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元
(威海高区实验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写作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语言文化素质,且必须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将词语与句子进行有逻辑的搭配与编排,合理地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作对学生语文专业能力的素质要求很高,在当下的语文创作教育中,不少教师都试图通过分段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尚不全面,所以通过分段式的练习方法开展作文教育,就可以进一步细化作文书写的过程,有助于小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规律,开阔了学生的作文思路,使原来概括和抽象的作文练习方法变为更加形象化的作业方式,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作文教育的品质[1]。
写作是小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但有很多学习者并不理解写作的意义,因为在他们心中,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然而,写作的背后有许多意义。首先,学生在用笔写作的同时可以练习字体,长时间写作会让我们的字体变得更加工整,它比练字帖更加有趣。其次,写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用词能力,比如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具体地表达写作者的意识,可能会对比多个词语,对比他们的意识,然后选出最佳的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就掌握了更多词语的意思,提高了用词能力;最后,写作也可以扩大词汇量,有助于学生阅读其他文章。写作不仅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锻炼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所以,写作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2]。
小学生对于文字的处理和鉴别能力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创造文章的整体布局做到合理且优美。语文文章从大体上看是先以段落组成,每个段落由句子组成,每个句子则是由字词构成,不同段落或是承接的,或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指导学生具备理解不同段落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写作则属于逆向教学,是希望学生们能够自己进行创造,构建段落,对不同段落进行布局,然后调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去组织语言、构建内容,最终实现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3]。
分段训练模式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考虑到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都不成熟,故将整篇文章拆分为不同段落,引导学生们去关注不同段落的内容,然后展开相应的分析,着重对于几个段落进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通常情况下,每篇文章都具有核心段落,该部分段落则属于中心思想的主要承载地,教师采用分段训练的时候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以起到重点突出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够明白何谓详略得当?何谓合理布局?何谓升华点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素材是学生写作时最大的助力,在一些写作素材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根据作文主题应用适合的写作素材,丰富作文中的内容,让作文变得更加脍炙人口。素材的积累需要学生从日常学习中提取一些优秀语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训练模式,让学生去阅读一篇课文,在课文当中找到一些重点的字词,并且能够分析出课文中所应用的技巧,作者在课文中投入到什么感情,接着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促进知识的积累。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三个成语来总结整篇课文,并且找到课文中是如何描述人物形象的,让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积累。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课文能够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概括课文内容,于是学生就能够积累到三个成语的用法和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几道训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学的知识来思考这些题目,通过训练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理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4]。
在我国,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技巧,更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正是基于这一特性,对于写作教学工作来说,要想让学生具备强大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深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各时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最为恰当的阅读书籍。
因为学生的文字基础存在差异,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教育规范来要求学生进行学习,而应在写作训练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思路。我们要先对每个学生展开询问,了解每个学生们的爱好,然后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在学生完成写作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当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吸收了其他同学写作当中好的地方,反省了自己在写作当中的缺点,再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整理写作思想,进而培养学生思考的逻辑性,从而使学生从点到面地完成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组织能力。
例如,在以命题作文《我的学校》为教学内容的时候,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说明文、记叙文、散文等,但是由于小学生基础能力不足,写作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全面。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主要以记叙文为主,通过对学校风景的描述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进行写作。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的各个结构进行探讨和分析,说说我们学校的特点;其次,针对记叙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有影响的一件事等。在写作结构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或以时间为顺序,或以人物心理为顺序,或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在表达上,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点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分析,最后将这些点知识串联起来,构成面,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让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5]。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写作分段练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做好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老师指导的结合工作,在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之后,也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与想法。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力,并赋予学生自主表达观念与思维的空间;例如,当我们在让学生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就可以邀请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何处,缺点在何处。只要学生的文章言之有理,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观点,并及时地对学生提出要求,以使学生在自己日后的作文当中尽量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对具体问题剖析的时候,我们也要逐一进行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写作内容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学生作文练习的参与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鉴赏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再创能力[6]。
以发展顺序为写作的主要顺序,属于写作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常见的文章体裁为记叙文。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就是意味着需要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进行材料安排,文章内容大多是比较流畅的。教师以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养成的[7]。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发豆芽,然后让学生们每天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包括豆芽的成长状态、养豆芽的步骤等,然后等豆芽发出来后,再写成一篇文章。一般的发展顺序大致就是:豆子准备期-浇水-等待发芽-发芽完毕-食用,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种豆芽的过程,也掌握了事情发展顺序的记叙方式,何乐而不为。
事物的发展顺序总体上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也就是意味着更注重真实性和逻辑性,以真实生活事件作为写作素材,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也能够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积极品质[8]。
在开展分段训练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足够多的经典语句以备后期的写作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或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标点符号应用技巧和语句表达顺序等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续写、仿写、扩写等模式开展尝试性的写作训练,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语句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和修改,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修辞手法、名言警句等装饰自身的文章,继而提高写作能力。如快乐读书吧板块、口语交际板块地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都是利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以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为后期的写作积累素材,真正地做到全面升华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9]。
分段式教学以及评分系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同时分段式写作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心理,虽然学生不再畏惧写作,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学生轻视写作,或把写作当成负担。起初,学生往往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才开始写作,但一旦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够端正,把写作当成任务,则会使文章的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类似于剧情扮演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代入感。同时教师也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留给学生写日记,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性。此外,老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给学生个人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10]。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能够使用巧妙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写作教学当中,由于每一篇作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框架,所以使用分段训练教学模式则是最适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逐步地攻克作文的学习难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促进自己在作文上的学习,提高语文成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