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生态管理制度构建探索与实践
——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2022-02-12 01:30徐睿琦黎庆芳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产教学院融合

徐睿琦 李 骏 黎庆芳

1.成都工业学院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1730;2.成都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730

一、研究背景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了为满足目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国家层面尝试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努力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为贯彻国家战略要求,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以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以下简称《指南》)等文件应运而生。《指南》明确提出将“建立一批现代化产业学院、应用型高等学校”作为办学重点,以“四年为周期”,打造实习实训基地、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等方面作了指导和规定。

二、产业学院概念

不同学者对产业学院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徐秋儿指出,产业学院是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等方面,通过高校和大型公司共同构成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互动共赢的校企联合体,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1]。李宝银指出,产业学院是行业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整合资金、人才、平台、专业、管理等多种合作资源和要素,以某行业专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企业员工培训等为共同目标,二级学院独立运作机制,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的机构。在行业、二级学院中,面向全行业、全行业、全行业[2]。李玉峰指出,产业学院是学校依靠已有的专业或专业群的技术优势,通过二级学院机制来实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研发、行业与企业元素的全过程融合,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导向的二级学院或学院[3]。朱是鸿指出,产业学院是以大学为基础的独立运作机制完善的,为特定的产业企业服务新办学组织,以资源共享、合作为目的[4]。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产业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

李潭认为,产业学院应该具备三项组织特征。首先,是由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共同组成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其次,是由高校和乡镇政府发起,同时吸收行业和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的理事会与从行业和企业成功人士中选任的院长共同负责的管理体制;最后,是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和师资共培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5]。吴益群认为,若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将松散关系变为紧密关系,最佳路径是构建“校企共同体”,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利用“资本”纽带,实质性注资,走股份制合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6]。

(二)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的研究

产业学院是以高校为基础独立运作的,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为目标,为某一行业企业服务的办学机构。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产业学院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企业联合出资、独立出资和企业合作三种建立类型[7]。朱为鸿认为,产业学院自身需要建立起适宜产业学院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管是从管理思想,还是组织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方面,产业学院都创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是对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全面改革。最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异质性要素的活力,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8]。

(三)产业学院的功能研究

李宝银等[2]指出,从功能方面对产业学院进行规划的同时,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推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协同统筹考虑。王成军指出,创新的主体(大学—企业—政府)通过以经济需求为纽带彼此连接,形成“三重螺旋”的新关系,这三种力量形成交叉效应、螺旋升高[9]。

四、产业学院建设现状——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学校近年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立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ICT)产业学院”“模具产业学院”“苏宁产业学院”“鲲鹏信息创新产业学院”“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中“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

(一)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学院的高效运行

产业学院理事会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代表组成,负责对产业学院建设中的专业设置及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指导、检查、咨询、监督和协调。理事会设立理事长、副理事长各1人,每届理事会任期四年。同时为了保证“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根本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在实际工作中,产业学院建立了党总支。

(二)产业学院成立以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四川省“5+1”产业规划中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两大万亿级产业,2017年其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146亿元和6821亿元,到2022年将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1.2万亿元。产业学院紧密对接此两大产业,以鸿富锦、成工富创为主体,联合四川省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成都市机械制造业商会等多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组建了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8个、“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校外实习基地35个。其中校企共建的成工富创是集智能制造技术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拥有标准化、全实景智能工厂示范线1套,建成1800平方米现代化智能工厂1座,配备1600平方米教学科研场地,能同时满足500人的现场教学。目前,双方围绕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产业学院专业开发了《智能制造实践》《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实验、实践模块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模块。

(三)产业学院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名师引领。产业学院形成了一支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省天府教育名师引领,由3名省“千人计划”人才、11名教授和16名博士为中坚力量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是双室融合。产业学院每年有专门资金用于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企业“大师工作室”双室融合优势,确保形成责任强、教学好、技术精、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三是互聘互挂。产业学院与多家企业联合打造了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坚持“按需选派、重点培养、学以致用”的原则,近三年共选派二十余人次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挂职锻炼,39名企业教师参与产业学院课程教学。

五、存在问题

(一)引导激励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和学校共建产业学院的外部政策激励不足

高校与产业之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异质性,使得产教融合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限制,因为两者在目标、价值、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既要找出双方的一致性,又要加强政府的推进和行业协会的引导,才能让产、教两个不同的领域得到更好地融合。这需要政府或者行业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应用型高校建设产业学院。

(二)企业和学校利益不能得到平衡或者不可持续

产学双方的合作动机各不相同,产业倾向于通过短期快速研发来解决实际问题,而高校则是倾向于长期稳定推进研究的模式,这就造成了企业与高校间天生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和信任不足。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本质是在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必然会采用更为实用性和功利的做法。这就造成产教融合间的格格不入,企业和学校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找出平衡点。

(三)高校对产教融合的教育改革深入不够,毅力不足

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改革中。首先,高校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专业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匹配度较差,办学不能满足行业要求;其次,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不够。例如,通过建立平台,怎样整合高校、企业、行业等多方资源考虑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这就造成企业不愿意主动开展前置工作,缺乏对高校的信任,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重要原因。

六、建议与展望

(一)建议

一是研究确定政府在产业学院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产业学院的建设与政府引导支持密不可分。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如何给出相应的政策引导大中型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激励挖掘高校服务地方的潜力,以及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创新产业学院的治理机制。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学院研究与实践,明确产业学院持续有效运行所需要内部治理机制。在制度层面,探索赋予独立法人地位的产业学院治理模式,允许其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三是探索产业学院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构建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践”双向教育,根据地方产业所需为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特色产业,建立“课程—竞赛—科研—实践”全方位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展望

后续将进一步对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中外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界定出产业学院的定义和内涵特征,包括产业学院的定义、特征以及其主要的功能界定。梳理国内外产业学院的相关政策文件,形成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制度报告,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产业学院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我国目前针对产业学院建设所采取的对策。同时,梳理兄弟省份在促进产业学院建设方面所给予的政策支持情况。整理汇总同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运行情况,梳理总结在产业学院建设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分析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研究立足学校层面对产业学院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生态构建,提供政策指导、制度规范及管理服务保障,由上及下深层次实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场域知识类型融合,以达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产教学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