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轩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化教育模式逐渐得到了广大高校的重视。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逐渐普及,思政教育受到的影响也愈发严重。当前教育界对于融媒体方面的研究,着重体现在融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政教师素养提升,以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等方面,相对而言理论研究较多、微观研究较少,难以实现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对此,文章从大学生思政教育客观情况入手,立足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实际教学策略,以此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更好地落实。
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不断变化,各种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载体运用不合理问题逐渐凸显。首先,在展开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载体运用的灵活性相对较弱,虽然将新媒体技术融入了教学工作当中,但是运用方式或者使用的载体通常较为单一,新旧媒体之间缺乏良好融合;其次,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存在不足,平台内容不充实、更新不及时,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偏离等情况较为明显;最后,新时期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转变,传统思政教育刻板、宏大叙事的方式,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新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传播来到了融媒体时代,这也意味着,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当中随意发表看法,在网络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仅会产生正面观点和有用信息,同时也使得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和负面观点,多样、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可能会对其产生误导,而且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之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思政背景下,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关联愈发密切,与此同时网络虽然给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但不良信息的肆虐,也给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阻碍。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学生无论是日常交流、娱乐还是学习,都离不开各种媒体平台和互联网,但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下,学生也难以避免会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这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和影响[2]。
1.科学融合新旧教育载体
传统思政教育当中,主要的教育载体除课堂、教室之外,还包括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等,并且在传统媒体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体制。新兴网络教育载体的出现,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受到了一定冲击,在此情况之下,为促使新旧媒体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科学融合新旧教育载体。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以及教学需求,适当融入新兴载体,促使教育活动能够得到充分展开,扩大教学资源和知识范围,对传统媒体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促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以及新兴媒体的灵活性都得到充分体现,从教育、生活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念。对此,可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账号,结合不同平台优势,合理分配发布内容,实现对于学生生活的渗透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借助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发挥其权威性优势,如通过公众平台,积极宣传校报,强化校报影响力。
2.强化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从网络平台入手,实现对于学生生活的有效渗透,进而达到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此,就需要加强对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
首先,优化校园网站。融媒体背景下,校园网站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为实现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引导和构建,校园网应发挥自身宣传社会主导价值、促进信息传播、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作用。校园网站的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大学生实际,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切入点,提升网站的实用性;第二,设置思政教育专题栏目,以专业化、系统化思政内容为主,强化提升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同时结合实际案例、社会热点内容,吸引大学生展开讨论;第三,及时进行信息内容的更新,确保信息时效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建设微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线上新媒体平台,渗透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网络交流空间,促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信息共享,推动网络思政教育与微平台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教育渠道、方式的丰富性。对此,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议题专栏,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看法,主动讨论社会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可借此强化师生互动,形成师生沟通平台,以多样化方式,促进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于主页的构建,充分发挥微平台的优势,突出其评论、分享、链接跳转等功能,扩大学生参与范围。
最后,改善传统传播平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正进行着融合,在展开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同时也应充分发挥传统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优势,突出其权威性。对此,学校可将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融入网络思政教学当中,例如,电视剧《觉醒年代》在播出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热烈讨论,也获得了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学校可加强对于此类电视剧、综艺以及纪录片的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话题讨论度,达到良好思政教育效果。
3.进行话语范式现代转换
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话语表达权和吸引力,需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表达方式,以现代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叙述,使其真正回归生活,以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一,重视学生个体诉求。为保障网络思政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诉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实践角度出发,缩短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对此,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于融媒体用户的有效细分,形成技术合力,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表达方式以及情绪特点等进行分析,并精准地进行信息资源的推荐,以此使得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升学生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接受度。
第二,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将传统官方、教材的叙述话语,转变为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表达方式,拉近其与学生生活和思想方面的距离,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的鲜活程度。对此,可适当吸收现代流行文化,将传统思政概念,融入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当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第三,通过影音符号呈现教育内容。为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以及灵活性,可通过将传统文本形式转变为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影像的方式,丰富教育内容表达形式,不仅能适应当前快节奏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还能突出教育内容和核心要点,提升教育的丰富度。例如,可借助微课,或者视频团课的方式,通过对不同场景的录制,将思政相关知识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3]。
1.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展开网络思政教育的前提基础,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沟通交流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外部社会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想要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就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首先,完善相关立法。为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应加强对于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和健全,以此实现对于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强化对于信息发布者的约束,对于经营不良网站、发布负面信息的人应进行严厉处理,积极净化网络环境。
其次,弘扬社会主旋律。融媒体视域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所增加,不仅包括传统电视广播,同时也包括新媒体平台,这也使得信息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多样化价值观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树立社会主旋律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宣传,以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再次,强化网络信息监管。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的质量以及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存在各种负面观念和不良思想,对于网络思政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为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应加强对于网络信息的监管,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实现对于网络信息的控制。一方面,应加强对于敏感词汇、不良信息的筛选,避免负面消息传播扩散;另一方面,应根据情节轻重,加强对于发布负面信息人员和网站的跟踪调查和处罚,避免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
最后,注重舆论引导。应结合实际情况,维护网络舆论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身对于信息质量、真实性等方面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被各种舆论影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当中,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会相对较高,而在充满负面效应的舆论环境之下,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也会偏低。对此,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在网络上针对热门事件发布正面言论和客观看法,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引导舆论,促使学生展开理性互动。
2.创造校园媒体环境
校园媒体是学生接触外界的重要渠道和方式,良好的校园融媒体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一方面,学校应针对校园融媒体环境特点,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于学校网络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教育,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自身工作内容,掌握用户信息管理等相关操作方式,并不断提升其服务意识。同时,还需要建立危机意识,在融媒体环境下,校园数据信息安全存在极大隐患,为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泄漏等情况,需要提前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并具备数据信息恢复能力,强化对于校园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进行应对,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和法律手段,强化校园融媒体管理。对此,应加强对于校园网络数据信息内容的监测和过滤,及时处理不良信息,并在校园内相关论坛当中采取实名认证的方式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散播不良信息和传言的人员,需要学校及时处置,全面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洁净。
在融媒体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虽然会受到多方面影响,但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主体,为保障网络思政教育质量,需要在展开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对于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以此提升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识别和辨识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其认识到网络言论的影响力,正确看待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作用,辩证看待网络信息,并进行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跟风;其次,应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明确上网道德准则和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最后,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寻找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学生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强化朋辈教育效果,同时加强后期培养,全面提高“网络意见领袖”的政治、思想以及媒介素养,给大学生带来正向、深刻的影响[4]。
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观念等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网络环境影响,为强化网络思政教育质量效果,应从实际教育开展问题入手,将新旧教育载体进行科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强化传统教育载体、微平台以及校园网站等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实现话语范式的现代化转换,丰富教育方式,通过构建良好社会网络以及校园融媒体环境,助推网络思政教育,同时强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质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