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及手卫生行为

2022-02-12 02:51张洁刘云红张佑健轩凯孙明洁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按钮电梯依从性

张洁,刘云红,张佑健,轩凯,孙明洁

(河南省人民医院 感染管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所致。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指出:COVID-19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患者,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密切接触传播通路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是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以及手,因此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内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表面的清洁消毒十分必要。

医院中常见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院内电梯按钮、计算机/自助机键盘、座机、病室门把手等,被认为是微生物传播的媒介。国内外学者分别于某医院内移动电话机上检测出革兰阳性菌,于医院电梯按钮、自助机键盘等处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细菌[3-4]。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疫情防控宣教,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在医院环境下避免触摸五官,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并及时丢弃,清洁和消毒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等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本研究通过检测医院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电梯按钮、计算机/自助机键盘按钮、洗手间物体表面、座机)表面的细菌情况,并观察医务人员及患者手卫生依从性,对比COVID-19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及医务人员和患者手卫生意识,分析疫情影响下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执行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监测

1.1.1采样对象 COVID-19疫情前(201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和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对某院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全院各电梯间按钮、诊疗区域计算机键盘按钮、自助机键盘、洗手间物体)表面进行随机采样。

1.1.2采样与检测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要求,用无菌棉拭子沾湿采样液在采样对象表面涂抹采样(涂抹采样面积25 cm2),立即送检进行菌落计数。

1.2 医院电梯内人员手卫生行为调查

1.2.1观察对象 河南省于2020年1月21日出现首例COVID-19确诊病例[5],观察COVID-19疫情前(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1月20日)和疫情期间(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进入某院电梯间的所有人员。

1.2.2电梯间人员手卫生行为 通过回看电子监控录像,记录医院各电梯间人员在乘坐电梯期间如何接触电梯按钮、是否使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等情况。每个电梯录像观察时间段为上午9:00—10:00,主要观察指标为:电梯内人员数量、手卫生频次、手卫生时机、接触电梯按钮等媒介。手卫生依从性为实际执行次数占应执行次数的百分比,应执行次数包括徒手按电钮次数、戴手套按电钮次数、持物按电钮次数、未按电钮执行次数,实际执行次数包括按电钮后执行手卫生次数和未按电钮执行手卫生次数。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经Excel 2010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监测COVID-19疫情期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疫情前提升(P<0.05);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疫情前提升(P<0.05);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总体(包括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疫情前提升(P<0.05)。见表1。

2.2 电梯间医务人员和患者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2.2.1接触电梯按钮行为 COVID-19疫情期间徒手接触电梯按钮人次较疫情前减少(P<0.05);疫情期间戴医用手套和隔/持物接触电梯按钮的人次较疫情前增加(P<0.05)。见表2。

表1 COVID-19疫情前后常用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菌落监测情况(n,%)

表2 COVID-19疫情前、疫情期间人员乘坐电梯时 不同接触电梯按钮行为人次[n(%)]

2.2.2电梯间人员手卫生情况 COVID-19疫情前和疫情期间观察入电梯总人次分别为6 454和 8 059,COVID-19疫情前和疫情期间观察人员乘坐电梯时接触电梯按钮行为分别为3 009人次和5 165人次。和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进入电梯后未接触电梯按钮和接触电梯按钮后使用手消毒液的人次均增加(P<0.05)。疫情期间入电梯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疫情前升高(P<0.05)。见表3。

表3 COVID-19疫情前、疫情期间观察人员乘坐 电梯时执行手卫生人次[n(%)]

2.2.3不同风险区域电梯内观察人员手卫生行为 观察COVID-19疫情期间不同风险区域电梯乘坐人员手卫生情况,医技科室电梯内入电梯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门诊部、住院部和行政部门较低(P<0.05)。见表4。

表4 疫情期间不同风险区域电梯内乘坐人员 手卫生情况(n,%)

2.3 隔/持物接触电梯按钮COVID-19疫情前进入电梯内人员持物按电钮为13人次,持物分别为纸巾和钥匙;疫情期间进入电梯内人员持物按电钮为384人次,所持物品种类多样,顺位前5名分别为纸巾、钥匙、手机、笔、衣服和生活手套。见表5、6。

表5 COVID-19疫情前乘电梯人员按电梯媒介情况(n,%)

表6 COVID-19疫情期间乘电梯人员按电梯 媒介情况(n,%)

3 讨论

污染的医院环境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暴露于急诊环境也会使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6]。郝海波等[7]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前,电器开关按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自然菌检出率较高。陈雪琴等[8]检测COVID-19隔离病区手触式速干手消毒液按钮发现SARS-CoV-2污染率为10.53%,提示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公共场所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可能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医院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仍是清除细菌、减少或避免发生交叉污染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9]。

COVID-19疫情期间,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防控要求,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10],对病区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剂的使用由500 mg·L-1升高为1 000 mg·L-1进行消毒,增加每日消毒频次。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疫情期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包括医务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由疫情前的94.3%上升至99.52%,有效降低了因医院环境而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虽然合格率明显升高,但是仍没有达到100%,说明环境消毒仍存在盲区。对监测不合格区域要求进行重新消毒,特别注意容易遗漏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作为医院内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等上下楼的重要交通工具,电梯被致病细菌污染时可能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11]。多项研究表明,除了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手卫生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12-14]。本研究发现,COVID-19疫情期间徒手接触电梯按钮人员相对疫情前明显减少,戴手套和隔/持物按钮人员明显增加,而且接触电梯按钮后手卫生依从性也由0.80%上升至17.19%,与高静等[15]研究结果一致。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患者个人防护健康教育,普通群众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较多的COVID-19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16-19],在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区域手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或倾向选择通过纸巾、钥匙或手机等随身携带物品,避免直接接触高频物体表面,减少感染风险。

医院不同风险区域人员手卫生行为情况也不尽相同[20]。本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医技部门电梯内入电梯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低于住院部和行政部门。可能原因为医技部门电梯内门诊患者及其陪伴家属居多,人员流动性大,就诊过程中急于寻找医生就诊而忽略了个人防护的问题;住院部住院患者经常接受科室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宣教,在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方面执行相对较好[21];行政部门多是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对全院疫情防控、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等措施进行全院宣教,因此手卫生意识最强。

本研究虽然提示疫情期间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所提高,但是仍有部分人员徒手按电梯按钮后未执行手卫生,且继续触碰电梯内扶手或触摸面部调整口罩,或戴医用手套按电梯按钮等,建议继续加强SARS-CoV-2传播途径及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22]等手卫生相关知识宣教,增加电梯按钮和快速手消毒液按钮清洁消毒频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配备专人操作电梯,尽可能减少乘梯人员接触机会,减少由此带来的交叉感染。

猜你喜欢
按钮电梯依从性
当你面前有个按钮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被困电梯以后
死循环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