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智能再造和服务效能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省图书馆“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为例

2022-02-13 17:38岩王天泥
图书馆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效能图书馆空间

崔 岩王天泥

[1.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2.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在知识获取渠道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同时更加注重获取效率和感官体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技的驱动下图书馆不仅是资料保存、书籍借阅的场所,更是集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知识获取、发现阅读、社交互动于一体的社会文化休闲场所。

从图书馆发展战略角度讲,空间服务要以维护和保持图书馆独特的价值和角色为目的,注重空间理念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设计空间布局[1]。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与呈现,虚实融合的智能空间保证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包括信息获取、知识学习、信息共享、感知互动等顺利实施和智慧融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受到资源、技术、人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阅读空间的服务能力不是无限的,图书馆人需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服务效能影响因子及其关联性,探究效能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寻求效能提升的途径和办法。笔者以辽宁省图书馆“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智能再造为例,对空间再造理念和实践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探讨空间再造后的影响和成效,为提升图书馆智能空间效能和创新升级提供思路。

1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智能再造实践

智能空间再造与重构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谋求转型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掀起了一股空间再造热潮,通过馆舍空间的重新布局与调整,智能设备的大量投入与应用,实现知识获取方式转变和阅读功能拓展升级。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图书馆对少儿天地局部区域进行智能改造,于2021年11月推出少儿成长体验阅读智能空间“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积极配合国家教育领域“双减”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展图书馆儿童读者阅读服务范围。

1.1 基本理念

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整体规划、环境布局、内容设计、管理运营等,而空间再造理念是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科学定位空间理念,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再造目标的改造方案[2]。2018年《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提出“为孩子提供所有的资源和媒体”“为儿童、父母和看护人提供各种活动”等目标[3]。2019年11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发布的《IFLA工具包:构建素养和阅读国家战略》中提出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家素养和阅读战略中去,发挥的作用不仅包括幼儿阅读指导、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等,更应该包含补充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等[4]。《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把“针对低幼读者”“对图书馆环境设计、分区空间的合理”等列为评估标准[5]。以上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引入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契合儿童心理成长和行为特征的阅读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准则。

公共图书馆作为实施国家阅读战略的主阵地,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扮演着纽带与媒介的角色,在儿童阅读启蒙和知识学习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阅读空间再造,其基本出发点是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解答实际生活中的疑问,引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空间改造应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少年儿童阅读的实际需求出发,强调兴趣引导优先,提倡开展普惠化的项目助推空间改造优化,鼓励开展跨学科合作,将人文科学、生命科学、艺术鉴赏、电子工程等多学科互融。“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智能空间再造项目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围绕更易被儿童接受的趣味性任务开展阅读互动类活动,借助智能触控、虚拟现实、体感捕捉等科技设备,通过生动的声画影视呈现与感官体验,帮助少年儿童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1.2 设计思路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良好心理的构建首先依托的是感官体验和周边环境。英国学者约翰·伯格(John Berger)曾提出“观看先于言语”,意思是相比于文字和语言,人们往往优先取用那些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视觉讯息[6]。图书馆是除学校、家庭以外影响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社会单元,观念创新、设计合理的阅读空间有利于协助孩子顺利完成成长蜕变,培养求知探索精神。儿童的阅读心理和行为特征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作为阅读学习和启蒙教育的主流力量,图书馆应该在空间布局、项目设立、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考虑儿童心理行为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打造层次丰富的多元服务,为其提供一个阅读舒适、交互友好的阅读空间。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智能空间再造,须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施改造的出发点,紧密结合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通过智能设备的信息输出和新奇体验,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和意识形态培养。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将少儿馆藏与数字影音阅读相结合,打造出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全国首个专注于孩子哲学启蒙与心理健康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智能空间。在这个智能阅读空间中,小读者可以通过体验智能设备,在寓教于乐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空间再造启动前,对空间的结构与布局、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细致探讨。空间再造过程中,图书馆合理规划统筹布局,有效利用现有空间,注重空间内部环境的打造,在设计上融合平面、立体、美学等多维理念,充分考虑到馆舍空间分布、设备更新和区域效果叠加。在阅读功能延伸方面引入“互联网+”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项目模板,与知识平台、教育机构等寻求深度合作,陆续开发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共享、模式共享、人才共享的儿童阅读空间运行新模式。

