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贯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的诱集效果

2022-02-13 14:52龙丽雪玉香甩李晓霞罗美云陈洪云罗梓文王雪松龙亚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黄板百叶虫口

龙丽雪,玉香甩,李晓霞,罗美云,陈洪云,罗梓文,王雪松,龙亚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200)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Matsuda],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小绿叶蝉族(Empoascini)小绿叶蝉属(EmpoascaWalsh)[1],在云南省各产茶区均有分布,是茶园常见的刺吸式害虫之一[2,3]。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勐海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无明显越冬现象,全年均可见成、若虫,世代重叠,一年可发生10~13 代。该虫虫体微小,3 龄若虫即具跳跃行为,行动敏捷,趋嫩性强,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茶树叶脉变红,芽叶萎缩,叶尖、叶缘枯焦,虫口密度大时,造成茶树营养运输受阻,受害叶片卷曲变脆,芽叶脱落,生长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导致经济效益损失大[4-8]。雌成虫将卵产于茶树嫩梢、叶脉、叶柄、叶肉组织内,芽下第二叶与第三叶之间的茎内最多,世代发育不一,繁殖速度快,防控难度大[9,10]。

为掌握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本试验于2016—2021 年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基地定点监测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在其盛发期,结合色板诱杀,找出最适悬挂高度及朝向,为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指导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黄板(25 cm×20 cm),杭州中融晟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基地进行。茶树品种为树龄30 年的云抗10,茶丛覆盖度为95%,黄板密度为30 片/667 m2。黄板不同朝向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黄板下边缘高于茶蓬10~20 cm,东、南、西、北4 个朝向悬挂,6 次重复,黄板间距5 m,共悬挂黄板24 张。

1.2 调查时间

全年监测,根据茶叶发芽及采摘情况,于每年3、4 月至10 月末开始调查小贯小绿叶蝉百叶虫口发生规律和越冬虫口基数,发生入峰期早或晚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调查时间。每7 d 调查1 次,11 月初至翌年3 月份,每月调查1 次虫口越冬情况。

1.3 调查方法

1.3.1 越冬虫口基数调查 采用盆拍法。晨露干后,在固定的监测样点上,用内径33.3 cm 的盆平接于茶丛下方,每个样点拍4 盆。每次的调查人员要固定,调查时,迅速用手掌拍打茶丛4~5 下,拍打轻重一致,迅速清点落于盆内的成虫和若虫数。记录调查结果,计算平均每盆虫量并估算越冬前后虫口密度。 虫口密度计算公式:

每 667 m2虫 量( 头)=平均每盆虫量×× 666.7 × 茶丛覆盖度

1.3.2 百叶虫口密度调查 检叶法。采用5 点取样法,定点监测小贯小绿叶蝉的消长规律,每样点调查100 梢,轻翻看芽下第二叶和第三叶的正反面,记录成虫及若虫数。晴天于晨露未干前调查,阴雨天则全天均可调查。

1.3.3 黄板不同悬挂朝向对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效果调查 2020 年7 月1—21 日在虫口盛发期,开展黄板不同悬挂方位对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效果的调查,每天调查1 次,连续调查21 d,记录虫口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动态监测

2016—2021 年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成若虫虫口数量动态监测结果分别见图1、图2、图3。由图3 可知,2016 年成若虫第一高峰为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6 月7 日达到最高峰,虫口数量为61.2 头/百叶,第二高峰为9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9 月12 日达到第二个小高峰,成若虫虫口数量为31.2 头/百叶;2017 年成若虫第一高峰为4 月中旬至6 月中旬,为害长达2 个月,6 月12 日达到最高峰,成若虫虫口数量为61.2 头/百叶,第二小高峰为9 月中旬,9 月11 日成若虫虫口数量达19.0 头/百叶;2018 年成若虫第一高峰为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5 月24 日达到最高峰,成若虫虫口数量为135.8 头/百叶,第二小高峰出现在9 月中旬,9 月13 日达26.4 头/百叶;2019 年5 月中旬至7 月上旬出现第一高峰,6 月19 日成若虫虫口数量达68.6 头/百叶,9 月中旬呈第二小高峰,9 月18日成若虫虫口数量达23.6 头/百叶;2020 年全年只有1 个高峰,呈单峰型,出现在6 月下旬至7 月下旬,最高 峰值为60.8 头/百叶;2021 年5 月上旬至6 月下旬呈现第一高峰,6 月7 日达70.2 头/百叶,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出现第二小高峰,10 月15 日成若虫虫口数量达27.2 头/百叶。

