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心婷,段群棚,何 颖,何文娜,郭 旋,赵 硕,蒋家霞,陈婷婷,陈忠伟,张 宁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3.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金光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4.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兴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0;5.广西桂垦牧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1)
随着我国猪场规模化的持续发展,猪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常见的猪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性疫病,其中对养猪业影响最大的是病毒性疫病,主要包括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口蹄疫(FMD)、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伪狂犬病(PR)。CSF 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急性、热性和高接触性传染病[1]。PRRS 的特征是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断奶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其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2]。FMD 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要求实施强制免疫,其主要危害偶蹄动物,引起感染动物口舌黏膜、蹄叉皮肤等部位形成或发生水疱,严重者可死亡[3]。PCVD 的主要致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 型(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等疾病[4]。PR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以及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症状,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5]。
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5 年3 月至2021 年5 月广西部分猪场送检的24 263 份血清样品进行CSFV、PRRSV、FMDV、PCV2、PRV-gB 和PRV-gE 抗体检测,以了解广西地区这5 种疫病的免疫状况以及PRV 野毒感染情况,为广西猪场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1.1.1 血清样品 本次检测的血清样品均为主动送检样品,经猪前腔静脉或耳缘静脉无菌采集。2015 年3 月—2021 年5 月,广西14 个地级市1 012 个猪场先后自主送检血清样品24 263 份。自主送检猪场规模大小不一,母猪存栏量为50~8 000 头,不同猪场送检的样品数量不一,且送检项目由猪场根据猪只免疫情况确定,同一猪场送检的项目不完全相同(表1)。
表1 2015—2021 年血清样品送检情况统计
1.1.2 主要试剂 CSFV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PRRSV 抗体检测试剂盒、PRV-gB 抗体检测试剂盒和PRV-gE 抗体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爱德士(IDEXX)公司;PCV2 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O 型FMDV 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韩国金诺JBT 公司。
1.2.1 血清样品制备 将无菌采集的非抗凝血液样本5 mL,室温静置2~4 h 后,3 000 r/min 离心3~5 min,取上清置于灭菌离心管中,置-20 ℃保存备用。
1.2.2 抗体检测方法 检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均按照各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 软件对2015—2021 年5 种病原的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年份、季节、地区和生长阶段进行统计分析。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 月,秋季为9—11 月,冬季为12月—次年2 月;猪只生长阶段划分为6 个,即哺乳仔猪(1~4 周龄)、保育猪(4~8 周龄)、育肥猪(9 周龄及以上)、种公猪、后备母猪及生产母猪。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抗体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其差异性,P<0.05 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
由表2 可知,2015—2021 年广西猪场CSFV、PRRSV、FMDV、PCV2、PRV-gB 和PRV-gE 抗体的场总阳性率分别为99.19%、96.09%、99.48%、99.71%、100%和49.87%,个体阳性率均在70%以上。
2.1.1 CSFV 个体阳性率介于76.67%~85.22%,其中2019—2021 年均保持在85%左右,场阳性率连续7 年保持在97%以上。
2.1.2 PRRSV 个体总阳性率介于70.37%~82.15%,平均为76.51%,仅2020 年超过80%,各年场阳性率均在91%以上。
2.1.3 FMDV 个体阳性率除2021 年(77.27%)外,其他年份均在80%以上;场阳性率除2016 年(95.83%)外,其他年份均达到100%。
