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与教学实践

2022-02-14 09:28陈晓芳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财会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

陈晓芳(博士生导师),陈 昕,洪 荭(副教授),李 琴

一、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不仅如此,会计也能助力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1],可见会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工作全过程的群体共识和价值认同,需以近几年发生的瑞幸咖啡、中信国安、华泽钴镍等财务造假事件和频频爆出的财会人员侵占公款事件为警醒,时刻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战场,需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寓人格塑造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打造坚实的人才阵地。“会计学原理”既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各类高校所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有助于其他商科专业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该课程围绕会计要素、会计记账、会计凭证等核心概念阐述企业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及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将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并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各环节都应做到育人与育才的全面统一,所有课程均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本文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要点,指出会计学课程应重点围绕法治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思政要素进行全面教学优化,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全面推进“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切实达到育人成效。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价值意蕴

面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会计学原理”课程应当把握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历史价值观、主体实践观、社会责任观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统一,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四个维度进行同步融合,深化课程的价值内涵。

(一)人才培养“三观”统一

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2]。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或主观行为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形成价值判断。价值观决定了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导向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主体实践观、社会责任观的“三观”统一,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三观”统一

1.从历史价值观中思考使命担当。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感悟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国家的壮大、社会的进步还是某一学科的发展,均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判断历史事件的真伪、善恶、进步或倒退,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作为自身发展的“养料”。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言“国有‘三计’,费有计,则国安”,从历史人物生平之中可感悟到会计职责之重。会计工作从过去简单的计算、记账,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预测与决策数据,在会计教学中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认识我国古代的会计名人名事,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开放的历程,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会计人才的使命与担当。

2.从社会责任观中激发履职精神。社会责任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类社会,包括国家、集体、家庭或他人内发的自觉感,其能主动形成增益人类社会的精神。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观相比,个人的社会责任观更加突出人的主体作用,体现个人的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近年来,我国企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生产质量安全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相应地,碳会计、环境会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等新兴会计领域应运而生。以上新兴会计领域是对传统会计工作的有力补充,向社会提供客观公允的企业财务信息。刘玉廷[3]指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是一种公共产品。”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强化学生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清醒认识,牢记会计准则,做好职业判断,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强化责任意识和履职精神。

3.从主体实践观中锻炼专业能力。主体实践观是人的主体性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会计精神源于会计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实践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康德、亚里士多德等先贤也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对实践教育的见解。然而,不论是从主体出发还是从实践出发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都需注重对能力的锤炼。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有效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实践能力,不应将获得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称或获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作为高校财会专业的育人目标[4]。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高校会计教学工作只有在立足于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彰显教育学的实践品格,使之成为真正的“实践之学”[5]。

(二)思想教育“四步”同行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既要将会计学原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也需要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感受到思想道德培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真正实现“如春在花、如盐化水”。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切入,将思政知识融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如图2所示。

图2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切入点

1.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6]”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被证实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客观方法,是在人的理性思考过程中总结出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四大辩证思维基本方法,可将其融入总论、复式记账、制造企业经营活动核算等章节中,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理解会计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让学生领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将思维力量融入会计学习过程中。

2.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是五千年历史流传而来的道德遗产,绚烂悠久、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论语》中孔子所述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体现出学生人格培养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具体过程,与现代高校学生培养观念不谋而合。会计学专业研习需守正出新,正道致远,也与《左传》中论述的“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孟子“先义后利”的思想不谋而合[7]。高校教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融入知识点讲授过程,强化“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角色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3.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中,需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导向,在课堂讲解、案例研讨、实践教学等环节积极渗透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在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教学过程中倡导富强与民主,在会计记账、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倡导公正与法治,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教学过程中倡导诚信与敬业,在会计职业发展规划教学过程中倡导爱国与友善,担好育人责任,建设教师队伍“主力军”。

4.融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中,既要扎根本土,从中国故事中展现我国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博采众长,保持国际视野,吸取国际先进的会计核算等企业管理方式和理念,如在账务处理讲解中展现“大智移云物”等现代化技术对会计发展与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培育通晓国内国际情境和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中高端会计人才,为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服务。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8]”教育的魅力在于知识的呈现过程,“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需将会计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巧妙契合,将对学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实践之中,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社会变革与国家发展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实现高层次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总体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展现“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总体思路

本文结合“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专业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建设贯穿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全过程,按照“目标层——实施层——支撑层”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总体思路

1.目标层:立足需求导向进行目标分解。在目标层,会计学专业立足于需求导向,从国家战略需求、行业需求、企业需求与专业定位出发,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性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在课堂、课中及课后环节传授学生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账务处理、财务报告编制、财产清查等理论及操作方法;能力目标为培育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呈现、小组研讨以及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能力;情感性目标为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沟通协作、交流思考;价值观目标为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性目标和价值观目标融为一体,形成“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目标层。

2.实施层:课程模块与思政模块双管齐下。在实施层,“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分为课程模块和思政模块两个部分。课程模块主要是讲授会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具体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如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来指导基础教育,专注知识系统本身,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避免填鸭式教育[9,10]。思政模块将会计学基础知识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深度融合,在授课环节加强国情教育、职业素养培育和价值观熏陶,充分展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课程模块和思政模块贯穿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构成课程思政的实施层。

