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成“海废”?归国学子无需如此自嘲

2022-02-13 07:48郑楠编辑刘煜设计刘仕悦
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归国海归留学生

记者_郑楠 编辑_刘煜 设计_刘仕悦

海归指海外留学归国的一类人员,海待指留学回来却没能发挥作用的暂时待业人员,“海废”指海外留学回国的失业失学者。各种各样的热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当“留学潮”转向“归国潮”,当海归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即便有留学海外经历也依然找不到既合适又如意的工作,这部分学成归国的人群自嘲为“海归废物”。事实上,归国学子无需如此,应当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挑战,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那么,“海废”如何而来,海归又如何避免成“海废”?

时代发展的产物

不管是海归,还是海待,抑或是“海废”,基本可以看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海归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海外归国人员掀起的归国潮。那个时代,在全球经济普遍不看好的局面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吸引了发达国家的目光,且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急需先进的观念、管理和技术经验。而海归的出现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的脚步。另外,海归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完成身份转换、实现经济飞跃的必经之路。同时,在以现代欧美先进社会为目的地的全球性留洋大潮中,有流出自然就会有回归。

“海废”一词出现在2020年,主要原因与海待并无二致,海外学历含金量总体下降、海归数量增多、国内用人单位等招聘更加理性,加上海归本身期望太高,成了现阶段社会下内卷化严重、焦虑成常态的时代因素。

如今,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随着国家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相比之下,出现了海外学历含金量总体下降、“洋文凭”贬值的情况,海归的就业优势不再明显。加之随着海归数量的增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隐患,国内就业市场不再“物以稀为贵”。同时,当下的中国更加看重毕业生的能力,这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等招聘时会更加理性,不再“唯学历论”。而海归往往因为长期不在国内,不太了解国内形势和政策,用人单位反而更倾向于国内具备同等素质的毕业生。除此之外,当代海归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因为留学海外所花费用不低,所以想以归国就业时获得一份高薪工作来实现平衡,但是部分海归却因期望太高、自我定位不准确、自身能力不够而失去了同等竞争机会。

内卷这一社会现象的普遍发生,对海归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又为归国潮助力不小,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归国就业。规模不小的海归队伍加入了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应届毕业生大军,和他们一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部分海归或许还会陷入社会性焦虑,甚至因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或者失学又失业而产生抑郁情绪。

所以,部分海归无奈之,自嘲之,“海废”诞生了。虽然海归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不少,但海归就甘心如此吗?

归国学子需摆正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留学花费百万,归国就业却只有月薪四五千甚至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时,海归都应摆正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迎战,不应感到过度心累。

留学生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心怀抱负、学有所成主动留学型;二是部分被迫留学型;三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体验留学型。

回顾中国海归史,可以看到留学初心均为第一类。1854年中国海归第一人容闳回到故土,为挽救清政府,从1872年到1875年,容闳先后组织120名少年去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多年以后,这些留美幼童开始改变中国,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1896年,秉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的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送留学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各种官费、公费或自费的留日学生已达万人之众,留日学生踊跃组建各种革命团体,最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在日本诞生,并一举推翻了清政府,海归们可谓是改变整个中国现代史的中坚力量。

再到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杂志的核心人物多为海归,1919年五四运动中有着大量海归人士。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2名出席代表中有8人是海归,之后陆续有人前往日本、苏联和东欧留学,其中有江泽民、李鹏等第三代领导人。

现在的海归更需要试想自己不远万里、孤身一人前往陌生国家留学的初心和目的是什么?真正学成归国后是否应该保持初心不改?如此,或许能帮助部分海归扭转自嘲的心态,不要觉得因为竞争太激烈、就业太难就给自己贴上“废物”的标签,甚至畏惧退缩、干脆躺平或者自暴自弃。

思考初心的同时,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海归更应该摆正心态。2020年就业季,达80万海归同国内874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归国后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12.8%的海归认为自己应该拿到30万元以上的年薪,而真正拿到这一数字的仅占5%,有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元,这一比例相较上一年增加了足足一成。简言之,他们学成归来后也只是普通小白领,跟国内普通院校出来的学生差不多,还有一半以上的HR直接表示在学历、年龄、职业、工作经验等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企业对海归和非海归的待遇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海归需要接受现实,摘掉光环,寻找自己的定位。

