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方与北方》中的疾病叙事

2022-02-14 09:40骆沁玥吴庆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

骆沁玥 吴庆宏

内容摘要:《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英国北部工业城市米尔顿为背景,从南方淑女玛格丽特的视角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复杂的劳资关系和社会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大机器生产在给北方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疾病盛行,文中黑尔太太和贝西·希金斯从患病直至死亡的过程便集中体现了疾病在工业文明转型时期的众多隐喻。本文以《南方与北方》为例,旨在探讨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疾病叙事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南方与北方》 工业革命 疾病叙事

十九世纪无论对世界,抑或大英帝国而言都可谓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以英格兰中部地区为发源地的工业革命将“机器时代”的文明之风吹遍了欧洲大陆乃至北美,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英国迎来了经济文化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即维多利亚时代。

然而,工业革命更像伊甸园内高高悬挂的诱人苹果,在给人类带来智慧结晶的同时也种下了欲望与灾祸。整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虽然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花团锦簇般的繁荣,人们却愈发无法忽视其滋生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随着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他们的目光也从单一的经济领域转移到了能够提高政治地位的议会席位上,故工业资产阶级与既得利益集团内部的旧贵族、旧地主阶级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贫富差距因大机器生产的推广而日益扩大,辛劳工作却只能获得微薄薪资的工人阶级逐渐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不公,认识到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在大工业制度下争得应有的物质改善和社会地位,由此爆发的宪章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过度的工业化生产导致环境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民众健康问题成为十九世纪困扰英国的重要社会问题。(齐骥,滕海键 2012)

生活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极擅长观察与捕捉并描写在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们的言行举止,加之其拥有作为牧师妻子经常从事慈善事业的女性经验、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对劳动大众的同情,以及她致力于促进社会不同阶层相互理解与包容的意愿,她所创作工业小说《玛丽·巴顿》与《南方与北方》中的现实主义描写不仅揭露了维多利亚时期工业文明繁荣背后的荒芜,而且时时流露出对下层贫苦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正如马克思所言,伊丽莎白作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长久以来,由于其作品带有鲜明的女性视角和阶级融合观念的特点,学术界多数从“性别”与“阶级”两个主要方面作为宏观切入点研究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但无论是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要素,还是充当工业文明背景下富有深意的隐喻,有关疾病的叙事广泛存在于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之中,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主题。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2018)一书中写到:“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工业时代的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极大满足的同时不可避免要面对诸多健康问题,疾病成为物质繁荣的阴面,其中最具工业文明代表性的疾病便是由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病和社会转型期压力引起的神经衰弱。在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代表作《南方与北方》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母亲黑尔太太和朋友贝西·希金斯,虽享有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却都是“工业化”的受害者。(Starr, Elizabeth 2002)她们从患病到死亡的历程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疾病的外在属性,更是借由疾病传递出了这个时代内部的病变过程。

一.贝西·希金斯:首当其冲的工人阶级牺牲品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阶级矛盾严峻,而疾病的风险也是社会所酝酿的深刻危机之一。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贝西·希金斯所罹患的结核病便是具体的、拥有明确致病因素的“时代病”。肺结核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它在十七世纪就已经成为了流行病,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患肺结核的人数却显著增多。它通常被想象成一种“贫困的、匮乏的病”,与简陋的衣衫,消瘦的身体,冰冷的房间,恶劣的卫生条件以及糟糕的饮食相联系起来;恩格斯(1845)还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这么说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这些都是构成英国下层人士患上结核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注重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工业时代令绝大多数追求更高利润的工厂主尽可能地压榨工人的生存条件,只有些许具有同情心和道德感的工厂主会试着改善工作环境,这便导致工人们拿着微薄的薪资却做着繁重的工作,需要在拥挤、肮脏且黑暗的工坊内忙碌一整天。以贝西·希金斯所工作的梳棉车间为例,当女工们梳棉时,“棉花上会飘起很多一小团一小团的飞絮。这些棉絮在空中到处飞舞,就像是一片白色的灰尘”(盖斯凯尔 1994:92)“一直在工作,直到耳朵里总是充满噪音,嗓子里全是棉絮”,导致贝西像车间里的很多工人那样时常咳嗽和吐血。

