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

2022-02-13 14:10陈嵩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3期
关键词:客家人赣南民俗

陈嵩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超过95%的客家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为代表的地域文化。该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实发展状况,重点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客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现状,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1]。

1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表现形式

1.1 民俗体育的特征

赣南是一个由坚韧顽强、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民众组成的客家民族体系,素有“客家的摇篮”之称,其历史绵长悠远,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赣南客家的民俗体育集民族性、区域性、互动性等多个特征于一体,形式多种多样,民俗色彩十分浓重。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赣南客家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由此赣南客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采茶戏就是在山区里生活的赣南客家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摸索出来的特色表演,形象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兼具体育、文化和艺术的功能,深受人们喜爱。再如,赣南的矮子步表演,也是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因为赣南的客家人长期生活在山里,他们的衣食住行也都与大山环境有关。由于爬山时需要弯腰俯身,久而久之,他们的身材就变得矮小,为矮子步表演提供了生活经验。由此可见,正是赣南客家民族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习性,造就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环境与空间。

1.2 民俗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耕一直以来都是赣南客家人主要的谋生方式,赣南客家民族的体育文化活动中都带有很强烈的生活气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娱乐为宗旨的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源于乡民的生产生活[2]。该文结合赣南最具代表性的村落农耕与节日庆典两类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对客家人的民俗体育进行介绍,以便加深人们对赣南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

1.2.1 村落农耕时的体育活动

白鹭乡、田村、东龙乡等都是赣南的古老村庄,那里的一山一水深受历史文化的滋养,是盛产民俗体育活动的地方。村落里众多农民在农耕中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如春牛跳、花棍跳、扭秧歌等。这些源自农耕的体育活动是顺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能够使农民在辛勤劳作之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1.2.2 节日庆祝中的体育活动

赣南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四季时令设置的,除人们重视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以外,还有上巳节、寒食节等传统节日。人们在各个传统节日中都会开展多姿纷呈的文艺演出活动和体育项目,而且各种体育活动也都蕴涵着强烈的文化特色,是赣南客家人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比如,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一般都是以舞蹈表演形式展现的,方式独特优美,节奏感很强,流传至今仍然魅力不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使其完整保留原生态的特色,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客家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促进了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文化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在当代文明发展进程中处于弱势,因此对其保护、发展与传承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2.1 在生活娱乐方式转变的冲击下渐失内部市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的保障,也同样离不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二者构成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内容。赣南地处江西南部,这里聚居着少数民族客家的土著居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里的居民与外界接触较少,在生活方式上依然保持着原始状态,保持着自然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民俗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客家传统体育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追求也高了起来。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走进千家万户,少数民族传统的村寨集体化娱乐方式已逐步转变成为居家的娱乐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听广播等,其内容也由原来只关注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转向收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篮球赛等赛事活动。而只有在春节、元宵节等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中,才偶尔会有本民族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表演[3]。

就拿江西宁都县石上镇的桥帮灯表演来说,这项曾经备受民众关注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娱乐项目的冲击下,间隔好多年都不能进行一次表演,早已寻觅不到昔日的风光。近些年,偶有的表演,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民众也只是抱着凑趣的心理去观看,然后索然无味而归,对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并不了解,似乎也从未想过深入了解一下本民族的体育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娱乐体育项目的冲击下,客家人对本族群的传统体育项目似乎没有兴趣,更无从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种状况使赣南客家本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被排挤在外,逐渐失去内部市场。

2.2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流失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对未来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在少数民族客家人聚居的赣南,由于地处偏僻的边远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人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对城市生活有了憧憬和向往。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客家人走出了他们生活的地方,来到城市打工,其中很多人还在城市里安了家,根本没有再回到本族群聚居地的想法和打算。在打工潮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客家村寨中的中青年人向附近的城市流动,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造成了赣南客家少数民族的中青年向大城市流动的现象,如福建、广东等城市的人口构成中,来自客家民族的打工族就占据了不小的比例。由于客家传统体育文化是深深扎根于农村的,具有很强的文化区域性,离开了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曾经流传在客家民间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一种约定俗成的体育活动,主要通过祖祖辈辈一代代口传身授的方式得以传承[4]。然而由于当下客家中青年及居住在本族群的后代并不多,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中,外出打工者更是比比皆是,造成了传承人的严重流失,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家传统体育文化的脉脉相传,使传承成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2.3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渐失文化特征

客家体育文化是客家体育与赣南当地的瑶、畲等土著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们大多来自于当地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民俗文化特征。客家传统体育受宗教祭祀影响,在表演活动形式方面具有很强的崇拜仪式感,蕴含着深厚的赣南客家文化内涵。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手段弘扬的科学主流文化,已深入客家人民心中。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客家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仪式和祭祀活动被年轻一代人贴上了迷信、伪科学的标签。另外,由于客家体育活动本来就有限,加之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与宗教祭祀有关的仪式被简化或者直接省略,使得原本文化气息很浓的体育文化活动变成了单纯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失去了客家民族原本的体育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即便是赣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客家风情园,其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表演也失去了原本的韵味,成为供游客欣赏而特别安排的一种表演形式,一种仅仅浮于表面的外在形式,完全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功能。即便如此,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链接游客与客家文化的纽带和通道,认为这种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游客对客家体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这可以看作是客家传统体育与现代休闲观念的接轨,但同时也可看作是客家体育文化的功能退化,因为当前这种单纯表演形式的体育活动,并没有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民俗体育的本质和内涵,导致客家传统体育文化渐失文化特征。

