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
(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俄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吉林 吉林 132021)
俄语中动态作为一种独特的“态”形式,不是单纯的形态-句法现象,也不属于纯粹的句子语义范畴,它同词汇句法(论旨关系、论元结构)以及构式语义都存在一定联系,并且在语义方面很有特点,这集中表现为它与俄语主动、被动语义关系的特殊关联,以及它自身所包含的“态”的多维意义属性。俄罗斯语言学界对于中动态的语义功能、特点尚未达成共识,其中一个很大的分歧点表现在对它的语义特征和语言语义实质的认识上。俄语中动态作为一种独立的句构形式,其语义特点、语义功能表现并未得到系统化的专门分析和揭示。本文将围绕这方面问题展开相关分析和讨论,具体将基于动态、多维阐释的观点和方法,主要从非意志活动性、既不受损也不受益性、事件静态-抽象性、客体受控性与动作性、主体非施事性等五个方面对俄语中动态语义特征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认知语义因素和交际结构特点就中动态语义关系加以分析和阐释,力图拓宽俄语中动态语义分析的视野、深化有关中动态语义问题的认识。研究表明,俄语中动态是从现实切分维度对客观存在的动作事理关系的主观反映和记载,它既是对主动态的特殊被动化意识表现方式,又是对被动态的一种自主化变体或自足化意识表释形式,实质上体现的是语言主体对动作事件结构及角色关系在构式、交际、认知、情态等语义层面的心理投射。需要说明的是,俄语中动态语义特性、语言性能往往需要在动词句子即“中动态”语句或构式中展现出来,但为了行文方便,文后相关论述中统一简称其为“中动态”。
俄语“中 动 态”(средний/медиальный залог)原 本 来 自 主 动 态(актив)表 示 的“行 为 自 反”(само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ь действия)这一语义次范畴(Перельмутер, 1977: 202),是指不同程度上剥离了被动意义并包含相应主动意义、表示主体内在属性或性能及行为状态的“态”范畴。它强调动作结果状况本身或主体(经历者、感受者)所处的这一结果状态,总体上描写的是局限于主体自身的特定动作事况(положение дел),在认知上围绕主体形成有关于动作基本概念情景的“抽象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文旭,2017:52)。鉴于中动态之中被动-主动语义关系的某种摇摆性乃至模糊性①也因如此,一些学者主张从事件结构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自然语言中被动、主动之间的语义联系,谭立重等(2016:92)就曾指出,“事件语义学的研究者认为被动不是由主动句派生而成,而是事件结构的投射”。,该句构现象曾一度被视为是介乎于两种态形式之间的独特语义变异方式(Бархударов, 1975: 109-112),俄罗斯语言学界也有学者称其为“无标记被动态”②其实,这是相较于被动态来讲的,因为俄语中动态有形式上的带-ся反身意义动词或(较少)被动形动词短尾为其标记,但由于俄语中凸显度更高、更典型的“态”范畴——俄语被动态恰恰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形态标志,所以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动态标记形式失去了表义辨识度,也就被看成抑或混同为无标记的被动态。、“亚被动态”或者“半被动态”(Шубная, 1973: 5 и др)等,并且这一表非积极态意义的构造(инактив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还 被 一些学者视为 是“‘非 被 动的’非积极态”(непассивный инактив),即是说它既属于非积极态,但又不是纯被动态(Храковский, 1974: 78-82)。这些认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俄语中动态所夹杂、含混的主动、被动态语义成分③英语中存在的“主被动语态”(activo-passive)(Jespersen, 1927)也体现出与此相类似的含混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其特殊的“态的地位”(залоговый статус)以及复杂而独特的“态”的语义,如Соквыдавилсяиз лимона, Фартук совсемзатаскалась。 