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2022-02-13 15:31杨辉胡子立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制度优势中国故事脱贫攻坚

杨辉 胡子立

[摘要]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讲述,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社会主义制度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科学理论的故事等精彩篇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在于党的卓越智慧。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摆脱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在于中国的先进社会制度,它具有很多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脱贫攻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但是主体力量是中国人民,这是有着梦想精神的人民,并且为实现梦想一直执着奋斗。科学有效的理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理论,这是中国对世界重要的智慧贡献之一。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制度优势;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杨辉,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石家庄 050024;胡子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文化教研处副处长,河北石家庄 05005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1VSZ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1-0048-04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形象的必要途径,也是贡献中国智慧,造福人类的重要方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未来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①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分享中国扶贫经验,从而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当然,中国脱贫攻坚故事良多,经验智慧颇丰,只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来讲。中国脱贫攻坚故事里最精彩的主要有四个篇章,分别是:卓越的领导集体、先进的社会制度、有着伟大梦想的人民、科学有效的理论。

一、卓越的领导集体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也不断为现实实践所证实。它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逻辑基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和中国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办好中国的事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开辟一个又一个伟大事业,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让中国人民强起来。

“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是其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永远的承诺。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自己事业的根本追求,把是否满足了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评判标准。习近平曾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②

没有这样一个领导力量,就难以发起脱贫攻坚战,更难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党一直的奋斗目标。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思索如何使人民摆脱贫困,从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种思索的结果和实践,就是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走社会主义道路,唯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全体人民摆脱贫困。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③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绘制改革开放蓝图时,一直把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出发点。但是立足于现实,首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大蛋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致力于彻底消灭贫困,人民群众的温饱冷暖成为习近平最关心的事,基本上每年的春节,习近平都是和贫困地区的人民一起度过的。为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黨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由此拉开序幕。脱贫攻坚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光辉的篇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总览全局的高度进行谋划决策,顶层设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围绕着精准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体系,还推出了一些成功实践经验。比如,各级党员干部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动员一切力量来参与脱贫攻坚。尤其是党在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造血”,形成了“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共识。

总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党,在于党的强有力领导。在看待中国脱贫攻坚成果时,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曾由衷地评价道: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入手,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并知道怎么去满足人民的需要,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⑤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立场和宗旨的生动体现,是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了自己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提升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溢出效应。”⑥

二、先进的社会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贫困问题是人类的千年难题,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贫困就是一部分人的梦魇,使其遭受身心摧残。如果说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没办法扫除贫困问题,主要归因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物质产品的匮乏。那么,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生产力已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贫困的主要根源再也无法归咎于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贫困理论的研究认为,贫困问题的根源是制度问题,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见解。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就是现代贫困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财富的两极分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⑦

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就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结束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远见卓识,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河,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敢于向贫困宣战的重要底气,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邓小平更是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国宪法规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脱贫攻坚中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保障性扶贫,对确因客观原因依靠自身无法脱贫的人口,如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智力残疾、患有重大疾病等,实现政府“兜底”,保证其年收入达到国家贫困线以上。另外,公有制企业,其本身具有服务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也纷纷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投资、捐助、提供工作岗位、资源开发等方式助力脱贫。

其二,政府的调控能力较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来实现扶贫的目标,希望借助市场的“滴涓”和“渗漏”效应来达到使穷人受益的目的,也即随着市场的扩大,财富的增长,穷人自然会在其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随着资本的贪欲膨胀,穷人的财富日益被挤压,两极分化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中国的扶贫事业中,政府一直都是主导力量,并坚持强化政府的责任。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很多国家都在削弱政府能力,消减公共事业,强调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等,政府无法有效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一直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同时,政府不断进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有效实现了对低收入人群、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中国政府启动了财政支持、政府采购倾斜、土地政策支持、以工代赈、小额扶贫信贷等多种手段来推进脱贫攻坚。

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具有很多优越性,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打赢这次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增强社会合力”。《决定》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⑩企业、教育、医疗、金融等各个行业都参与了进来。

三、有着梦想的人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

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特别需要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人民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力量,它是一篇中国人民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精彩故事。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⑪具有伟大梦想正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中国人民在长期生存发展的历程中充分展现出这一点。从远古时代的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直到近现代的抵御侵略、勇于革命、砥砺奋斗,到最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奋斗精神。梦想精神和奋斗精神总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奋斗精神相伴的梦想只能是空想。

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富足,建立“大同世界”,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夙愿,也是无数先哲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终结贫困,这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敢于有这种梦想,并且敢于实现这种梦想,这无疑是精彩的篇章。