贝西是千千万万因恶劣工作条件而损害健康的女工的缩影,而资本主义为工人提供非人的生活条件正是造成她们患病乃至死亡的根本原因。(刘文青 2019)根据桑塔格的说法,疾病隐喻经常被引入政治领域,成为最顺手的修辞学工具。它“使对社會腐败或不公正的指控显得活灵活现”(桑塔格 2018)。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空气污染严重,受污染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甚至要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呼吸道疾病成为维多利亚人的一大困扰,肺结核在抗生素发明前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在工业文明轰鸣而过的车轮碾压下,像贝西·希金斯这样出身于英国底层家庭的女性首当其冲,成为了社会转型期的第一批牺牲品。工业革命带给了女工巨大的灾难、困苦的境遇、非人的折磨与摧残,由于所在的行业并未受到严格监管,女工的工作时间可能会随着贸易量或季节的变换而产生波动,这导致女工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进行工作;她们看似迎来了靠自己的双手谋生的机会,实际上在工厂的日子严重损害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极易引起堕落。(蒋燕 2013)过度劳累削弱了她们的免疫力,使得她们面对疾病时毫无抵抗之力。“从隐喻的角度来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桑塔格 2018),此处作为隐喻的结核病不仅是贝西一人身体缺陷的外在表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以贝西为代表的所有女工的生存困境的内在隐喻。贝西是被工业文明所淘汰的人,即“一个不适应社会的人”,而当她所患的结核病被扩散到整个工人阶级成为了普遍现象时,便是整个阶层都患上了“时代病”:这是一种工人阶级表达愤怒的方式,也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焦虑,于是象征着工业文明的“城市”也被看作致病的环境——一个病态的,充斥着欲望的地方,以此来指责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压抑。

盖斯凯尔笔下的疾病隐喻充斥着对工业文明终究会波及每一个个体的担忧以及极大可能引起公共灾难的不满。玛格丽特曾向贝西描述故乡赫尔斯通的宁静与美好,那是“关于乡间和树林里发生的故事”(盖斯凯尔 1994:90),贝西也时常流露出对自然与乡村的憧憬和向往,可她知晓自己注定终生被困在这个嘈杂工业城,这便是她最终的结局:“天生就该在这个糟糕的地方染上疾病,像这样把生命和情感一点点消耗殆尽”(盖斯凯尔 1994:91)。等待疾病的结果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被治愈,另一种则是死亡;而在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维多利亚时代,如贝西这样被抛在历史车轮之后的下层工人阶级无从适应、更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工业化与城市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远离城市”的梦想注定破灭。因此,治愈疾病的方式只剩下了死亡。

二.黑尔太太:式微南方旧贵族的心疾

除却在政治领域充当修辞学工具以外,疾病叙事还在美学或者是道德范畴内有所建树。如果说贝西·希金斯所患的是具体的“时代病”,那么黑尔太太所患的便是抽象的、具有“贵族病”特点的心疾。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母亲黑尔太太出身于上流社会的旧贵族世家,遵循自由恋爱原则嫁给一名清贫的牧师。可美好的爱情并没有抹去黑尔太太对婚后生活日益增加的不满,阶级差异导致夫妻二人在生活习性上有诸多不合,勤俭拮据的生活也让曾经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百般不适,而这种长久的不如意,让整个家庭都不和谐。(何申英,樊华 2014)玛格丽特发现她那一向十分疼爱她的母亲似乎总是对家里的生活表示不满,认为黑尔先生理应担任薪水更高的牧师职位,还总说“是家附近茂密的树林让她的健康受到了影响”(盖斯凯尔 1994:14);到了天气忽冷忽热的夏末秋初,她又开始觉得“这里的气候会让健康受损了”。

德国学者维拉·伯兰特(1986)说: “在文学介体即语言艺术作品中,疾病现象包含着其它意义,比它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中的意义丰富得多。”黑尔太太从患病至死亡都没有被医生明确地定性过究竟罹患的是何种疾病,仿佛疾病也具有了阶级性和不同的美学等级,萦绕在黑尔太太周围的疾病富有一种模棱两可的神秘性,她所展现的忧郁气质以及敏感羸弱的特性恰好与浪漫派所推崇的疾病之美相吻合——悲伤使人变得“有趣”,而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正是悲伤。黑尔太太的病更像是一种偏执,是无法适应脱离贵族阶级与生活的意志失败(Elliott, Williams D 1994),也是源自过于强烈的对儿子思念的情感。她无比怀念年轻时和妹妹一起在贝雷斯福德街长大的日子,每天在饭桌上说的英国保皇党常用祝酒词:“国教和国王万岁!打倒残余議会!”她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因被陷害而被迫流亡海外的爱子,总是因此而失眠并患上了容易惊醒的病;而当她得知连自己素来虔诚的丈夫也背弃了信仰要举家搬迁到到处都是烟囱和灰尘的工业城市北米尔顿时,黑尔太太立刻难以承受地病倒了。就连她的贴身女佣狄克逊也发现了其中的缘由:“似乎太太的问题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盖斯凯尔 1994:42)

