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春,曹萌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急诊科,2耳鼻喉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多发于40岁以上群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异常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风险升高。心绞痛发病急骤,急诊心绞痛患者存在较高的风险性,临床治疗方案的及时实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预后较差[1]。既往研究[2]认为,针对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其疼痛程度,进而为后续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开展提供充分条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急诊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 (57.25±6.1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84±6.2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入院后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心绞痛;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意识清晰,沟通交流无异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并发其他危急重症需立即处理;存在心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病例资料不全或依从性较低。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饮食与运动指导,对卧床休养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密切查房,维持病房环境整洁,保持病房通风,及时处理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包括:①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年龄阶段与文化程度播放相应的音乐,床位之间采用暖色调窗帘隔离,保护患者隐私,同时根据患者家属情况实施共同心理指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后续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待患者病情开始好转后,适当对其进行心绞痛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其病情变化自我监测能力与自护能力。②疼痛护理。心绞痛患者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疼痛反应是导致其心理情绪异常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能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还可能影响康复速度。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措施前需耐心询问患者身体状态,针对不同疼痛程度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如针对疼痛可以忍受的患者,可通过聊天、播放音频文件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针对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整个护理过程需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积极听取患者自身感受与意见。③环境护理。患者入院后可能因陌生环境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通过肢体与语言上的安抚,消除患者紧张与不适感觉;定期清扫住院病房,维持病房整洁、温度适宜,减少病房内噪音,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加速病情恢复。④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等常规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后需及时处理,并汇报给主治医生。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量表评估项目各20个,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明显。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 d、3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量表评分0~10分,0分与10分分别表示无痛与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量表总分100分,根据分值区间划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89分)及不满意(<60分)。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分)
?
2.2 疼痛程度护理后1 d、3 d,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s,分)
?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急诊心绞痛患者本身病情较为危急,部分患者就诊过程中还伴随有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加之胸部剧烈疼痛反应,其病情极易在短期内加重。既往针对心绞痛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风险程度,但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态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以患者为护理重心的干预模式,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制定充分参考了患者身体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研究[5]认为,针对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与可变性,如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与心理情绪变化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最终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人性化护理方案还更注重患者自身感受,根据患者喜好进行病房整理,进而维持患者良好心情;结合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在改善其疼痛症状的同时避免其他应激反应发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则能预防其他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
研究[6]表明,心理状态是影响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开展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预后结局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节,以保证后续护理措施顺利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1 d、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持续性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因疼痛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护理满意度是评估一类护理模式临床实施优势与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更易被心绞痛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急诊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