俄语中动态在形态-句法上与其他语言的中动结构有所不同,它具有较为稳定的形态手段和标志,其句法表征方面只能通过带尾缀“-ся”的主动态反身动词或被动态反身意义动词(以尾缀“-ся”为形态标记的非宾格动词)以及(较少)被动形动词短尾表达,而其他语言的中动结构往往被视为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Quirk, 1985: 735),句法构造上并不用被动态等反身态形式本身来表示。因此,俄语中动态不仅在语义上含有某种消极、被动意义成分,而且在句法表征上也常常通过被动态的形态-句法手段得以体现,而正是由于二者形式上的这种关联、类同性④这一点同俄语动词所特有的“反身态”范畴形式有直接关系,二者当中的带“-ся”动词都属于反身态动词。,反过来又会给它们之间的表义判别和区分带来一定困难。另外,俄语中动态既可以表示一般性的事件或概括事实性事件,如Резинасжимаетсяи растягивается;又可以(较少)表示具体的个别性事件,如Силы после отдыха обновились; Парус надулся。
本文提出,俄语中动态主要具有五个方面语义特征:非意志活动性、既不受损也不受益性、事件静态-抽象性、客体受控性与动作性以及主体非施事性,并从这五方面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和描写。前三方面特征是俄语中动态构式的整体语义特点,而后两方面则是从中动构式包含的事件结构参与者角度反映该构式整体的语义特征,它们从角色语义关系层面进一步揭示和具化俄语中动态的语义性能。
俄语“中动态”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是它表示下意识的自发行为(непроизвольный спонтанный акт)或非自主行为、非意愿控制活动,具有“非自主性”(непроизвольность),描写的不是意向性努力的行为事件,而是反映动作事件的自发过程-状态和自发意识特点,体现出动作事件关系的非意志活动特性。这一语义特点一方面同俄语中动态所涉动词的范畴意义类别有关,即动词事件语义本身不含自主性的意向、目的特征,另一方面更多是由中动态的构式意义条件所决定的,即构式语义表现事态或动作事况本身、无关乎事态的动因——目的和非目的事件都以事态化、非自觉意识形式呈现(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само по себе)。后一方面因素具有统辖性,当动词本身包含非自主动作特性时,两方面因素合二为一,共同表现中动态非意愿控制语义特征,如Яудивилсяего привычке;Девушкастрашитсябыстрой езды; Больутолилась。 上述中动态构式语义具有明显的非意愿控制活动特征,句中语义主体①该语义主体是指俄语中动态构式事件语义所指向、描述或谈论的对象,对应于及物动词事件结构中的受事客体——当它构成不及物的反身动词(非宾格动词)并组建为相应中动态构式时,该受事客体成为句首位主语(结构主语),占据“句首语义主体位”(АН СССР, 1980a: 7, 254 и др.),进而获得中动构式表述的语义主体身份。均为“非意志活动主体”(неактивный сознательный субъект),以非自主行为角色身份参与到非意志活动性行为事件的表达之中。进一步讲,非意志活动性可以通过中动态所对应的动作-过程及其后续“(持续)事件状态”意义展现出来,也可以说事件状态意义是其非意志活动语义的延伸,这形成该语义特征的下向因果力,体现出中动态构式所反映的“状态性事件”语义特性。此外,俄语中动态语义的下意识性或自发性、非意志活动性可以通过сам/сама/само/сами собой, сам/сама/само/сами по себе之类副题元说明语得以凸显和加强,如Глазасамисобоюзакрывались; Стекло разбилосьсамособой。