2.1.4 PCV2 个体总抗体阳性率2015 年最低(70.26%),其余年份均在86%以上,平均为89.43%,多数年份的场阳性率为100%。
2.1.5 PRV PRV-gB 抗体个体阳性率除2019 年为88.71%外,其余年份均在90%以上,场阳性率连续7 年为100%;PRV-gE 抗体阳性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场阳性率由2015 年的61.4%,下降至2021年的21.05%,个体阳性率由2016 年的30.35%下降至2021 年的4.96%,差异均显著(P<0.05)。
2.2.1 CSFV 由表3 可知,四季的场阳性率分别为99.60%、99.52%、98.62%、98.62%,差异不显著;个体阳性率分别为83.04%、82.79%、79.02%、73.99%,春夏季间和秋冬季间差异不显著,但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之间差异显著。
2.2.2 PRRSV 春、夏、秋、冬四季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80.08%、76.11%、73.29%、74.47%,其中春季个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间的场阳性率差异不显著。
2.2.3 FMDV 春、夏、冬3 个季节的场阳性率均为100%,秋季为97.78%;4 个季节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88.06%、82.95%、81.48%、84.16%,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其他3个季节间无显著差异。
2.2.4 PCV2 春、夏、秋3 个季节的场阳性率均为100%,冬季为98.57%,四季间的场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夏季的个体阳性率为92.04%,显著高于其他3 个季节,而其他3 个季节间无显著差异。
2.2.5 PRV 春、夏、秋、冬四季的PRV-gB 抗体场阳性率均为100%,个体阳性率分别为95.98%、95.38%、96.52%、90.07%,其中冬季个体阳性率最低,与其他3 个季节差异显著。夏季的PRV-gE抗体场阳性率为59.05%,显著高于秋冬两季,而与春季差异不显著;冬季个体阳性率为15.50%,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其他3 个季节间无显著差异。
2.3.1 CSFV 由表4 可知,14 个地级市送检的样品中,除贺州市(68.56%)外,其他市的个体阳性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百色市最高,达到91.53%;除玉林市(99.07%)、南宁市(98.51%)、北海市(92.86%)外,其余各市的场阳性率均为100%。
表4 不同地区猪场主要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2.3.2 PRRSV 钦州、来宾的个体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3.72%、48.84%;玉林、贺州、梧州、百色较高,均在80%以上;其他市的个体阳性率介于68.57%~78.46%。14 个地级市的场阳性率均在87.50%以上,其中贵港、河池和梧州场阳性率达到100%。
2.3.3 FMDV 14 个地级市中,百色市未检测FMDV 抗体。其他13 个市中,北海(66.25%)、防城港(68.84%)、来宾(58.72%)个体抗体阳性率未达到70%,其余均在77.18%以上,其中南宁、贺州超过了90%。场阳性率除南宁市为98.72%外,其余均为100%。
2.3.4 PCV2 14 个地级市的个体阳性率均在81.92%以上,其中南宁、玉林、北海、崇左、河池、贺州、来宾超过了90%;场阳性率除防城港为93.75%外,其余均为100%。
2.3.5 PRV 14 个地级市的PRV gB 抗体个体阳性率均在84.85%以上,其中12 个市均在92.75%以上,场阳性率均为100%。14 个地级市均检出PRV-gE 抗体阳性,其中钦州、河池、防城港阳性率较低,个体阳性率和场阳性率分别介于3.91%~7.47%和14.29%~28.57%,而玉林、贵港、百色较高,个体阳性率和场阳性率分别介于31.59%~41.35%和62.50%~66.15%。
由表5 可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CSFV 抗体个体阳性率偏低(60.10%),其余均在70%以上;PRRSV 抗体个体阳性率介于66.11%~88.36%,其中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未超过70%;保育猪和育肥猪的FMDV 抗体个体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6.27%和69.71%,其余阶段均达80%以上;PCV2 抗体的个体阳性率均超过了70%,其中保育猪和育肥猪略低,分别为76.76%和79.78%,其他阶段均在86%以上;PRV-gB 抗体个体阳性率均超过了70%,其中公猪、经产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均在94%以上;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均存在PRV-gE 抗体阳性,其中后备母猪最低(9.51%)、哺乳仔猪最高(31.99%)。
表5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抗体个体阳性率统计结果 %
2015—2021 年CSFV 抗体场阳性率均达到95%以上,个体阳性率均在70%以上,可见广西14 个市送检猪场的CSF 免疫效果较为理想。4 个季节中,春夏两季CSFV 抗体场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高于秋冬两季,这可能和秋冬两季天气多变有关,此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提前安排补免,降低CSF发生风险。从不同地区来看,贺州的CSFV 抗体个体阳性率较低,仅为68.56%,因此该地猪场应引起重视,提高CSF 免疫水平。在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中,除保育猪外,其余生长阶段猪群CSFV 抗体阳性率均在70%以上,其中公猪群、后备母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保护力较高。研究[6]表明,猪群CSFV 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预防CSF 发生。因此,养殖户还需坚持对CSF 进行免疫,使抗体阳性率保持85%以上,以达到保护猪群的目的。
