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洁 辛 宁 张鹏凯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甚至局部坏疽,以截肢或危及生命[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较为棘手,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对象,主要研究舒洛地特软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甲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9. 55±6.3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23±2.12)年,Ⅰ型糖尿病10例,Ⅱ型糖尿病40例;乙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75±8.6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8.15±2.42)年,Ⅰ型糖尿病8例,Ⅱ型糖尿病42例。两组年龄、糖尿病类型、病程长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诊断要求[2];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治疗方案无异议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素质者;合并严重脏器损伤者;对舒洛地特、肝素或肝素样药物过敏者。本试验经本院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甲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治疗,运动指导,健康饮食宣教等;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用舒洛地特软胶囊(阿尔法韦士曼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40120)辅助治疗,口服,250LSU/次,每天2次。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疗效。
1.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3]:根据有关资料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膝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为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但膝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为有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未改善,膝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为无效。采用欧姆龙计步器测量两组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与最大行走距离;检测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借助(±s)表示,步行距离、血液流变学等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治疗后行走距离比较治疗后乙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均明显大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行走距离与下肢疼痛评分情况比较(m)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后两组LSV、HSV、PSV、HCT、血小板凝聚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乙组较甲组明显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超重及肥胖现象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4]。下肢血管病变是由于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进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下肢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性改变[5]。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缺血性疼痛,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等。舒洛地特是一种有效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制剂,由80%快速移动肝素和20%的硫酸皮肤素组成。有抗动脉硬化、抗内皮细胞凋亡以及抗炎症反应的作用等[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说明舒洛地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乙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显著增长,这一结果与李艳萍等[7]的研究相一致,表明舒洛地特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治疗后LSV、HSV、PSV、HCT、血小板凝聚率等各项指标乙组均显著低于甲组;说明舒洛地特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循环,与王凌霄等[8]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舒洛地特软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且可使患者行走距离增加,改善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