非意志活动、非积极的中动态语义在俄语动词体系中表现十分突出,它在俄语各类物理义动词、心理-情感义和感知-心智义等动词语义类别中都有体现。这里略举一二以作管窥:(1)表示“表面接触”(контакт с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意义的动词或“围绕、环抱”(охват)意义的动词:Поляпокрылисьснегом;Хлевдержалсяна двух столбах。(2)表示心理-情感意义动词:Онирасстроилисьот неудачи; Натальяумилиласьдетскому лепету。传统俄语语言学就把该类动词中“восхищаться”等的意义解释为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动”特性的反身意义动词,而不是及物动词восхищать的被动态对应形式。维克多·弗拉基米尔诺维奇·维诺格拉多夫(В.В.Виноградов)(1947:63)干脆把这类动词划归为“中动态”动词,而俄罗斯科学院《俄语语法》视其为“一般反身动词”(俄科学院语法中并没有“中动态”说法)(АН СССР, 1980b: 615-616)。埃琳娜·维克多诺芙娜·帕杜切娃(Е.В.Падучева)则持一种中立的观点,把它看成是由动词“восхищать”经过反身构词方法(возвратное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所产生的独立动词词位(Падучева, 2001: 69-71)。(3)表示“感知-心智”意义动词,它要求第三格名词的N3形式主体②N3代表俄语第三格名词,后文将出现的N5和N1分别代表俄语名词五格、一格。,如Игорювидитсявдалеке контур башни/Ильевидитсяв мыслях школа; Путешественникамслышалсястранный гул, Емувспомнилосьпрошлое。从语义上讲,这些句子中的“看见”“听见”“想起”“感到/幻觉到”“梦见”“向往”都是非意志性的或自发性、不自觉的,没有来自主体的感知或心智方面的积极性(Храковский, 1991: 179)。
此外,“中动结构有其深刻的认知动因,从认知入手能够抓住中动结构的本质”(何文忠,2005:9)。俄语中动态的“非意志活动性”同相关动词事件的认知特点不无关系,这也反映出它的一个独特语义性能。如果从“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of events, EICM)来看“中动态”动词构式,则可以进一步发现它所代表的是包含“简单事件”当中“成为”和“状态”两个部分的“自发性动作”。威廉·克罗夫特(William Croft)(1990, 1991)以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1987: 37-42)的ICM理论(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为基础,提出“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这一概念,它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简单事件是因果关系网的组成部分;(2)简单事件包含一事物作用于他事物的行为(力的传送);(3)简单事件在因果关系网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足部分;(4)力的传送是不对称的;(5)简单事件是无分支的因果关系网链;(6)简单事件结构是由“原因/使因”“成为”“状态”三部分组成的因果关系链——“cause-become-state”。据此,有的动词只表示事件结构中的末段(表状态),有的动词表达后两个部分(表自发性动作、非意志活动性动作),有的表达全部三个部分(表使成动作)。这样,克罗夫特的EICM涉及的使成动作、自发性动作及状态事件,分别代表主动态、中动态及被动态,本文所谈论的中动态由此也有了认知语义方面的理据,中动态事件的动作非意愿控制性、非意志活动性这一语义特点在认知维度得到了印证。
俄语中动态构式中的说明对象即主体没有受损或受益的差别、无贬损含义,这形成中动态既不受损也不受益的语义特点,表明人对动作事件的反映具有中立语义性,是人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如Понятия и взглядыперепутались/Вещиперепуталисьв чемодане; Руки и костиразмялись。与此相关,依靠俄语独特的反身形态-句法方式和手段,表示消极、积极行为动作状态的动词均可进入到中动态结构中,换言之受损义和受益义都可涵纳于中动态结构之中、损益义特点不会影响俄语中动态句子的构成或对其产生实质影响,而这实际是中动态核心语义的延伸。如前所述,中动态的基本功能语义是对主体的状况加以描述和说明,同受损或获益没有直接意义关联,损益性不是中动态结构的表义基准和出发点。对于它来讲,把局限于主体自身的动作事态亦即它在动作事件结构中的参与关系表明即可,所突出的是主体在事件表达和描述之中的角色功能和话语功能关系。