3.支撑层:制度、平台、团队、教材多维助力。在支撑层,“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制度、平台、团队和教材的多方面助力,以长期的持续经验交流与课后效果评价推动课程思政良性循环。制度建设在于建立思政学科评估、课程评估、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并将思政激励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平台建设意指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并与“翻转课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教学模式结合,以技术平台推动知识与素养的深度融合;团队建设是指建立思德高尚、视野宽广、专业功底扎实、人文底蕴深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强化团队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德育熏陶同步提升;教材建设旨在结合课程思政要素模块,重新架构《会计学原理》教材的育人新剧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元素融为一体,置于教材内容之中。制度、平台、团队和教材四个部分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课程思政成功实施的关键和重要支撑。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会计学原理”课程需找准角色定位,依据“目标层——实施层——支撑层”的总体思路层层推进思政融合,多管齐下,用心打磨,方能成就一门优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

(二)教学过程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课后环节。如图4所示,三个环节都需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互动、学生讨论、实操演练中反复提炼打磨,最后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的方式不断调整树立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4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1.课前环节是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在课前环节,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保障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教学环节的充分实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在“会计学原理”的课前环节,教师需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明确课程模块和思政模块的教学内容,将二者融会贯通,解决“两张皮”问题。以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为例[11],教师在案例选取时需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热点问题,选取能够反映我国重要现实问题的案例,将真实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深入剖析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融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等思政要素,设计蕴含思政教学目标的教学案例,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要素有机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传颂爱国精神[12]。

2.课中环节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在课中环节,教师需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传递思政精神,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化技术更加助力教学方法优势的提升,师生互动、小组研讨、实操演练等线下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SPOC、MOOC等线上教学方式实现交互融合,助力“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以电影《首席执行官》为例,让学生感悟财务人员的“匠人精神”和企业家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情怀;以差旅费报销的实操演练为例,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课后环节是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课后环节,教师需以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督导的教学评价以及校内外同行的教学交流为基础,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进行过程评价、总结评价和动态评价。不论是建构主义学习观还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均体现出教育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发生转移[13]。针对“会计学原理”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更不能作为被灌输知识的对象,而应当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助者,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教师需根据课程思政评价结果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寻找新的思政切入点,将思政教育新元素融入下一步教学工作中,借助教学反思进行思政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再认识。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共同发力,不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增强课程思政“三性一力”,即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三)教学内容

本文以《会计学原理》教材为例,概述其分章节思政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教材共十章,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三大部分。“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该教材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信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分章节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切入点如表1所示。

表1对“会计学原理”课程专业知识点如何与思政要素融合进行了简要说明,指出了每个章节的思政切入点,但并未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现以《会计学原理》教材第一章“总论”为例,详细介绍单章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分章节教学内容

表2 《会计学原理》教材第一章“总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四、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会计学原理”课程需要建立客观公允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采取多渠道的考核方式,将课后评价工作落细落实,通过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本文以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匿名征询方式确定“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专家对各层级指标的评分值,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位专家的评分值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目标层及各指标层的模糊评价值,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给予总结评价。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设计

德尔菲法是将不同被调查者的意见经过数次反馈和调整,最后得出统一结论的集体经验方法。该方法可以获得有较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论,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评价、市场预测、方案比选等领域的综合评价之中,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本文使用德尔菲法的专家组成员由以下三类人员组成:①在高校会计系或财务系执教的资深教师;②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教的资深教师;③在教育学领域持续关注课程建设的科研人员。最终确定10位专家为本次征询对象,征询方式为两轮匿名征询,以邮箱传送为主,征询内容为“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专家征询结果,最终确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被划分为两个层次,由4个一级评价指标、16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一级评价指标为知识评价、能力评价、情感性评价、价值观评价。将一级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知识评价指标包括课堂发言、随堂测试、期末考试及学习总结;能力评价指标包括案例呈现、小组研讨、企业交流及实地调研;情感性评价指标包括团队意识、合作交流、沟通协调及积极思考;价值观评价指标包括爱国精神、集体观念、遵纪守法及职业道德。

如表3所示,各层级指标组成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因子集,进而构成“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效果设为目标层R,一级评价指标集R=(R1,R2,R3,R4),二级评价指标集R1=(R11,R12,R13,R14),R2=(R21,R22,R23,R24),R3=(R31,R32,R33,R34),R4=(R41,R42,R43,R44)。

表3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判断矩阵

本文借鉴申志东[14]等的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糊评价的判断矩阵。重要性评分采用常规的九级标度法,对同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相对重要性,赋值规则如表4所示。

表4 层次分析法赋值规则

为全面了解“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邀请上文所述的10位专家按照以上标度进行专家评分,对专家评分值进行统计汇总,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一评价指标层级的判断矩阵Ai(i=0,1,2,3,4),如表5~表9所示。

