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婷
(江苏龙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碳排放峰值后能够稳步减少,为改善水环境打好基础,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1]。在碳减排战略实施工程中,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成为关键。如何加快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环境治理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倡导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绿色投资、绿色设计、绿色流通、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及绿色规划。在强调谋发展、重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工作,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
在双碳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联合安监、国土、环保、水务、林业等部门构成完善的碳排放监控体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控格局。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环境污染防治及碳排放监控规划,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字手段,构建多元治理及主体共治的格局。
在开展碳排放监控工作时,相关部门要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与分析,调查分析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工业结构、工厂分布、污染源分布与排污量等,把握碳排放监控的重心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工作职责,制定与完善工作细则[3]。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或企业应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逐步减少碳的排放量。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充分发挥产业的吸引力,利用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丰富优质人才储备,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开展绿色科技创新、高新企业培育、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为工业企业输入活力,推动产业打破瓶颈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要将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培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这些工程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的主体地位,加大力度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等惠企政策的落实,从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并采取一系列经济保障措施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4]。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企业培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企业培育走上一个新台阶。首先要调查、了解企业的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产业规模、资金实力及发展方向等对企业进行划分,确定出重点指导与帮扶对象,然后对纳入帮扶范围的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大力推动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成长为有资质的科技企业。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组织高能力、高素质、掌握高新技术与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一些小型企业、创业人员等攻克技术瓶颈,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另外,还要鼓励、吸引国内外的优秀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提供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咨询服务等。通过这些吸引、引进措施进一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夯实产业绿色发展的根基。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绿色科技、高新技术的研发,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将一系列科技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为工业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赋能。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明确提出转化成果的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具体措施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等,从而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向公众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目前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空气污染也越加严重。对此,可借助各种媒体倡导、呼吁群众减少对私家车的使用,在不耽误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选择骑行、步行等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倡导公众在平时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养成出门关灯等良好习惯,共同为美好、健康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还要向公众宣传新能源汽车,提高群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与认同度,逐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减少传统汽车尾气的污染。另外,新的发展时期要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生活等概念引入学校,让学生认识、了解、支持且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良性经济建设[5]。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稀缺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多个地区的缺水问题更加严重。在这一大背景下,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要做好雨污分流的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厂内采用分流制,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将雨水单独收集,以提高污水处理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设计要与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农村污水管网系统相适应,同时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还要与污水管网有效对接,从而为污水收集及处理工作提供服务。此外,在建设污水管网时,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地形,减小管道总体的埋深,降低配套管网的投资。
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相关企业应采取规划引领、方案先行的路线方针,根据生产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委托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水环境保护方案听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将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化,以提升治理成效。另外,还要不断完善治理保障机制,包括资金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及政策保障等。水环境治理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或企业尽力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位筹集水治理资金,奠定水治理基础。除了合理规划、充分运用财政资金外,还要向当地银行、企业等进行融资,确保水环境治理有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做好融资的基础上也要加大人才培育的力度,组建优秀的、高能力、高素质的水治理队伍,确保队伍成员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且能科学应用专业技术、先进技术等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
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等,所以目前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减少各类污水的排放,以便从源头改善污染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测,杜绝工厂企业将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域。废水排放前必须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做好废水减排工作,从而减轻水环境负担;加强对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及集中处理,严禁周边居民随意向河湖或河道排放生活污水,并健全污水管网的建设,为生活污水的规范化处理创造条件;加强对农业废水的处理,在农业种植区提倡绿色种植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无机肥、农家肥,尽量减少对化学农药及肥料的使用。此外,对沿湖周边的围堰、鱼池等要采取退圩还湖的措施,从而恢复湖区的功能。
面对已经污染的湖泊河道,环保部门应加大修复力度,组织相关人员清理上游垃圾,加大对河流及周边的巡查力度,严办乱丢垃圾、乱排废水等行为。同时,要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适当引进植物种群与动物种群,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河流区域内的污染物质,逐渐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此外,环保部门还应着手建设滨河(湖)带的生态长廊,在区域内建设水廊道,让水廊道成为周边用地与水体之间的缓冲空间,从而减少水体直接受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另外,通过利用生态廊道的功能作用带动当地微水的改善,增强流域内的水功能。在建设生态廊道时,要加强对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进适合在当地生存生长的动植物,以保证生态廊道的建设和应用效果[6],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域要采用专业技术进行治理修复,如采用物理吸附技术、化学沉淀技术等治理污水,进一步促进水环境的恢复。
图1 沿湖生态廊道示范图
环境监测是水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效开展对水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够准确地掌握污水的来源、排放量、废气的浓度及分布区域等,从而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计划。
2.5.1 水质监测
在开展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监测区域,实行分区监测将更有利于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精度。同时要做到科学布点,使监测点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少的点位获得最全面的水质信息,并采用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与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可用于水质质量监测,并且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监测效果。
遥感技术是以电磁波为基础,利用电磁波采集地理基础信息,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传输与处理,该技术能够为远程监测与高精度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时,是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对一定距离以外的目标进行监测,收集与监测目标相关的信息数据,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识别、分类的跟踪测量,从而确定被监测目标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污染危害程度等。
在条件成熟时,应对水环境及主要入河支流建立自动监测站,对其它水域或支流开展人工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的情况。另外,要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远程质控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互联网质控”模型,对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远程、智能的实时监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采用了远程实时监控技术,可实现对水环境的远程监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还采用了物联网监控技术,在系统内布设了无线传感网络,通过使用定位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对现场情况进行捕捉记录,并对污染源的排放量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来。
2.5.2 水生态监测
在进行监测水生态时,可使用智能APP,引进智能感应监测设备,并利用各类设备与智能化软件开展水生态监测,建立污染源一张图系统,并利用该系统采集和管理水生态污染数据,掌握水生态现状,制定水生态保护策略。
水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将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一项永久性的工作开展下去。具体来说,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河湖联防联控机制。流域内各级湖长、河长应履行主体职责,推动建立协同治理、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协作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日常工作调度。水环境保护工作要形成任务清单,明确目标、措施、完成时限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要实行定期调度。此外,需强化督办,充分发挥纪委监委的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督办,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7]。
相关部门应引导公众参与碳减排、工业废水排放监督、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排放监督等工作。目前许多群众并不知道什么是碳减排,也就无法参与到国家的碳减排事业中。对此,政府部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平台向公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以调动群众参与碳减排事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前,部分群众尚未形成环保意识,未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平时存在许多不环保行为,如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与污水随意倾倒等。对此,有关部门同样需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在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以提高宣传教育成效。据调查,当前大部分群众都使用快手、抖音等,闲暇时喜欢在快手上刷视频,看直播,所以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可利用这类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将宣传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并上传到快手等亲媒体上,吸引群众观看和学习;或者是以直播的方式向群众普及环保知识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等,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知识储备,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要为群众提供监督举报的渠道,方便并支持群众监督举报严重污染的行为,同时支持群众监督政府及相关污水处理站的工作。总之,要积极发挥群众力量,进一步做好污水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水环境保护效果。
综上所述,在碳减排战略的实施工程中,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成为关键。如何加强水环境治理效果,实现水环境治理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目前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