这同俄语中动态的交际信息结构方式和特点有直接关系,某种意义上是话语者对动作事件与事件参项之间关系框架的认知结构(事件知识结构)在俄语态范畴语义层面的语法化、构式化映射①值得注意的是,这在俄语动词认知隐喻的中动态构式中也有同样反映。试看动词“подняться”的隐喻语义中动态语句:Настроение зрителей поднялось;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ь труда поднялась; Авторитет писателя поднялся。 这是因为“动词隐喻意义与经验域动作的意义和结构特征直接相关”(彭玉海,2018:195),语言主体在此将物理域的经验行为和感知转移到抽象动作事件的表现,并将动词的相应中动态结构方式移植到了动词喻义所参与的事件关系表达之中。,如Колоннанаправляетсяк лесу。
进而言之,俄语中动态的事件中立语义特点同其交际视角、交际出发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俄语中动态的语义基本点是将动作消极参与者作为谈论的对象并将它放在句首位(结构主语),以使其成为交际注意的对象、交际焦点,当充当这一焦点的是动作原本指向的客体对象,但同时又具有被动参与行为或相应(非自主)行为特性的事物时,所反映出来的就是中动态语义关系。因此,只要满足了该语义关系和条件的事物对象均可以进入俄语中动态结构之中,以至于损益意义不进入到中动构式的关注范围、不构成其专门语义规定和要求,如Игрушкиполомались;Волчонокприручился;Винтпросверлился насквозь。句中事件被动参与者的交际显著性都得到提高,其在事件结构中的交际语义前景化,成为中动态语句的谈论和描述对象,实现了中动态构式的核心语义功能。从这一意义上讲,事件中立语义是俄语中动态基本语义内容和特点的推涵和自然延伸。而与此同时十分重要的是,由于俄语中动态对所述事件的损益意义没有特殊限制和规定,这为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语义主观运作提供了可能性,它在传达基本的中立语义的同时,可以接受来自情态、语用、交际方面的意义操作②不仅如此,俄语中动态构式的中立语义特性在表现俄罗斯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语言文化语义关系”在俄语中动态构式中 的 体 现(彭 玉 海,2020:31),如 Петроград переименовался в Ленинград в 1924 году; Православие принимается как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религия Руси с 988 года; Имя Иван встречалось и встречается довольно часто。,相应形成由此而来的中动态主观情态语义。
进一步讲,俄语中动态语义性能还蕴含于相关动词构式所体现的(事件)语义性质,这主要表现为“静态性质的状态”和“对具体时间流程的抽象”(游离于具体时间流程)这两个方面。
许多时候,俄语中动态句子的谓语所描述的状态或性能其实是从在前的某一过程或事件中得来的,这也显示出它的语篇性能。由于这种句子的动词谓语所表达的动作事件语义一般是承前而来的结果-状态或性质-状态、性能-状态,亦即“语义上,弱化为表述事件的经常状态、一般特征”(徐盛桓,2002:439),因此该中动态相应会获得“静态事件”的语义性能,阐明同主语事物有关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内容极可能是从相应行为或说话人相关个人经验、观察、体悟中得来的,自然会有一种概括、提炼性的静态性质成分在里面,侧重于对事件进行静止状貌的描写,这正如徐盛桓谈到汉语相关的中动构式时所言,“中动句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述状态,因而趋向于静态”(徐盛桓,2002:441),如Внимание ребятотвлеклось; Ручка у креслаоткололась。 与此静态性的概括事实相关,俄语中动态句构还有可能表达尚未实现的行为或者潜在的行为,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有时很难断言行为是否实现,这也印证了俄语中动态构式所包含的“属性”“说明”意义,如Металлы легкорежутся; Уголькоксуется。然而,由于俄语中动态的这一静态特性,使其在范畴语义上会融入形容词性的状态特征意义,有时一定意义上可视其为是动词性与形容词性语义特征的混合体,体现出特殊的(动词)过程性特征与(形容词)非过程性特征的交融,如Востокпокрылсярумяной зарёю (румяный); Котёлрасклепался(расклепанный)。