图1 2016—2021 年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虫口数量动态监测

图2 2016—2021 年小贯小绿叶蝉若虫虫口数量动态监测

图3 2016—2021 年小贯小绿叶蝉成若虫虫口数量动态监测

通过监测发现,小贯小绿叶蝉消长规律呈双峰或单峰型,一般以若虫形态出现。第一峰在5 月上旬至7 月下旬,盛发期多集中在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少数年份盛发期在7 月上、中旬。第二峰在9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盛发期为9 月中旬,且数值明显小于第一峰。

2.2 小贯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基数

秋茶结束后,用盆拍法调查小贯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基数,每次拍20 盆,调查结果见图4。由图4 可知,2016—2021 年,全年均可见其成若虫,无明显越冬现象,进入12 月后,虫口密度则迅速降低。

图4 2016—2021 年小贯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基数

2.3 不同悬挂朝向黄板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

2021 年不同方向悬挂黄板诱杀小贯小绿叶蝉的效果见表1。由表1 可知,东、西、南、北4 个朝向悬挂的黄板,以北向诱杀小贯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且差异显著(P<0.05),东向、西向和南向3 个朝向间的诱杀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中,黄板诱杀效果以南北向较好,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2021 年不同方向悬挂黄板诱杀小贯小绿叶蝉的数量

综上可知,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3 讨论

由于各茶区气候因子、地理环境、生物群落和海拔等差异,大部分茶区的小贯小绿叶蝉消长动态为双峰型,主要为害夏、秋茶[11-16]。同一茶区,不同年份小贯小绿叶蝉发生动态略有差异,受降雨量、气温等影响,有的年份消长呈双峰型,有的呈单峰型,且有迟早之分[17,18]。

本研究连续6 年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发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勐海茶园基地小贯小绿叶蝉发生动态多呈双峰型,少数年份呈单峰型。研究中观测到的小贯小绿叶蝉绝大多数为若虫,与杨春等[19]研究结果一致。在茶叶生产季节,根据其消长动态规律,可以有效地预防虫口暴发,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粘虫板诱杀害虫(黄板、蓝板、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是目前防治茶园害虫主要的物理防控手段之一,在产茶区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茶农在使用粘虫板时,除对悬挂数量25~30张/667 m2有所了解外,对科学合理的悬挂朝向和悬挂高度知之甚少,对茶园天敌负面效应影响较大。对不同朝向黄板诱杀小贯小绿叶蝉效果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茶园悬挂黄板下边缘高于茶蓬10~20 cm 时,东、西、南、北4 个朝向悬挂黄板,以北向诱杀小贯小绿叶蝉数量最多,且差异显著;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以南北向较好,二者间差异显著。此结果与王庆森等[20]、王晓庆等[21]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地理环境、自然风向等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通过2016—2021 年连续6 年的定点监测发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勐海茶园基地的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消长动态呈双峰型和单峰型,以双峰型为主,成虫占比均少于若虫。第一个高峰在5 月中旬至7 月上旬,一般6 月份为盛发期,主要为害夏茶;第二高峰在9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9 月份为盛发期,主要为害秋茶;第一峰为害高于第二峰。黄板下边缘高于茶蓬10~20 cm 时,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依次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猜你喜欢
黄板百叶虫口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第一次做百叶卷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百吃不厌百叶包
一对百叶封头注塑模具设计
茶园黄板不同挂置高度和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