反应良性循环。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学科单一的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是时代对艺术类人才的高标准与新要求,也是将艺术类学科融入到国家多元学科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赵元任作为典型的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他的学术研究在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多展现出其科学素养与文化艺术修养的核心内涵,这也是他能达到多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以探索赵元任的音乐科学素养为线索,逐渐剖析出科学素养对其成才的重要影响,不仅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出其内在学术特征,而且也可以为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赵元任科学素养高端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乐府新声(2022年3期)2022-11-21 08:37:36
高端油品怎么卖
店员嘲笑赵元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美籍华人学者赵元任的多彩婚姻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