摆脱具体时间流程的抽象性是指俄语中动态构式中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已经不是时间线性上的具体过程-事件(событие),而是作为一种事实(факт)所呈现出来的内容(Арутюнова, 1988: 169-187),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俄语中动态的“非事件性”即泛化、虚化事件的特点。这在一般的事实性描述中体现最为典型、突出,如Такой костюм (долго)носится;Брёвнаполосуютсяна доски。当涉及的不是概括性的动作事实而是实化的个别具体动作事件关系时,它会通过“事实化”中动态意识操作,将具体事件中的原有时间因素剥离掉,使其呈现在说话人视野下的一般时间平面内,并停留在话语交际者认定的相对静止的时间意识层面上,由此获得中动态表义的泛化语义抽象性特征,并且即使中动构式带上作为施事者表征的N5词形,例如Сад был обнёсся (обнесён)белымкаменнымзабором,所表示的也仍应理解为一个脱离了原动作时间线性特征的后继情景状态,从而关联于说话人眼里的泛指性时间概念,或者说此时的具体时间特性已经退居次要甚至不在话语功能表现的视野范围之内,相应这一中动态构式真正描写的是抽象时间范畴上的事件景况:花园用白色围墙圈围了起来/花园用白色围墙圈围着。这样,俄语中动态的动词谓语所指不会因为情景的概括性和具体性的不同特点而在时间抽象性方面发生质的改变,这也才使得它的情景-事件语义能够从动作本身上升到结果-状态或属性-状态。
再者,基于事件静态-抽象性这一语义性质以及中立语义特性,俄语中动态语句易于产生说话人对结果状态事件的主观情态操作,附带上性质-评价方面的情态功能和语用特征意义,这在概括性和具体、个别的俄语中动态事件语义表现中都有体现,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俄语中动态构式所传递的事件静态-抽象性同语言主体的认识、态度、评价等情态因素之间的特殊联系,借助“性状”副词类说明语可对此加以窥察,如Сердцевина яблокалегковырезается; Кружевопрекрасновышивается。 类似情态操作在汉语中动结构中也有相似反映,“中动句是一种在主观性上有标记的表达形式……说明说话人对话题成分所指事物的某种主观感受和评价”(曹宏,2005:62)。
俄语中动态的语义表现同构式之中动词述体相关的“题元语义功能”(参见彭玉海,2019:77-79)存在特殊联系。之所以将客体题元①需要指出的是,此处题元参项“客体”是从中动态构式相关(及物)动词所表动作即隐含的使役事件指向、作用的对象(使役动词的域内论元)这一点上讲的,它在俄语中动态句子中实际占据的是句法句首位置,相当于逻辑受事宾语(俄语中的逻辑结构补语)。的语义功能和表现同中动态的构式语义联系起来谈,是因为俄语中动态的语义同其客体题元的语义功能、表现和特点密切相关,对该客体语义的理解直接制约着有关中动态语义的理解。即是说,俄语中动态中客体的“受控性-动作性”、客体的非纯受事性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动态构式本身的受控性-动作性语义。
俄语中动态的句首客体名词(主语名词、结构名词)在事件结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受影响特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动作行为潜势,构成它的“受控性-动作性”语义特征。客体的受控性来自俄语中动态动词相关的深层结构之中,表现事件行为施力者、发起者对句首名词事物的潜在作用性、控制性(上升到表层结构中但并未得到真正实施)。在“受控性”语义具体表现上,中动态句子中动词的“受影响的客体”与纯粹的“使成事件”中的“受事者”并不是一回事,而且它比“受事者”的客观意义要广泛得多,属于广义的受事或者弱受事。客体的动作性来自中动态事件的消极参与者(非施事参与者)、经历者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具有的一定动作促发性、带动性(虽然是被动参与,但也产生了某种作用)。从俄语中动态构式“形-义”配位的角度看,该动作性是由客体的句首(主体)句法位所赋予的,即处于句首的成分往往具有语义上的主体特性,后者相应被赋予潜在的动作能力和特性。