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军,李亚其
(1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200;2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因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病而引起的出血,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临床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采用抑酸剂进行治疗,但由于出血部位、出血灶长度及大小各不相同,临床疗效欠佳[1]。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内镜治疗不仅能明确出血病灶位置,还可准确判定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7~71岁,平均(43.52±7.63)岁;原发疾病:吻合口出血18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溃疡21例。观察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42.96±8.21)岁;原发疾病:吻合口出血20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胃溃疡2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首次出血;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严重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止血治疗:将80 mg奥美拉唑钠(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0027,规格:4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持续泵入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及输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前应完善血压、心率、脉搏及体温等检查,观察是否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提前预防休克发生。①在治疗过程中,于胃镜下仔细观察患者出血病灶,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及氯化钠冲洗,以保证治疗过程中视野清楚。于内镜观察下将内镜注射针置入活检孔内,并在患者出血血管1~2 mm处注入肾上腺素1~2 mL,在出血部位停止出血后仔细观察,无碍后方可结束治疗。②根据患者出血部位的伤口情况选择对应的金属钛夹进行止血,并根据患者出血灶长度及大小的不同选择适量的钛夹数量。止血治疗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出血灶,并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迹象。治疗完成后叮嘱患者禁饮禁食并放置胃管,2 d内记录再出血情况。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 d后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呕吐、黑便等临床症状消失且止血成功,1周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且止血成功,1周内复发<3次;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且止血失败,1周内复发≥3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记录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再出血:首次治疗后患者仍出现持续出血,或成功止血后再次出现出血。③于治疗前及治疗1 d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进行检查。采用优利特URIT-660酶标分析(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162400090)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再出血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再出血率比较[n(%)]
2.2 炎性因子治疗前,两组的IL-6、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IL-6(ng/L) CR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128.96±15.73 35.68±7.26* 9.32±0.79 2.26±0.23*对照组 52 127.38±14.62 81.42±6.69* 9.20±0.82 6.71±0.34*t 0.531 33.410 0.760 78.174 P 0.597 0.000 0.449 0.000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出血类型之一,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70%。由于该病病因较多,且发病急、进展快,若未及时接受准确规范的治疗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传统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采用药物治疗以快速止血,但再出血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无法被广大医患所接受。与药物治疗相比,消化内镜可满足药物治疗的效果,且显著降低再出血率。研究[5]表明,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佳。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①在消化内镜下可清楚观察患者的出血病灶及出血情况,利于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②在消化内镜下可针对患者不同病情以局部喷药方式进行止血,起到收缩血管及血管栓塞的作用,加速局部止血。此外,在内镜直视下可采用钛夹对血管残端进行有效止血, 利于肉芽组织新生, 达到止血效果[6-7]。 陈碧茹等[8]的研究表明,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不仅可有效保证止血效果,且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另外,观察组治疗后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可降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炎性反应,可能与消化内镜及时中断患者出血,协调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及机体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