再看如今,海归只是学习或工作经历,既不代表实力、能力也不说明国内人才需求方向。而且,每年都有归国留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所以,自嘲“废物”的海归,应该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前提,而不要困于现状。部分海归应该认清自己优势和不足,不要好高骛远,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还需不断地学习。还应当尝试“归零”,重新审视自己所拥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脚踏实地、用心做好每件事,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留学经历尚可,但个人能力才是决定就业的首要标准。尤其是现在国内企业需要的是“高层次”“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甚至有超过60%的企业并不认为海归在专业领域中比内地学生更优秀。学历也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若是各方面能力不强的话,即便是海外名校毕业生也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碰壁。所以,部分海归与其自嘲为废物,不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升个人能力上。

国内求职的建议

海归如何避免成为“海废”,又如何在国内就业市场获得一席之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前熟悉并适应国内求职环境,做好准备

首先,清楚国内校招时间。国内每年都会有秋招和春招,通常情况下,国内应届毕业生早在大四上学期便会开始参加秋招,再参加来年的春招。但国内的应届毕业生都集中在6月份毕业,这与留学生毕业时间并不一致,而且每个国家的毕业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留学生务必提前计算好自己的毕业时间,并及时跟踪国内两次校招的时间节点。

其次,关注国内招聘信息。留学生可能普遍存在对国内招聘职位、招聘方式、行业分布、薪资甚至城市行情等都比较陌生的情况。所以提前了解清楚,力争做到求职扫盲,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关注一些企业官网信息以及招聘网站信息,特别是专门面向海归的求职网站,校内就业中心信息等,同时多跟学姐学长和国内亲朋好友取经。如果已经回国,涉及到线下参加招聘会的情况,还需要注意面试着装、目标公司的信息收集、常见问题的准备等。

再次,投递简历要有技巧。尽快适应国内职场环境,从个人简历制作开始。比如,简历结构的搭建、工作/实习经验如何丰富、校内活动社团经验如何描述等,怎样可以做到符合国内HR招聘的要求以及吸引他们的眼球,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在网上找到教程进行学习。海投简历也可以,但也要有针对性,避免无效和焦虑,节省时间成本。

最后,求职目标需放远。大厂名企竞争非常激烈,但有时非大厂名企的薪资也不一定亚于大厂名企。相对来说,为了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把眼光和要求放低一点,可以转头选择有价值的中小厂投递简历。

目前国内普遍重视实习和工作经验,国内有很多公司接受线上实习,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所以留学生在关注信息的同时,可以先找一份实习工作。很多留学生能够实习的时间并不多,其中不乏有信息接收不到位,错过招聘热潮的人。但正值企业年前用人高峰时期,各大企业基本都会推出“寒暑假实习岗位需求表”,专门为留学生开放。还有,留学生还可以提高一下项目经验,比如把自己研究的项目做专做精,如果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便可以此作为自己的优势。

二、注意公职人员等考试的报名要求

相关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留学生考体制内优势有很多,与此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在国考、江浙沪、北京、安徽省考中,留学生群体会被算作应届生,但不同地区会对留学生取得学位的时间进行限 定。

还需要格外注意一年制硕士学位目前无法报考国内公务员。比如2021年11月初,上海闵行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一则关于2022年度青年储备人才和定向选调生招录的公告。上海闵行区人民政府对于“海归”应聘者的学校和学历做出了新的规定:报考储备人才的“海归”仅限经国家教育部认可,在QS、U.S.News、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最新榜单前200名的国(境)外高校优秀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同时还要求应聘人员本科学历为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硕士研究生学历学制需满足两年及两年以上。关于此类相关信息,还需要每位留学时刻关注国内留学政 策。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可想而知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但自嘲为“海废”的海归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人的处境相同,那么在此期间,能做到不被环境影响,就显得十分关键。海归只需要确定方向,力争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躁不馁,仔细认真规划,或许反而能在千万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在此,还需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在归国求职的过程中,谨防上当受骗,务必仔细甄别。

最后,希望自嘲为“海废”的海归,都能调整好心态,找到一份心满意足的工作,收获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最重要的是需自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并将压力化作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方能成功。

猜你喜欢
归国海归留学生
海归王霆:胸怀报国心 赋能创业梦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国羽归国开始第四次隔离,“全勤员”贾一凡盼管住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雄安新区的海外人才文化适应策略支持研究
新海归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2014年度河南省留学及归国人员统计报告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30万海归将加入就业竞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