在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十九世纪,神经的能量被认为是有限的,而社会对能量的需求则是无限的。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十分广泛,无论是穷人抑或是富人都难逃工业文明快节奏下的高压,以及恶劣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毛晓钰 2018)处在传统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变迁时期,神经衰弱成为了一个新的医学标签。尽管精神衰弱有遗传的影响,但是经济困难和压力,诸如丧亲、家庭困难、忧虑、打击都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小说中玛格丽特和父亲离米尔顿还有几英里的时候就发现米尔顿方向的上空飘着“一层呈现出铁灰色的云”(盖斯凯尔 1994:51);新居的环境也不容乐观,“浓雾一直弥漫到了窗前,演变成一团团白色的雾气,从敞开的门窗里冲了进来”(盖斯凯尔 1994:57),“它们让人喘不过气,毫无疑问十分有害健康”;黑尔太太在赫尔斯通居住时出入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但米尔顿的空气却没有一点能够让精神振奋的味道;再加上经济愈发拮据后家里总有很多令人心烦的事情,因此家中所有的女性都感到非常不痛快;再者,从婚前的贵族身份到婚后的牧师妻子身份,黑尔太太经历了一个从上层阶级到中层阶级的心理降级:英国上层阶级的贵族妇女通常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社交的机遇甚多;下层阶级的妇女则必须通过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因此她们也具备较为独立的人格。唯独中等阶级的妇女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典型受害者,她们既不具有社会性,也缺乏独立性。因此当黑尔太太得知丈夫要离开教会去和工厂主打交道时十分气愤,她意识到将来可能再也不会有上流人士与之交往,而这对于她而言是莫大的耻辱。正是在这些复杂要素的综合作用下,黑尔太太的健康每况愈下。

与人情淡薄的工业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赫尔斯通是一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以及被回忆“滤镜”渲染过的和谐乡村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黑尔家作为教区牧师时常给教区里需要帮助的人家送去慰问品、用薪水补贴贫穷的老年人,人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盖斯凯尔以尚未被资本主义势力蚕食的乡村小镇之美反衬出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工业都市的丑陋,同时也折射出南方封建贵族的遗风遭受现代化进程冲击后的逐渐没落。在全速向工业文明迈进的维多利亚时代里,像黑尔太太这样“旧时代”的遗民不得不面临着随生产关系发生改变的阶级变动。(Jennifer Mary Curtis 1993)再观苏珊·桑塔格所言:“疾病本身一直被当作死亡、人类软弱和脆弱的一个隐喻”,降临在黑尔太太身上的疾病一方面隐喻着个体精神上的孤独,另一方面展露了旧贵族在工业社会压力下的精神病变;“疾病是一种惩罚,病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病,他就是该疾病的病因。”(桑塔格 2018)米歇尔·福柯曾说,“任何一个威胁固有中心权力的人都会被边缘化”,黑尔太太所遭遇的困境境使她进入到一种更加脆弱的生活状态之中:不尽如人意的婚姻、社会地位的突变、财富的丧失共同构造出了一个夹裹在历史洪流中无法抽身,饱受工业文明折磨,并逐渐演变成医生口中罹患无名“不治之症”的绝望旧贵族女性形象。

疾病早已不只是纯粹的医学问题,而是广泛牵涉政治、历史等文化的多个面向,经过文学作品加工后被赋予隐喻意义,带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主题。现代小说文本里的疾病意象身处数种不同意识形态紧紧包围的语境之内,正如《南方与北方》中的疾病,一方面在小说的叙事中承担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凭借其独特的隐喻反应了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化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各阶层现状。

盖斯凯尔夫人根据疾病造成的两类不同影响进行细致描述,其一是贝西·希金斯因有形外界因素诱发出的病变和生理上的痛苦,其二是黑尔太太因无形内在因素引发出的衰弱和精神上的创伤,却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了工人阶级和旧贵族阶级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失败的求生之路。约翰·邓恩曾提到:“生病是最痛苦的,而生病的最大痛苦来自孤独”,但疾病却将黑尔太太和贝西这两个阶级出身截然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如黑尔太太所言那般:“好像大家全都得病了”。传统的生活已经逝去,无法适应工业化进程的人终将被时代潮流所淹没。

参考文献

[1]齐骥,滕海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环境问题[J].绿叶,2012(08):14-21.

[2]Starr, Elizabeth. 'A GREAT ENGINE FOR GOOD': THE INDUSTRY OF FICTION IN ELIZABETH GASKELL'S MARY BARTON AND NORTH AND SOUTH.[J]. Studies in the Novel, 2002.

[3]伊麗莎白·盖斯凯尔.主万,译.南方与北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蒋燕.19世纪英国妇女就业的困境及其原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3.

[5][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6]刘文青.探寻社会问题的解决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19.

[7]何申英,樊华.《南方与北方》中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的爱情观[J].名作欣赏,2014(35):155-156+167.

[8]维拉.伯兰特.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J].文艺研究, 1986.

[9]Elliott, Williams D . The female visitor and the marriage of classes in Gaskell’s North and South.[J].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1994.

[10]毛晓钰.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健康问题[J].科学文化评论,2018,(02):29-39.

[11]Jennifer Mary Curtis. Ill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ininity in the English Novel,1840-1870[D].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199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
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科技史教学探究——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汽车行业有何意义?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
工业革命的扩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阳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