2015—2021 年PRRSV 抗体场总阳性率为96.09%,个体总阳性率为76.51%,不同年份的PRRSV 抗体个体阳性率均在70%以上,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柳州、来宾、钦州的个体阳性率较低,这些地区需要加强PRRS 免疫与防控。育肥猪群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而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未达到70%,提示养殖户需关注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免疫水平,合理调整免疫计划。PRRSV 不同基因型疫苗毒株间的交叉保护力较弱,且变异和重组速度较快,可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下降[7-9]。因此,应当明确当地或本场流行的优势毒株,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同时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10]。
2015—2021 年共检测来自191 个场的6 117份血清样品,发现除2021 年个体阳性率为77.27%外,其余年份均在80%以上,免疫效果较好。春、夏、秋3 个季节的个体阳性率依次递减,冬季有所回升。这可能与秋冬季节养殖户为了应对天气变化给猪只免疫力带来影响,适时在冬季到来之前进行补免有关。柳州和贺州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场阳性率均为100%,个体阳性率在90%以上。而北海、防城港和来宾的场阳性率虽然也达到100%,但个体阳性率未达到70%,说明存在漏免或免疫不合格现象,应加强管理,及时开展免疫。保育猪和育肥猪的个体阳性率低于国家最低标准(70%),建议优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合格率,以降低口蹄疫发生的概率。
2015—2021 年PCV2 抗体场总阳性率为99.71%,个体总阳性率除2015 年为70.26%外,其余年份均在85%以上。14 个地市送检猪场的场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个体阳性率都在80%以上,与贺会利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PCV2 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保育猪,为76.76%,亦超过了国家最低标准(70%)。总体来看,送检猪场的PCV2 免疫情况较为理想。
2015—2021 年PRV-gB 抗体阳性率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连续7年个体合格率在85%以上,场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的个体合格率虽然低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但也高于70%的国家最低标准。总体来看,广西送检猪场的PRV 免疫效果较为理想,但仍需跟踪监视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群体免疫效果,抗体水平较低时及时补免。
2015—2021 年共对来自780 个猪场的18 821份进行PRV-gE 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场总阳性率为49.87%,个体总阳性率为20.58%,并且不同年份、不同地市、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均检测出PRV-gE 抗体,提示PRV 野毒感染较为普遍。2018—2021年PRV-gE 抗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相较于袁淑萍等[12]报道的2017—2019 年河南省PRVgE 抗体阳性率52.53%、曹明珠等[13]报道的2018年山东省PRV-gE 抗体阳性率61.74%、雷宇等[14]报道的2019 年上半年福建省PRV-gE 抗体阳性率30.73%,广西送检猪场的血清样品PRV-gE 抗体阳性率偏低。这可能与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广西生猪存栏量锐减,特别是中小规模猪场为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大量淘汰已经感染PRV 野毒猪群有关。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养殖户普遍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PRV 野毒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哺乳仔猪、保育猪带毒,且母猪在猪场饲养的时间较长,一经感染,可长期带毒排毒,造成持续感染[15]。因此,建议猪场应加强引种前检测,优化免疫程序,完善日常饲养管理,及时淘汰PRV-gE 抗体阳性猪,以达到净化该病的目的[13]。
检测结果表明,广西各地的CSF、FMD、PCVD、PRRS 和PR 等5 种疫病的免疫效果总体较为理想,但PRRS 的免疫合格率还需继续提高,此外猪群中也存在一定的PRV 野毒感染,且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以及不同季节的免疫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应对上述5 种疫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持续进行免疫和监测,及时淘汰PRV 野毒感染猪,以降低上述5 种疫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