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艺术作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13 14:33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创作作业

张 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引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升级,各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思政课教学的载体、途径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停课不停学”,思政课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成为教育新形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思政艺术作业的教学改革,并把它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2021年版)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凸显思政课的艺术特色,颇受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一、思政艺术作业的概念及特点

(一)思政艺术作业的概念

高职艺术生大多数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文化理论尤其是思政课的学习。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好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他们奉行求新、求异、求变的创作观,不喜欢“灌输式”的理论教育,上课“低头”现象严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实施思政艺术作业的教学改革,即在坚持思政课的学科独立性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与艺术专业相融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用艺术之笔描绘思政课内容”,即用艺术形式如海报、Logo、微视频、动画、雕刻、书画等呈现思政内容,改变了传统固有的提交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的作业形式,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专业。

(二)思政艺术作业和艺术专业作业的差异性

思政艺术作业和艺术专业作业都是以艺术形式表现,都是围绕某一主题、思想进行创作,不过两者也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主题和创作思想。思政艺术作业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思想必须是思政课的内容,而艺术专业作业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思想可以是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非思政教育的内容。

二是作业要求和考查点。思政艺术作业主要关注作业反映的思想和内涵,重点考查学生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作业的命名、创作心得的撰写等是否与思政课程内容统一;而艺术专业作业除了看其创作思想外,重点考查学生对艺术表现的技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如构图、线条、笔触、形体、色彩和材质等。

三是原创和临摹。思政艺术作业要求必须是原创,而艺术专业作业有的要求临摹,有的要求原创。

二、思政艺术作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思政艺术作业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除了讲授思政课程内容,还要布置并指导学生完成思政艺术作业,最后遴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学生在熟悉、理解思政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再结合老师指导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完成作业。这一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政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完成思政艺术作业。教师在尊重艺术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指导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画面内容的指导。创作主题、创作思想要符合思政课程内容,要有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设计,摒弃设计元素的简单堆砌。如学生板绘作业《薪尽火传之精神》,创作主题是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生交来的第一稿作业画面内容多而杂,没有条理,在尊重学生艺术创作特点(画面内容丰富、排版满)的前提下,老师给出四点建设性意见:一是理顺创作主线,肯定第一稿描绘的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议其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主线贯穿百年历程,在原有两个精神的基础上丰富更多党的伟大精神;二是指导学生在绘画历史事件时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三是明确告诉学生描绘历史事实必须如实属实,不能随意修改,更不能篡改,这是严谨的治学态度,马虎不得。该学生四易其稿,最后大功告成。作业《薪尽火传之精神》表达了3层内涵,一是颂扬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二是歌颂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位伟人——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是刻画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感召下青年学生爱党、信党、追随党的理想信念(画面右下角宣誓入党)。

二是作业名称的指导。作品名称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一部好的作品,大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仿佛一座引领观众进入作品的桥梁。好的作品名称和画面内容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如学生电脑绘图作业《我等你回家》(见图1),创作主题是讴歌抗疫中的人和事,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对恋人在疫情中隔窗亲吻的新闻报道。该作业原名称是《灾难中绽放的爱情之花》,老师指出,作品反映的是抗击疫情阶段即将取得胜利,曙光在前的此时此景用“灾难”一词不合适,另外“灾难”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痛苦的,这与画面使用的粉色色调不协调,建议学生重新取名。经修改后的作业《我等你回家》内涵丰富:第一,“回家”二字说明白衣天使去抗疫一线支援了;第二,讴歌了白衣天使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第三,赞美了90后年轻人的爱情,赞美了年轻人为国家、为人民挺身而出的责任和担当。整幅作品阳光、温馨、甜蜜,弘扬了中国抗疫精神,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还表达了一位“00后”大学生对“90后”逆行者的敬意!