表5 目标层教学效果R判断矩阵A0

表6 一级指标知识评价R1判断矩阵A1

表7 一级指标能力评价R2判断矩阵A2

表8 一级指标情感性评价R3判断矩阵A3

表9 一级指标价值观评价R4判断矩阵A4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权重向量

权重向量反映了各个细化的评价指标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是计算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整个评价体系而言,4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当为1;对于同属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类别下的不同二级指标而言,如知识评价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则其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也应当为1。

本文以平均评价值为计算标准,采用和积法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首先将判断矩阵按列归一,行向量相加并求平均值,各指标对应的平均值即为所求特征向量的值,进而得出每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ωi(i=0,1,2,3,4),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教学效果R的一级指标权重向量ω0=(0.0868,0.1434,0.2642,0.5056)T;知识评价R1的 二 级 指 标 权 重 向 量ω1=(0.1242,0.0966,0.3102,0.4690)T;能力评价R2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ω2=(0.0620,0.1398,0.3383,0.4599)T;情感性评价R3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ω3=(0.1492,0.1948,0.2306,0.4254)T;价值观评价R4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ω4=(0.3525,0.2043,0.3130,0.1302)T。

表10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各层级评价指标权重

对判断矩阵Ai(i=0,1,2,3,4)及权重向量ωi(i=0,1,2,3,4)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简称C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常量,求得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由于每一级评价指标均包含4项二级评价指标,此处n=4。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结果

一致性检验是层次分析法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对各级指标两两对比值的主观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若CR<0.1,则表示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计算;若CR>0.1,则表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存在计算错误或自相矛盾的情形,需要重新计算或进行专家评分。由表11可知,判断矩阵Ai(i=0,1,2,3,4)的CR值均小于0.1,表明获取的专家评分具有合理性,判断矩阵不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形,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隶属矩阵

评语集为各指标对教学效果影响程度的量化标准,其可以将文字性的表述转化为清晰明确的数字语言。由于课程教学通常使用的评价标准为“不合格、合格、中等、良好、优秀”,因此,本文构建隶属矩阵的评语集也采取这五个等级,即请10位专家对影响“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及16个二级评价指标依次做出“不合格→优秀”的评价,“不合格”为1分,以此类推,评价标准如表12所示。

表12 评价标准

隶属度为各指标在各等级区间出现的频率。根据10位专家的评分结果,分别计算将评价指标划分为以上五个等级的专家人数,除以专家总数,得出每一项指标划分为各评价等级的权重,从而得到分别属于目标层教学效果和一级评价指标知识评价、能力评价、情感性评价及价值观评价的隶属矩阵Bi(i=0,1,2,3,4)。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模糊评价

为突出主因素的影响,选取合成算子M(∧,∨)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可得各一级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Ci=(ωi)T×Bi,i=0,1,2,3,4。

C0=(0.0000,0.0000,0.1434,0.2000,0.5056)

C1=(0.1000,0.3000,0.2000,0.4691,0.2000)

C2=(0.0000,0.2000,0.3000,0.3000,0.4000)

C3=(0.1000,0.1000,0.2000,0.2000,0.4254)

C4=(0.0000,0.0000,0.1000,0.1302,0.3525)

根据模糊评价法最大隶属度原则,令βi表示Ci(i=0,1,2,3,4)中的最大分量,可知β0=0.5056,β1=0.4691,β2=0.4000,β3=0.4254,β4=0.3525,即10位专家对目标层“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为“优秀”,对一级指标知识评价的评价结果为“良好”,对一级指标能力评价、情感性评价、价值观评价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

表13 最大隶属度原则有效性检验规则

有效性检验结果如表14所示。由表14可知,10位专家对目标层“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优秀”的有效性为“非常有效”。其中:对一级指标知识评价的评价结果“良好”的有效性为“比较有效”;对一级指标能力评价的评价结果“优秀”的有效性为“低效”,这可能是因为能力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一级指标情感性评价的评价结果“优秀”的有效性为“比较有效”;对一级指标价值观评价的评价结果“优秀”的有效性为“比较有效”。

表14 最大隶属度原则有效性检验

五、总结

课程建设是思政育人的“主战场”。作为财会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会计学原理”需以思政为引领,将国情教育及价值熏陶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将大数据、区块链等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融入现代教学方法中,冠以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理念,拓展课程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寓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于实践之中。现对全文内容总结如下:

第一,本文挖掘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价值元素,促进了思政与科教的深度融合。本文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财会课程与思想教育融合需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主体实践观、社会责任观的“三观”统一,在挖掘思政元素时需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做到“四步”同行。双管齐下,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辅相成。

第二,本文探讨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推进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总体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展现“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按照目标层、实施层、支撑层三层架构设计总体思路,展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展示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分章节思政教学内容,不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增强课程思政“三性一力”。

第三,本文构建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助力了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化。本文使用德尔菲法的专家匿名征询方式确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各层级指标权重向量,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目标层指标和一级指标进行模糊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由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知,“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情感培育和价值观塑造呈现出良好的育人效果,能够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经验借鉴,培养家国情怀高、道德品质强、专业素养新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