2.4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面临消亡危机

为了在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中留住旅游者,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就会千方百计地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将保留自然淳朴之风的客家体育以及休闲娱乐等项目进行调整之后放到舞台之上。然而由于商业化过于浓重,甚至只是为了让旅游景点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这种明显的商业经营模式使得传统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逐步消磨殆尽,越来越偏离传统文化的轨道[5]。通过景点举办的客家传统体育节目,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观众对传统运动文化的追捧和喜爱,然而演员却只是机械化地进行表演,在表演中缺乏情感,缺少对作品的理解,这种没有温度的商业表演只是给外来旅游者观看的,完全背离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性质,实在是对文化的蔑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客家体育文化的传承意义。

3 客家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3.1 政府支持和广泛宣传

要充分发挥赣州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作用,认真研究并提出保存客家传统体育文化资产的具体办法或规定,并指导人民群众利用好潜在的客家体育文化资源。政府部门在政策、经费以及物资支持等方面都应给予帮助,同时借助中国传统民族赛事、国家重大节日和全运会等,开展有关客家的群众文化体育竞赛和表演,以扩大对客家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加强群众教育工作,使广大客家人在思想观念上意识到保护传承本族群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保护与传承。

3.2 举办节日庆祝活动和客家传统体育赛事

客家体育运动中的竞技表演类和节庆习俗类体育项目,大多在重要节庆时才会出现,应该充分运用传统节日来增加客家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农历新年的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感受客家运动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把客家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办成节日庆典活动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举办区域性的客家体育运动大会或比赛。这样既可以在内部引起人们对客家体育的兴趣和重视,又可以扩大客家体育的外在影响,带动经济、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3.3 在体育课中纳入客家运动项目

为了使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弘扬,可以借助学校的教育载体把传统客家体育项目纳入校园体育课程,并尽快形成完善的校内外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将客家运动项目改编为能够适应大、中、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师专早已将舞龙、舞狮等带到学校体育教学,这既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也有利于客家体育运动项目传承人的培养[6]。

3.4 统筹规划客家民俗体育旅游

文化为旅游景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是其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内涵和根本立足点。从客家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来看,其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既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又能促进客家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一条双赢的产业发展道路。为了实现民俗体育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效应,可以利用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这一优势资源,借助各种形式渠道进行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宣传,树立品牌形象,为赣南地域文化注入发展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客家体育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在突出客家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状态,从而使旅游者能够尽情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体育特色文化,并能够参与到体育表演之中,与表演者形成互动,享受到观赏与参与的双重乐趣。这一方面避免了演员单纯为了迎合观众而进行的僵化式表演;另一方面,有利于客家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以原生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流传。

3.5 发展农村基层体育,培育农村客家体育传承人

传承人在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民族体育文化能否顺利传承的重要因素。客家族人勤劳淳朴,胸襟宽广,热情而富有智慧,客家体育文化也具有很强的自然性、包容性、地域性。客家体育文化根植于赣南客家少数民族的沃土之中,原生态的农村自然生活和生产劳动是其根基。因此,要想使客家体育文化能够发展并流传下来,必须使其深深扎根于赣南少数民族地区这片沃土。基于客家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质,并且该文化主要通过本土体育人才之间的代际传播方式来流传,其传承人的培养途径必须立足于农村根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客家体育文化的原汁原味,使其传承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3.6 突出地域特色,加强与闽西、鄂东等地的联系

地域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也无法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简单的挪移和模拟。客家人的祖先在向南迁移的过程中将汉民族文化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客家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赣南、闽西、粤东3个区域融合而成的客家文化已得到全社会乃至世界的认可,这为其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7]。

由于赣闽粤边区的各县市经济相对贫困落后,加之客家文化的资源在分布上较为零散,在开发客家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景区、景点雷同的现象。而且同一景区或景点还存在宣传口号各不相同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即便在同一区域,其旅游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赣南、闽西、粤东3个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旅游项目基本停留在单纯的旅游层面,存在综合利用力度不强、广度不够的问题,阻碍了客家文化的整体发展。

客家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密切配合,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赣南、闽西、粤东3 个区域在利用客家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或发展经济活动时,应从整体上对客家文化的形象加以塑造,在互相联合的基础上彰显各自的区域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客家体育文化得到完整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4 结语

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区域之间的交流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形成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成果。赣南客家体育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成长的沃土,在吸纳其他民族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本民族的区域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展,为赣南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客家人赣南民俗
冬季民俗节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