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前的“风波”

2022-02-14 09:37张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波服装案例

[案例]

“老师,老师,你快去看看,刚刚年级长来了,把几个女生批评了一顿,说她们的裙子太短了,不让她们上台表演,怎么办啊?”下午两点左右,郭老师刚走进办公室,班长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

郭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赶到班里。一进门,就看见几个女生穿着超短格子裙,失落地站在一起,低声商量着。

见老师来了,女生们立刻跑过来说:“老师,年级长说我们要么换服装,要么放弃表演。怎么办啊?”

“你们先回到座位上,我们商量个办法。”郭老师一边说着,一边走到讲台上。

“同学们,刚刚发生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距离开幕式还有半个小时,你们有什么办法吗?”郭老师把问题抛给同学们。文娱委员首先表态:“老师,如果领舞不上台,我们的表演肯定拿不到奖,大家这么久的努力都白费了。”“可是现在换服装也来不及了。”作为领舞之一的小芬抢着说,“我们只能穿校服,那整个舞蹈就没有灵魂了。”班长立刻补充说:“穿校服也可以,其他同学都是校服,只要你们能上场。”

郭老师看了看领舞的同学,知道她们想穿裙子上台表演。时间紧迫,他总结道:“开幕式一直都是你们自己安排、训练,精心准备服装也是为了获奖,为班级争光,但是如果因为服装的问题上不了场,也就没有机会赢得奖项了。开幕式最主要的是展示班集体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你们的活力就可以征服评委老师了。”郭老师边说边走近小芬,低声对她说:“同学们都很需要你们。”小芬沉默一会儿后,决定换服装上场。

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几个女孩领舞的效果依然很不错,班里的同学们也配合默契,最终班级获得二等奖——开幕式前的“风波”烟消云散。

事后,郭老师想:如果在学生准备服装之前,提醒学生着装的问题,那么这个“风波”就不会发生,几个女孩也可以更加完美地展示自己的表演。于是,郭老师决定在下周一的班会上,给同学们上一课,主题就是“如何做一名仪态大方的高中生”。

[交流]

陈晓妍(江苏无锡):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当积极发挥临场应变能力,协调好事情。案例中的郭老师面对突发事件,借助全班同学的讨论,用集体教育的力量让表演者认识到不足,并及时救场——更换服装,这个办法很智慧。

张艳(广东深圳):郭老师在事情发生时,沉着冷静,借助全班同学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他耐心安抚被批评的同学,体现了爱的教育。此外,运动会后,郭老师以学生的着装问题作为契机,在班级召开关于中学生如何得体着装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周晶晶(江苏无锡):案例中的“风波”把学生的穿衣审美问题暴露出来。这不是偶然的,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应该时有端倪,只是没有引起班主任的注意。如果班主任平时能扎实开展班会课与晨会课活动,引导教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规范穿衣、注意文明礼仪,学生心里应当能谨记“警戒线”,就不至于在比赛前半个小时出现“危机”。

刘观林(广东深圳):因为服装引发的“风波”,郭老师还可以做得更科学更智慧一些。比如在学生准备服装的初始阶段,引导学生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着装礼仪等,正确选择服装,避免这类事件发生。放手让学生组织班级活动不等于甩手不管,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让学生在组织活动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让学生既能在活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又能在活动中受到应有的教育。

邬宗炯(河南济源):案例中的服装问题,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对着装自由的追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着装。郭老师临时利用班级的集体荣誉说服学生放弃穿超短裙,但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后期班会课讨论仪容仪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孙汉玉(甘肃兰州):街舞、嘻哈、说唱等很多流行元素正逐渐走进校园,案例中年级长因为看见学生穿超短裙要求学生换表演服,这个要求是站在一个普遍的思考逻辑之上。其实,在很多国家,虽然文化理念比较开放,校园管理也较为宽松,但对中小学生的服饰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比如法国很多学校就规定禁穿超短裙和短上衣。所以,学生在校园里的仪容仪表还是要注重的。

王国防(河南商丘):现代青少年成长环境明显不同,社会上的很多思想观点、审美取向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较快,青少年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必要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跟进,立德树人、德育为首的理念必须得到贯彻执行。教育要把功夫用在平时,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平时应该多通过讲座、微班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王英霞(河南济源):活动育人是六大育人途径之一。活动育人不仅指通过活动营造的积极正向氛围引导、感染、影响学生,还包括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案例中的“风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也是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机会。郭老师敏锐地发现并抓住这个契机,既教育了学生,也进行了自我反思,实现了班主任和学生的双成长。

安杰(甘肃白银):班主任在让学生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放有收。“放”即放手学生去组织形式、创意、内容、服装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彰显现代青少年的精气神儿,讓学生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收”即学生组织活动的内容应该积极健康,所有环节应该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不违背公序良俗,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等。

侯卫峰(河南济源):班主任在一些重要的班级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规划和引导作用?首先要组织学生一起研究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符合班情的活动方案,明确人员及分工。在学生准备活动阶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彰显班级精神,凝聚班级力量,要注意让学生把上课和活动协调好,既要保证组织好活动,又不能因为活动耽误上课,从而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

温生玺(青海西宁):在活动教育中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计划—执行—反思—修正计划”的思考模式,班主任可以在价值引领、方案指导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参与,把活动的规划与组织交给学生。每一次活动都会是学生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活动育人从而得以实现。

点评(秦望):

案例中郭老师对学生服装问题的处理过程,展现了老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的能力。案例中折射出几个教育问题:一是中学生在校期间,到底该不该限制着装或统一着装?二是学生组织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限制着装是一定要有的。我国对中学生在学校的着装有着明确的规定,不管是学校上课还是在校活动,都应该受到规定的约束。许多国家也对中小学生的着装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美国不仅规定了学生穿衣的尺寸标准,还对衣服上的图案和文字作出了要求;日本的初高中学生必须统一着装;英国、法国等也都对在校学生的校服有细致的要求。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校的仪容仪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与其性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学生需要统一着装吗?需要!学生在校统一着装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统一着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减少同学之间的攀比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统一着装也是学生身份的一种象征,统一着装有利于强化学生身份的认知,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学校要求统一着装是有意义的。

学生组织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班主任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和总结者。策划者即班主任要把握大的方向,和学生一起策划制定方案并实施。参与者即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地成为活动中的一员,不要做活动的旁观者或者检查员,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有利于彼此关系的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显著增强教育的效果。总结者即活动完成后,师生应该一起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收获与快乐,反思活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让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实现活动育人的价值。

(本案例由8+1工作室征集整理)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风波服装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道具服装
孵蛋风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改名风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