1.3 再造实践

1.3.1 从用户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布局,实现阅读教育多元化

“我从哪里来”“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如何保护自己”“怎么改正坏习惯”等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问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找到答案。阅读服务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内容设置上划分为6大板块:“我是谁”——人体生理基本认知;“我要长大”——成长的疑问和困惑;“我要变强”;“榜样的力量”;“我的祖国我的家”;“阅·未来”。6个板块之间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构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儿童成长哲学体系,在自我认知、文化熏陶、素质培养、科学探索、创造精神、爱国主义各方面对儿童进行多元化导读和阶梯式培育,为儿童意识形态启蒙教育,三观的初步形成开辟了新途径,可以有效弥补孩子在成长中的教育缺失和不足。

1.3.2 硬件升级和资源提质双管齐下,实现阅读体验情景化

空间情景化构建首先需要考虑整体风格布局和动线、美学等元素的统一性,使陈设、软装、灯光浑然一体,动线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环境布置以人为本,照顾低龄读者心理和生理特点,增加软垫、卡通桌椅等,营造舒适、安全、愉悦的阅读氛围,让读者从心理上获得归属感。引进触控屏、VR、体感捕捉、拼接大屏等30余组智能设备,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将生理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爱国英雄、模范榜样等100余种资源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实现了硬件升级和资源提质。空间情景化阅读通过情景元素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传达,循循善诱,让读者置身其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官体验,享受一段美妙的读书之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生理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形态等知识内容,达到帮助少年儿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1.3.3 灵活拆分组合,促进效果叠加,实现空间功能多样化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通过提供智能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效果实现方面,打破物理界限,把空间单元进行灵活的拆分和组合,将原有的6×2.5m雷达触摸式电子涂鸦墙、地面3D互动投影、体感游戏机、投影书等智能设备纳入其中,通过与数字资源的有机融合,构建声光影应用场景,促进空间视觉效果叠加,营造出一个可供聆听经典、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视听空间。空间阅读功能的延伸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概念叠加,也不是各个智能设备的静态总和,而是将空间单元、资源内容与服务内涵紧密关联,通过合理而灵活的规划安置,打造功能强大、场景多样的阅读体验空间。此外,智能空间服务还注重服务外延的扩展,致力于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定制化、沉浸式阅读交流活动,增加数字阅读体验项目,保障少儿阅读权益,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助力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求质保量。

2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智能再造效能研究

图书馆空间再造后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标志是设施、资源、服务与需求实现有效对接,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范围、程度和效益最大化。“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借助设备的智能搭建,引进并整合资源内容,打造出兼具趣味性与功能性的智能化阅读体验空间,满足了小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吸引更多读者到馆参与体验,为图书馆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空间使用率做出了贡献。以下是智能改造后在资源利用、空间使用、用户体验、读者反馈、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表现。

2.1 到馆客流和文献借阅量均有增长

以2021年11月30日“敏学天地——男孩女孩屋”智能体验空间正式对外开放为节点,对开放前一个月(2021年11月)和后三个月(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少儿天地的客流进行统计后发现,到馆人次分别增长了0.3%、24.1%和25.4%。开放后三个月的少儿文献借阅量相较上一周期(2021年9月、10月、11月)增长了17.5%,实现了大幅增长。初步表明,空间智能再造在吸引更多读者到馆体验的同时,对图书借阅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2 用户饱和度和活跃度普遍较高

用户饱和度是指某项活动的实际参与人数与场地可容纳最多人数的比值,用来反映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活跃程度。在对改造空间开放后举办的若干场次阅读推广活动统计分析后发现,用户饱和度均在0.8-1之间,围绕智能空间举办相关活动的用户参与度和活跃度普遍较高。可见,依托内容多元、功能多样的智能空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儿童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3 体验兴致不减,用户黏度有所提升

图书馆的用户黏度是指用户对于某个项目或活动的忠诚、信任与良性体验等结合起来形成的依赖程度和再次体验期望程度。经过智能化改造的空间涵盖信息获取、知识学习、共享互动、感知体验等诸多功能,提升了空间服务的快捷性和完整度,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效果呈现和个性化体验。根据活动数据和用户回访,“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开放一个月时间内,用户回访率达22.7%,即有近1/4的用户选择二次或多次体验,智能改造后的阅读空间给用户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新颖的知识授予形式和所见即所得的阅读方式激发了用户再次到访的兴趣,对新型阅读空间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

2.4 读者整体反馈良好,局部细节有待改进

读者反馈意见是空间智能再造效果显著与否最简单、最直观的检验标准。对参与智能空间线下活动读者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整体反馈良好,参与调查的读者均表示经过智能再造后的儿童阅读空间给图书馆增添了新活力,为孩子们的成长赋予了新动力。家长们普遍对空间设计的灵活新颖、智能设备的互联协作以及阅读功能的有效延展给予了肯定,在智能空间里可以感知和体验多元文化,引导孩子与他人交流共享,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对小读者而言,则真正感受到了图书馆的吸引力,接触并了解信息化、智能化相关产品概念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智能空间嵌入了新技术下适配的软硬件,对服务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改进,颠覆了传统读者服务方式,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在后续组织结构重塑、业务流程规范、技术完善、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创新与改进,才能充分发挥智能空间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需求。