图1 学生电脑绘图作业《我等你回家》

三是创作心得的指导。创作心得是指将艺术语言以文字语言的方式书写出来,表达作品的意义、内涵、思想等。它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实现艺术交流,而且反映了创作者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学生泥塑作业《口罩长城》(见图2),创作主题是讴歌抗疫中的人和事,其创作思路原来只停留在通过代表抗疫的口罩、代表中国的长城反映中国抗疫。老师顺势拓展他的思维,升华他的思想——新冠是全球疫情,中国口罩正在支援其他国家,因此,《口罩长城》的寓意不仅仅是中国抗疫,还体现了对全球疫情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图2 学生泥塑作业《口罩长城》

三、思政艺术作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运用原则

(一)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

思政课要守正出新,应是先“守正”再“出新”,“守正”是第一位的。思政课要坚持学科的政治属性,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意识形态的属性,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2]。这就决定了思政课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其教学内容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传授知识理论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出新”。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00后”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喜欢网上冲浪,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受学生欢迎的便捷、灵活的学习模式。由于高职艺术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控性不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因此,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就要改变“以教为主”的思维,应坚持“以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知识接受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由地呼吸”,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坚持优势互补、融会贯通的原则

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比较系统化,在教学环节方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师生面对面互动,老师的言传身教易于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但也存在时空局限。线上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它采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推动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必要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教学优势,坚持优势互补、融会贯通的原则,对教学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新设计,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无缝对接,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应,从而更好落实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

四、思政艺术作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思政艺术作业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思政课原有的“说教”“满堂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一)建设思政艺术作业的在线课程

以国家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为依据,依托职教云平台建设在线课程。课程资源主要有课件、作业、试题等,其中课件资源模块按照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设计,分习语、学习指南、传道授业、拓展思辨、朋辈引领、心海导航等六个专栏。各专栏的资源形式丰富多样,有各章节的教师教学视频和PPT,有学生的优秀思政艺术作业,还有相关的拓展资料如文章、动画、漫画、油画、视频等,完全可以为学生自学、复习所用。在线课程的学习资源内容有深有浅,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二)推行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开放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3],它改变了学生自学的随意性和自由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将教学任务有效融入项目式活动,给学生开出学习任务清单——平时作业(必做)、课堂团队主题讨论或原创个人作业(二选一)。其中平时作业和原创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思政艺术作业完成,课堂团队主题讨论鼓励和提倡学生用思政艺术作业完成。

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的“教”,主要过程是讲授理论—指导学生作业(画面描绘、作业命名、心得撰写等)—遴选优秀思政艺术作业—反哺教学(转化为教学资源)。

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主要过程是理论学习(线上自学)—课后准备讨论或创作(线下)—学生展示—在教师指导(线上QQ、邮件指导;线下面对面指导)下修改完成—优秀思政艺术作业赏析。

(三)推行学生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优秀思政艺术作业既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师的教学成果,这一成果应在课堂推荐,在线上展示,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朋辈榜样作用。朋辈学得好、做得好就会使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在表达惊讶、赞叹、佩服之后,他们的学习欲望会被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会被唤醒。优秀思政艺术作业反哺教学,形成“优秀作业—朋辈引领”的良性循环,如此往复,既累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构建思政艺术作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艺术作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考核要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和考勤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保证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引入职教云在线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准确、实时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教学任务。

五、思政艺术作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思考

(一)思政艺术作业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教学既不失“原味”又增添“新味”,彰显浓浓的艺术特色

一是体现在学生的自育自学方面。学生在创作思政艺术作业过程中,结合学习的课程内容、思政理念和价值导向等确定创作思想,把理论之“抽象”转化为艺术之“形象”,在创作的过程中增强对思政内容的体悟、领悟和掌握,升华情感,内化于心。这不仅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互验和转化,提高学生整体道德水准,也使学生今后的艺术作品在创作方向和思想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一致。

二是体现在思政艺术作业的育人方面。艺术具有审美、教育、宣传等功能,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学生用栩栩如生的思政艺术作业形象地表达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从而弘扬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激扬社会正气。

(二)思政艺术作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倒逼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给思政课教师提出新挑战

思政艺术作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教师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挥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作用,善于把教学主题分解成学习任务,及时更新线上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倒逼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又要涉猎艺术领域知识;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把脉”学生思政艺术作业,从中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既要有课堂讨论的掌控能力,又要有课堂讨论的随机应变能力。总之,思政艺术作业的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新挑战。

六、结语

思政艺术作业把理论之“抽象”转化为艺术之“形象”,其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完成思政艺术作业。基于思政艺术作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坚持守正出新、以生为本和优势互补、融会贯通等原则,提出建设在线课程、推行任务驱动学习、推行学生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与之相适配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思政艺术作业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教学既不失“原味”又增添“新味”,同时,倒逼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思政创作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作业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