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脱贫攻坚必须依靠群眾。这是《决定》确立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更是明确指出:“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⑫因此,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脱贫攻坚战的主体则是广大人民群众”。⑬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脱贫攻坚战就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在脱贫攻坚过程,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谱写了许许多多脱贫攻坚的故事。河北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就业奔小康、河南省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平原农区产业扶贫等,还涌现了许许多多最美扶贫人物,如朱有勇等,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聪明才智,奉献于贫困地区,助力一个又一个家庭脱贫,走上小康幸福之路。他们敢想敢做,勇于承担使命,把致富梦想变成了现实。没有人民群众的主体精神,没有他们的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习近平对此明确指出:“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⑭“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⑮

奋斗是梦想精神的底色。在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中必然关联着其奋斗精神,因此在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的脱贫攻坚故事时,必须着眼于一个又一个的奋斗故事。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一首歌风靡于全社会,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也影响了许多人。这首歌就是《北京欢迎你》,其中有一句歌词“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经过长期的沉淀,中国人民的梦想精神再次被点燃,创造了许多伟大壮举,使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走向辉煌。但是,有了梦想,只是开端,把梦想变成现实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曾告诫全党同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⑯即实现梦想需要真抓实干,需要执着奋斗。脱贫攻坚绝不是一件轻松任务,更是需要执着奋斗,付出艰辛的努力。习近平对此曾指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⑰

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了不起的梦想。中国人民把梦想精神和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紧紧团结在一起,向贫困发起了战斗,宣誓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6年开始,中国人民每年都顺利完成了预定脱贫目标,2020年,有着伟大梦想精神并执着为此奋斗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⑱

四、科学有效的理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最终也难以取得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一定包含着理论的故事篇章,这是中国人民在扶贫事业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和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这一科学有效的理论,就是精准扶贫理论,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他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⑲2015年1月,习近平在考察云南时对精准脱贫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⑳这次他特别强调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安排项目,具体项目安排使用资金,精确识别贫困原因和穷根,对症下药。2015年6月,他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完善和精确阐述了“精准扶贫理论”,那就是“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至此,習近平的精准扶贫理论正式形成。

精准扶贫理论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指导思想方略和重要原则,《决定》对此具有明确说明。《决定》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对于精准扶贫理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基本要求来说,就是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从关键环节来讲,就是“四个问题”,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从实现路径上讲,就是“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几个角度又是相互交织的,它们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精准扶贫理论。

其一,要解决扶贫对象的精准问题,也即扶持谁,把那些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不能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就无法扶真贫、真扶贫,也扶不到根上和点上。在这次脱贫攻坚中,对于扶贫对象的识别改变了只考虑收入单一指标的做法,把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都作为综合考量因素,依据的是“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以此为基本遵循,各地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发挥主动性进行了许多创造。如青海省的“五看法”:先看房、次看粮、再看有无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无残疾重病躺在床等。在扶贫对象精准上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摸清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动态监管、分类帮扶、信息共建共享提供了基础。

其二,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即帮扶责任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对于谁来扶的问题,《决定》有明确说明:“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真正做到了权责清楚和一致。“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都有明确的帮扶责任人。

其三,要解决怎么扶的精准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差别较大,不同的家庭贫困原因不同,因此在怎么扶的问题上一定要精准,才能摘掉穷根,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样化脱贫路径,《决定》提出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副则副、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等。在怎么扶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其四,要解决怎么退出的精准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16年4月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该意见确定了明确的退出机制。加大了退出评估的力度,尤其是第三方评估在解决退出的精准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9年12月,民政部还制定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设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许多地方根据精准扶贫理论,创造性提出一些可操性机制。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接下来中国共产党就要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乡村振兴的故事。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如何把脱贫攻坚故事讲出来,讲精彩,传播出去,见成效,不仅事关中国形象,更事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否能夠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扶贫事业提供有益借鉴,从而造福世界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释]

①⑱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07-02(01).

②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④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N].人民日报,1993-11-06(01).

⑤本报记者.精准扶贫:中国书写最伟大的故事——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果[N].人民日报,2017-10-23(13).

⑥黄承伟.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前沿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9(6).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43-744.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⑪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3-21(02).

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34.

⑬钟国云,陈欢.习近平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重要论述的多维度探析[J].理论导刊,2018(12).

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40.

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36.

⑯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⑰习近平.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新华网,2017-10-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09/c_1121774701.htm.

⑲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EB/OL].人民网,2013-11-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03/c70731-23416677.html.

⑳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中国网,2016-01-03.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6-01/03/content_37442180.htm.

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安徽日报,2015-06-20(03).

郑风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脉络[J].人民论坛,2020(2).

猜你喜欢
制度优势中国故事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