此时,句首客体的域内论元特性相应弱化,而域外特性得到一定加强,从而促使动词语义潜在、消极的行为特征得以释放,这一转换操作致使“内论元获得主格特征”(戴曼纯,2003:252),客体从而获得一定动作性,成为事件的特殊“控制者”——“表示行为体现在其中的那一事物、行为在其中得以进展的事物”(Бархударов, 1975: 110),是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或消极参与者,充任中动态事件结构语义关系之中的动作关联体、始源体。因此,“中动构式不仅表达状态意义,还隐含动作意义”(许艾明,2006:15),例如,Воротникподвернулся;Крышанаполовинуобвалилась。
俄语中动态句子主语的“非‘客体-受事性’”可以通过“учить-учиться”“лечить-лечиться”类“使动-中动”动词对立做一观察:中动态动词“учиться”“лечиться”与主动态(使役)动词“учить”“лечить”一样,各自拥有的两个“情景参与者”都是特定的行为者(деятель),试对比АлександручитсяуПетра-ПетручитАлександра和КостялечитсяуВасилия-ВасилийлечитКостю。这表明中动态句子的句首客体名词(结构主语、句法主语)并非被动态句子中所体现出来的受动性的行为受事,并且此时该客体本身还相应表现出一定的动作性和行为参与性——跟着谁学习,在谁那里就医。即便该句首客体为非生命事物时,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其非纯受事性质和一定的动作性。例如,Ботинкипоистрепались(鞋子坏掉); Колёсаповозкипокатились(轮子转动);Лицоегоотснапомялось(脸庞露出印痕)。
中动态动词构式事件所描述和谈论的客体对象既是事件的起点,又是事件的终点,既施展影响,又受到影响,借助相应构式条件和特定句法语义操作,它会以非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在事件发生、进行中发挥一定促动作用。此时“施展影响”应该理解为“事件引发者”表现出特殊的动作性、发出回及于自身的某种作用力(俄语的一般反身态),从而产生对人或事物的特殊影响性或形成某种动作倾向,而这些动作特性、倾向本身是人或事物的内在特性所赋予给它的。正是基于中动态的这一语义特性,“(中动句)句首NP(即客体主语——引注)既不是动作的施事,也不是典型的受事,一般是对象(theme)”(付岩 等,2017:32)。从事件结构的角色关系看,客观上会导致俄语中动态句子句首客体获得双重语义角色,形成所谓的“题元重合”(彭玉海 等,2020:60-61)以及独特的不可切分的模糊语义范畴(диффузная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категория)(АНСССР, 1980a: 129-131)。
与上一点形成对照的是,俄语中动态构式中可能出现的主体①这里的“主体”是指俄语中动态构式中可能涉及或表现出的行为施力者、行动者,相当于是事件结构中的逻辑施事者(逻辑主语)、原使役动词事件中的施事者。“行为者”(包括隐含的行为者)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施事,属于广义的施事或者弱施事,具有非施事性。俄语中动态一方面可能隐含“施事”主体(未受到完全抑制),但另一方面却排斥专门的“施事”语义格,形成中动态句构动词述体与其题元名词之间独特的语义关系,而实质上所反映的则是“‘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的积极理论原则与语言语义中的‘意义相互作用原则’”(彭玉海,2022:40)。从交际-认知功能方面看,此时的行为者往往不是那么重要,没有必要体现出来,有时也可能是对行为者具体归属不很明确,甚至是交际者有意识地淡化行为主体在事件关系中的参与性或发挥的作用——形成“隐退化的主体”(古川裕,2005:29),这属于语言认知操作和交际选择的结果,致使其失去认知-交际显著度,体现出俄语中动态鲜明的认知印记,例如:Покупкаразавязалась;Ихгазетаприостановилась/Подачагазабылаприостановлена。从词汇生成、衍生的观点看,中动态动词的施事在词库中得到饱和,没有投射到表层结构,因而句子中相应没有它的句法位。“中间结构(即本文所说的中动态——引注)不能像被动句那样通过英语中的介词‘by’加上一个显性的施动者。”