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龙
中职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其以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入更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烹饪专业在中职教学中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育优秀的烹饪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
目前,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食品行业对烹饪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并具备食品行业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深度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而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烹饪人才,可以加大烹饪专业与信息化的融合,这样便可以迅速引进和更新专业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行业要求,还能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提供信息化平台,便于向专业教学推送行业、企业资源,使学生能够接受企业导师的远程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烹饪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本文针对信息化视域下中职烹饪教育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中职烹饪教育教学中
融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1.丰富教学资源,保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普及和移动互联的社会环境下,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应用型烹饪技能人才,教师必须要从教育思维转变上入手,不断更新个人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信息素养,丰富教学形式,保证自身能力能夠满足新时代烹饪人才的培育要求,保证教学资源能与时俱进。教师可以通过发挥信息化平台、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将最新的知识点以及实践技巧融入到烹饪课堂和实训教学当中,确保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水平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同时,在互联网引擎、资源库的支持下,教师也可以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专业新知识,保持个人知识储备的先进性,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2.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热情。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对于学生专业热情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第一,基于信息化视域下,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成为当前的重要教学形式,线上的资源库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在线上学习时,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任意安排学习计划,即使错过课程,也可以进行重放、慢放甚至画面放大,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三,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自主性更高,同时能够改变课程的基本形态,在课前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课上便能够开展更丰富的合作与实践活动,由此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化融合。
二、中职烹饪教育教学现状
1.信息化落实不足。在当前的中职烹饪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存在差异,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于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搬到多媒体课件中,这完全无法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意义。同时,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颇深,认为以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会增加教学难度,从而忽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此外,因为烹饪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于是很多教师便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从而弱化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在烹饪教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手段都会影响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理论学习和实践参与度。当前,部分中职烹饪专业教师未能全面更新、应用先进教学手段,较少引入信息化资源、技术手段,甚至停留在板书+讲解的教学层面,很难适应专业教学的现代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在教学时用一些幽默化的语言,也很难增强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过,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运用视频、图片,但却对其过于依赖,未能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长期使用缺乏灵活性、生动性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不足。
3.实践教学中思政、法制融合度不够。在中职烹饪的实践教学中,思政教育和法制意识的融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工匠精神、食品安全法等内容的引入,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的重视不够,从而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
4.考核评价机制有待优化。考核评价是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日常表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当前,烹饪专业课程的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多围绕理论知识进行测评,在实践考核上存在不足。从职业教育角度看,未能突出学生职业、就业发展的特点,更没有在考核标准设计上体现出国家、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更无法全面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视域下
中职烹饪教育教学的开展策略
1.健全信息化教学机制,开发信息资源。在信息化下,为了构建基于网络资源、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要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满足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地需求。首先,信息化平台要与烹饪专业教学充分融合,这就需要提高校园网络的建设力度,提高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帮助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源,参与线上学习。同时,为了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需要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行为进行监控,引导学生处理好网络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其次,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网络教研小组,提高专业教师对云课堂、MOOC等平台的运用能力,各个课程的教师可以共同参与信息化资源挖掘、课程资源库建设,围绕烹饪专业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制作慕课、微视频等预习资料,提高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度。在开发信息资源时,不仅要设定烹饪专业知识,更要涵盖学习反思、学习总结等问题。通过下发移动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查收和查看课程知识,自觉地运用预习清单检验个人情况,并将个人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促进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2.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中职教育烹饪专业中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设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烹饪专业相关教学资源;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完成进阶式作业、线下教师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统筹安排等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虚拟仿真训练课程,运用大数据思维以及信息技术强大的环境构建能力,为学生构建出相对真实的与烹饪相关的岗位场景,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进一步学习应用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激发出创新精神,成为有信息化管控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智能化“教學工厂”,引入各菜系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食疗理论知识等递进的模块化课程,采用烹饪实训器材并依据国内食品标准,采用企业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可以在学习一些烹饪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直接根据自己的创意创新菜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3.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实践教学。互联网技术具有资源共享、即时对话的功能,能够支持校内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人员共同授课,将更多新颖的烹饪技巧、食品案例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推动校企、产教融合的发展。因此,学校、企业和行业要发挥好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定期开展资源分享、联合授课等活动,也可以组织线上教学研讨会,将最新的行业标准、职业要求引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例如,在烹饪专业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的菜品制作项目,通过制定微课项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新菜品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加深其对烹饪流程和相关技巧的印象。同时,根据视频中的各个操作演示步骤,专业厨师可以对其中的关键操作要点进行深度解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经验指导,强调各个操作模块必备的职业素养和态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此外,利用远程教学平台,企业厨师和专业教师可以开展连线授课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在课堂也能观察、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内容。对于菜品研发、食品制作等实践性内容,企业导师可以进行远程演示,引导学生提出、总结操作思路和步骤,以校企协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评价。评价机制是测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教师线上线下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了全面地评价烹饪专业教学、学生专业发展情况,必须要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多元评价机制,定期对网络化教学进行测评,为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供借鉴。首先,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可以围绕信息化教学需求,制定学生评价指标,涵盖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理论和实践学习水平、创造能力等。其次,客观的教师评价指标能够促进教师发展,可以设定学习资源开发、线上线下组织情况、协同(企业专家)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可以搜集学生、教师的网络学习情况和教学行为,从而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提供标准。此外,在开展线上教学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线下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总结评价等。通过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将线上线下评价、多元评价主体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评,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进而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迭代完善。
总而言之,在中职烹饪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烹饪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此,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理念,通过健全信息化教学机制、开发信息资源,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实践教学,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评价等多种举措,不断提高烹饪专业的教学效率,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烹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