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

2022-02-12 01:30周跃群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双创体系思维

周跃群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人才的一项必然要求。为培养此类新型人才,高校应充分重视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工作,使“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理念能全面渗透创新创业体系,以此培养更多具备创意、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使其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时更具优势。

一、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成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无形中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为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使其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已成为新的发展途径。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对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自2000年以来,可查询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献高达八万余篇,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02年以来被定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工作日趋完善。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成来看,现阶段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模式,一般分为课堂教学角度与训练角度两方面[1]。

第一方面即课堂教学角度。此部分内容主要是由课堂教学出发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在此模式中,校方需要在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中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水平。同时校方可为学生提供各类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并积极筹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与活动,使学生能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先后经历自行组建团队、自主选择课题、做好市场调研、讨论应用价值、构建商业模式等环节。在各项环节中,教师也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指导,并邀请领域内专家提供建议,使学生能逐步树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思维,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但从现阶段发展状态来看,大部分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创新创业体系尚不具备系统的教学策略,课程链条也相应缺乏完整度,各类创新创意课程相对分散,系统的教学理念也尚不完善[2];

第二方面即提升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此角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使其具备系统的创业知识与创新能力。部分高校开展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使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各类型科技园与科技孵化基地也相继得到了全面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等工作日渐完善。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机制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全面覆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创新创业体系仍未完全建成,且规划尚未统一[3]。

二、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方面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现阶段仍有部分大学生家长持保守观念,认为创新创业并不可靠,缺乏稳定性,因此极力建议大学生选择一份稳定工作,此类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造成了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明确表示不允许其日后进行创新创业,甚至表示不会出资辅助学生未来创业。家庭环境不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形成的基础,也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精神和物质提供支持,在此情况下大学生便难以保持积极的创新创业思维,即使学生对自身创业具备一定规划,也往往迫于家庭压力,无法充分落实创新创业的想法,最终不得不放弃创新创业。

(二)教师方面

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已相对完善,存在诸多优秀教师,但高校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储备的教师所占比重并不高,因此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环境下也难以提升。且部分高校举办“双创”活动与相关竞赛时缺乏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在学校举办航模比赛时,由于校内教师队伍中并不具备航模专业相关教师,学生仅能凭借自身能力探索相关内容,导致专业性与技术性都难以达标。而大部分学生参与“双创”相关的活动与比赛都凭自身兴趣,专业基础并不牢固,一旦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双创”相关活动或比赛都将丧失意义,而仅以学生自娱自乐的方式收尾,即使参赛也并不能有所收获。与此同时,高校虽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相关讲座,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只在讲座中为学生普及相关创业经验,但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使得大学生凭一时热情投入创业后便随即陷入迷茫,导致创业往往半途而废,甚至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

此外,高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部分高校即使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也仅停留在理论指导层面,并未开设与之相结合的专业课;有些学校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却难以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课,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始终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一旦进入残酷的创业阶段便往往容易失败。

(三)学生方面

因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步入高校后部分学生思想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存在信奉死读书理念且不愿投入实践的问题,同时缺少主见及创新意识,对校内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都缺乏兴趣,仅处于观望创新创业活动的状态,不愿投入参与。与此同时,部分学生也存在思想相对传统的情况,在面对择业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程度较高的工作,如公务员、国企员工、学校教师等,使得大部分学生更乐于参加国考或考取编制。此外,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环节较为辛苦,此类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因而不愿投入创新创业,种种原因都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不容乐观。

三、解决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现存问题的方法

为有效解决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理念应运而生,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在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工作中积极应用此理念,以有效满足创新创业基本需求,并健全训练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对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进行顶层设计,首先需要从“三位一体”理念出发,即塑造价值、培养能力、传授知识,同时注重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融合”,使创新创业体系能得到顺利构建。

(一)提升学生“三创”意识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都不够完善,尤其从根源而言,学生双创意识薄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高校应从提升学生双创意识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为提升学生双创意识,高校可在课程教学之余定期为学生组织创新创业相关讲座,聘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与优秀创业者为学生传递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双创意识,摆脱自身的思维局限。在定期组织双创讲座的同时,高校也应当为学生营造“双创”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具备的导向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在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也能相应提升自身双创意识。如高校可将提升双创思维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外部张贴相关标语,使师生双方都能随时注重提升自身双创思维。

在此基础上,高校也应当向学生充分传达并解读国家政府等部门与双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国务院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毕业生持人社部门核发的《就业创业证》在毕业年度内创办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可在三年内以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与个人所得税。在此类优惠政策支持下,学生能体验到创新创业的优势,从而全面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乐于投入行动[5]。

(二)加大“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首先,高校需要扩充“双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最有力支撑之一,同时也与社会创新实践、科研前沿紧密相连。因此,高校应当从丰富创新创业师资扩充途径入手,完善双创教师聘用标准,以此扩大双创教师队伍。为实现此目标,高校可吸取海内外相关先进经验,对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探索,强化相关师资管理人才的储备工作,可从常规高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中招募,也可从金融行业也风险投资管理相关机构师资队伍中引进,同时吸纳社会群体中学识渊博与资历丰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创业者,使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从不同层面加以丰富,共同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指导、创业风险指导与创业管理指导。

其次,高校应当提供相关支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过程中,高校可从政策与资金等不同方面给予支持,以此促进双创事业发展。可从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入手,对教学成果显著的双创培训教师予以鼓励,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科研学术交流的机会。在此情况下,教师能够同步提升自身学术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水平,从而能在培养学生双创思维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基础上,高校可组织教师进入创新创业相关企业中完成挂职学习与进修,以此丰富其实践经验,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使其能逐步形成独立设计双创课程与双创活动的能力。

此外,高校也应当提升双创教师的专业性,鼓励教师接触自身专业领域内的高端科研成果,使教师具备足够能力,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双创思维时不应仅站在理论指导位置,而是应当深入实践,与学生共同创业。学校可为师生双方提供实验场所,组织双创社团,鼓励师生设计开发新产品,积极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及双创素养。

(三)创新创业体系的做法

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目标,健全双创教育政策也必不可少。为健全双创教育相关政策,可从改善教学方法入手,重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进一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为达此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大胆尝试从所学知识出发获取新知识,从而为其后续探索与创新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之余,高校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非朝夕之间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对其加以落实,校方在此过程中应当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例如,可选取一批学习能力与探索创新力相对较强的低年级学生,组织其参与教师学术讨论活动或引导其加入科技创新团队,使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收集文献与收集资料的相关方法,学会对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等,为其后续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生升入大三与大四后,则可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其对自身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组织其参与教师指导的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积极指导学生解决科研问题,辅助其发表学术论文或支持其申请专利等。此外,高校需要从大学生创新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为学生开设跨学科辅导,在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后,高校可引导学生投入实践。例如,定期邀约不同研究方向的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其进院校开展学术报告会或学术研讨会,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相关科研成果进行点评。在与专家学者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知识与动力,更可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提升科研创新素养。专家学者的莅临势必会大大提升院校科研创新氛围,在各类科研学术报告与研讨氛围中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科研创新工作,提升自身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及创业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时下具有一定现实性,且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能力既是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任务。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与校方、家庭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才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双创体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