2.5 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智能空间的社会评价是指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辐射的范围和做出的贡献,具体包括社会关注度、品牌知名度、社会美誉度、行业示范作用等。“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致力于建成全国首个专注于孩子哲学启蒙与心理健康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智能空间,在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基地优势。将图书馆馆藏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将阅读行为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精心打造的启蒙教育与精神成长沉浸式阅读空间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市浑南区政府网站、网易新闻、东北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详细介绍了智能空间的资源类型、功能特点和服务模式,在同行业同类文化服务品牌中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较高的辨识度。

3 空间智能再造与效能提升的启示

3.1 树立科学理念,合理制定规划

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和升级时首要的是价值选择和统筹决策,在改造方式、技术引进、推广模式、预期效果等方面给予全面考量,进而做出合理决策,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后方可实施。“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改造项目实施前,对相关政策和行业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充分考虑到馆藏资源限制和技术壁垒,以人为本,发挥优势,依托科学的基于儿童阅读需求的空间再造理念,合理制定改造规划,保证了预期目标的顺利完成。首先,明确了打造一个契合儿童成长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新型阅读空间的再造目标,保证目标实现应配备的智能设备,实现什么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其次,根据再造目标制定空间改造计划和实施步骤,在空间布局、功能设定和应用场景上充分考虑到小读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从“启发独立思考,帮助解答问题,养成阅读习惯”出发,打造出阅读舒适、交互友好的新型空间。最后,还应做好技术、资金、人员等相关保障,规范智能空间软硬件使用,健全管理细则和人员培训等相关制度,为空间再造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3.2 灵活布局空间,优化功能设计

空间再造的重点无疑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进行空间结构性区域的合理划分与空间功能性的择优设计,打破场所的固有限制,实现空间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在进行空间布局和区域划分时,将开放式与封闭式布局相互交织,将智能化多元化元素浓缩融入,体现了空间内部区域层次分明、外延拓展效应显著的虚实结合的空间特征,在功能设计上考虑到低龄读者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声光影场景构建完成视觉和听觉传达,满足小读者对空间情景化阅读沉浸体验、兴趣引导、交流互助等方面的需求。空间布局和功能设计本质上是构建一个空间服务的智能化体系,完成诸如读者导读、知识提取、实时互动、远程共享、协作创新、用户跟踪等功能架构。灵活的空间布局和多元优化的功能设计,让用户享受新鲜体验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更愿意深度参与到场景转换和功能深度使用中,使再造空间的使用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3.3 多元协同发展,提高整体效能

多元协同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组织结构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各主体相互协同,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整体效能[7]。“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的服务重塑实践表明,引入学校、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形成馆校合作、教育孵化、协作共创的多元协同发展模式,大幅提升了智能空间的服务半径和效率。多元协同发展下的智能空间服务让图书不再停留在“书本”层面,而是通过项目合作有效促进文献整合加工,实现空间资源全面整合、精准分类、深度聚合和泛在服务。儿童友好型的阅读空间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媒介,能快速感知小读者喜好需求,给出资源和服务的优化策略。此外,借助新兴媒体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模式,采取以用户培育为目标的多元宣传策略,能够扩大智能空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图书馆整体效能的释放。

3.4 构建空间服务评价体系,赋予发展新动能

服务质量与效能发挥是对空间智能再造这一创新举措的重要反馈,构建智能空间服务评价体系有助于图书馆创新型服务顺利且持续开展。笔者在此介绍的空间改造案例在资源利用、空间使用、用户体验、读者反馈、社会评价方面对空间服务效能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立体。空间智能再造效能评价应侧重于空间设计合理性与功能性考评,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和认可度,可以通过目标嵌入、流程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等跟踪与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8]。就智能空间而言,服务评价应充分考虑到资源投入、资源利用程度、馆员参与度、到馆统计贡献率、用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社会美誉度等因素,评价视角更侧重空间设计与功能表现,评价结果应更重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综合反映其服务效能的释放程度。就儿童阅读空间而言,服务评价体系要兼具针对性和导向性,既能体现儿童阅读空间的独特设计和鲜明特征,又能指向服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构建包括儿童友好型空间指标评价、空间创新创意评价、空间活动主体评价、小读者阅读成长观测、可持续发展回报等在内的空间服务评价体系,促使智能空间服务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效能图书馆空间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空间是什么?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