(司惠文 等,2005:2)此时,俄语中动态结构和语句中可能出现的N5所表示的并不是“施事”,而可以是“工具”“材料”“环境”“自然力”乃至“原由”“内容”“处所”等语义成分表示的语义格。维诺格拉多夫曾指出中动态的句子如“Улицаосветилась фонарями”里的N5名词在“工具”意义之外兼含一定“施事”意义(Виноградов, 1947: 673),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事”,它所表现的是形成事物状态的客观条件或是某一原由,借此可以使“状态”事件性体现得更为具体、细致,如Мывошли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братнажалкакую-токнопку。也 可 能 是 行 为 的 感 知 者、经 验 者,例 如,Пропажа обнаруженадежурным。 另外,正因为在词库中已经完成的词汇化过程抑制了事件积极行为者进入到中动态构式,俄语中动态结构所能附带上的N5名词只限于表示人的职能、职业等社会身份、特点的类指、通指名词,而不能是关联于“施事性”、“施事者”的表具体对象的确指名词或特称名词,相应所描写和反映的属 于“情 景 类 型”(类 型 化 情 景)。试 对 比:Приказ подписываетсякомандиром.- *Приказ подписываетсяегоотцом; Грузовая накладная заполняется и выдаётсяперевозчиком.- *Грузовая накладная заполняется и выдаётсяСергеем。显然,N5名词在此突显了俄语中动态结构所表行为的职能意义,其“施事者”意义近乎殆尽。
俄语中动态的“非施事性”还可以通过“向心-离心”语义关系作进一步分析。从包含在“态”之中的“向心”(цетростремительность)、“离心”(центробежность)语义关系②“向心”与“离心”在此反映的是主体同动作特征之间的语义运动方向关系:主动句中作为特征的动作与句子主语表示的特征载体或主体之间形成“向心”运动关系(即主体发出动作、指向动作:主体→动作)。而在被动句中,主体事物承受着动作,动作特征与其载体之间形成离心方向关系(即动作指向主体:主体←动作)。上讲,俄语中动态既不表示主动态具有的“向心”语义关系,也不表示为被动态所具有的“离心”语义关系——这也是俄语中动态同其主动态、被动态所不同的地方。如果说俄语被动态多少保留了“使成”动作“表现事件中导致结果的动作”意义成分的话,则俄语中动态所反映的属于“(非自主地进入或处于)动作所带来的结果”语义,后者体现的客观场景和事件内容具有不同于被动句式的真值条件,其事理关系以及语句话语功能都大不相同,借此可以将二者有效区分开来。
俄语中动态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句法语义、构式语义现象,涉及多方面的意义内容和信息,需要联系词汇、句法、认知以及交际、情态等因素方能较为全面、深入地考察这一语义范畴。本文基于动态、多维阐释的观点和方法,从非意志活动性、既不受损也不受益性、事件静态-抽象性、客体受控性和动作性、主体非施事性等五个方面对俄语中动态语义性能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讨论。其中,前三个语义特征是中动态构式的整体语义特点,后两个方面是基于该构式的动作事件结构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语义特征。它们一方面是俄语中动态语义在参与角色层面的延续,另一方面也从相关动词情景事件关系项的角度加深了对于俄语中动态语义性能的整体性认识。研究表明,俄语中动态语义同语言主体对事件的表现形式以及他对动作事件现实的切分方式密切相关,需要从构式形与义的组配关系上联系交际、认知等因素分析俄语中动态构式语义;俄语中动态之中的事件角色关系转换与被动态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或类似性,形式句法表征方面也可能没有严格界限,客观上造成二者之间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然而,通过上述几个语义特点的细致分析,可以对其做出正确判别和区分、描写,深入到其语义、认知、交际乃至情态方面。有关俄语中动态语义问题的研究实际也是对俄语中动态本质的透视和解析,相关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俄语中动态以及与其相关的被动态的语义实质无疑具有显著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