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清,冯鹏超,张 霞,席婉妤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脑卒中恢复期为病情恢复的关键阶段,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此时采取积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中医药在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中药汤剂内服、外治法、针灸等疗法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我院以“乙癸同源”理论为指导,认为肝肾阴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以滋肾养肝为准绳自拟乙癸愈风汤,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乙癸愈风汤联合针灸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证属肝肾阴虚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部证属肝肾阴虚的脑卒中患者 80 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癸愈风汤及针灸治疗。对照组男 26 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55.70±5.26)岁;平均病程(63.5±17.8)d。治疗组男2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6.27±6.38)岁;平均病程(64.4±19.3)d。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相关诊断标准[2]:1)起病急;2)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少数可见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体征持续超过数小时;4)头颅CT、MRI 排除脑出血或其他疾病;5)头颅 CT、MRI见脑梗死责任病灶。疾病分期为恢复期(发病 2 周~6个月)。中医依据1996 年《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关于中风病恢复期的诊断标准[3]:主症为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为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证候分型属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相关检查及治疗,同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梗患者;合并肝、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2003)20 mL+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活血化瘀;奥拉西坦(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3)22.0 g+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营养脑神经;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270),(每次100 mg,每日 1 次)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乙癸愈风汤联合针灸疗法。乙癸愈风汤组方为:石斛10 g,杜仲15 g,淫羊藿15 g,当归12 g,麦冬12 g,天冬12 g,生地黄15 g,生山药30 g,熟地黄15 g,茺蔚子10 g,生白芍12 g,天麻10 g,枸杞子15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制何首乌20 g,怀牛膝10 g,菊花10 g,党参15 g,生白术15 g,代赭石20 g,陈皮10 g,砂仁6 g,生甘草10 g,茯苓10 g,常规水煎,每日1 剂,2 次分服。针灸选穴:双侧风池、肩髃、合谷、风市、阳陵泉、三阴交、太溪,每日1 次,每次30 min。疗程为 2 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疗程 2 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根据2 组患者临床表现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语言、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意识、视野、眼外肌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运动、构音障碍及忽视等15 项内容,分值范围为0~42 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意识和肢体活动越好,分数越高表明损害程度越严重。2)日常生活质量评估:依据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 指数)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5],95~100 分为日常生活可以自理;75~95分为自理功能轻度缺陷;50~75 分为自理功能中度缺陷;25~50 分为自理功能严重缺陷;0~20 分为自理功能极严重缺陷。3)中医症状积分评估[6]: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变化情况,按照症状严重程度积分,0 分为无症状;2 分为症状轻微且对日常生活无影响;4 分为症状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6 分为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4)采用酶联免疫ELISA 法(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BFGF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含量变化。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 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确定疗效标准[3]。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如常;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90%,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语言功能存在一定障碍;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 17%,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语言功能无明显改善。积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40) 例
2.2 2 组NIHSS 评分比较 见表 2。
表2 2 组NIHSS 评分比较(,n =40) 分
表2 2 组NIHSS 评分比较(,n =4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 2 组ADL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 ADL 评分比较(,n =40) 分
表3 2 组 ADL 评分比较(,n =4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n =40)分
表4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n =4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5 2 组血清中 BFGF、VEGF 水平比较 见表5。
表5 2 组血清中 BFGF、VEGF 水平比较(,n =40)
表5 2 组血清中 BFGF、VEGF 水平比较(,n =4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脑卒中为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使血流不畅,血供不足,而引起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疾病,是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脑卒中恢复期是指脑卒中发病后两周至半年内的时间,此阶段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期结束后,患者进入后遗症期,此时治疗想要取得治疗进展就十分困难,因此在恢复期进行积极治疗极为重要[7-8]。
中医将缺血性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肝肾阴虚为病机关键,并贯穿整个发病过程[9]。肝肾二者同居下焦,肾为癸水而肝为乙木,水能涵木,肾精与肝血又同源于脾胃所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乙癸同源”“肝肾同源”。
缺血性中风以 40 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随着人体步入老年阶段,由于年老体虚,脏腑功能逐渐减退,肾中精气虚损,肾阴亏虚,水不涵木,亦可致肝失濡养,肝阴亏损,阴不敛阳则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发为中风[10]。正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所言:“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可见肝肾阴虚为中风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滋肾养肝为要。在此理论基础上,我院自拟乙癸愈风汤用于脑卒中恢复期肝肾阴虚证患者的治疗,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方中生地黄、石斛清热养阴生津;熟地黄、杜仲、怀牛膝、制何首乌补肾填精,舒筋活络;枸杞子、生山药补肾涩精;淫羊藿温补肾阳,取“阳中求阴”之义;麦冬、天冬、菊花、茺蔚子滋阴清热,平肝降火;天麻、代赭石、生白芍平肝潜阳,祛风通络,敛阴养血;当归、党参、生白术益气养血;陈皮、砂仁、茯苓健脾化湿;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化痰开窍;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以滋补肝肾为主,在滋阴的同时又兼顾补阳,并注重平抑肝阳,又不忘补益后天脾胃之气,以后天补养先天,使脾肾先后天相互滋生,又兼用开窍化痰之品以启闭宁神,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故能取得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表明,补益肝肾中药如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制何首乌、淫羊藿及安神益智药物石菖蒲、远志具有提高记忆能力、延缓脑组织衰老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作用[11-12];枸杞子、山药、当归、党参和白术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神经机能[13];清热养阴生津药物生地黄、石斛、麦冬、天冬、菊花、茺蔚子对微循环的微动脉、微血管血液黏度等均可起到改善作用[14-15];天麻、代赭石、白芍具有调节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16-17];陈皮、砂仁和茯苓有很好的抗炎、抗衰老作用及抗氧化活性[18-20]。因此本方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针灸穴位刺激可使患者脑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有效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1],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加用乙癸愈风汤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以期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针灸选用足少阳经风池、风市、阳陵泉以疏风活络、补气生血,手阳明经合谷、肩髃以通利筋节,配以三阴交、太溪滋阴补肾。研究结果可见,乙癸愈风汤结合针灸治疗后,患者NIHS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相关症状积分明显降低,ADL 生活量表评分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乙癸愈风汤及针灸疗法较单用西医治疗对患者的疗效更佳。2 组患者经治疗后,BFGF、VEGF 的水平均有效提高,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神经功能缺损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BFGF 与VEGF 是发挥神经营养作用及参与血管新生的两种重要的生长因子[22]。BFGF 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元胶质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修复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神经元存活与生长的作用[23]。VEGF 是一种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修复受损内皮细胞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在缺血区脑组织血管新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24-25]。BFGF 与VEGF 能够直接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损伤的脑组织,修复神经元损伤并促进其存活,另一方面,还可诱导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减轻脑水肿,从而间接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26-2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乙癸愈风汤及针灸治疗的患者血清中BFGF、VEGF 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提示补益肝肾中药能够增加血清中 BFGF和VEGF 的表达,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恢复期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综上所述,乙癸愈风汤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证属肝肾阴虚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