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婷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在神静脉内聚集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造成DVT出现的原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液流通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1]。一旦血栓形成后,很少出现自行消融,或出现在局部位置,大多数会扩散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中,若诊断处理不及时,易导致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并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DVT通常发生于长期卧床者,由于血液流速减慢,造成回流障碍,进而引发血栓形成,故针对长时间卧床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DVT形成的重要措施[3,4]。但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产生护理效果差异,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进一步分析DVT发生情况以及血流流变学指标变化。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32±8.25)岁,平均体重(66.71±3.54)kg;重度烧伤患者13例,严重心肌梗死患者18例,严重脑卒中患者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38±8.21)岁,平均体重(62.13±2.56)kg;重度烧伤患者12例,严重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严重脑卒中患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具体措施包括:a)第一阶段:护理开展前:①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由重症监护室一名副主任担任组长,一名护士长任副组长,四名护士任组员。②护理前准备。护理开始前,小组内部开展会议,认真研究患者基本资料,针对患者的疾病种类、护理常识、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学习讨论,对常见的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汇总,尤其是DVT形成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护理建议,组内成员共同学习,增强小组成员的DVT护理能力。b)第二阶段:具体护理过程。①评估测量重症患者四肢周径,每天测量患者温度、下支触觉、脉搏强度,并与健康肢体对照,检测有无肺栓塞病症;每天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② 避免患者患侧输液,留置注射液导管,减少穿刺次数,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留置导管出若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要捆扎过紧。③小幅度抬高患者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避免膝下垫枕,避免患者下肢过度弯曲,促进患者静脉血回流,同时对部分有意识患者,鼓励其尽可能深呼吸。④配备医用弹力袜,并且医护人员在患者重症监护期间每2 h进行一次四肢按摩,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小幅度伸弯曲四肢运动。⑤配合使用溶栓药物,严格按照医生叮嘱的方法进行。⑥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便秘造成腹部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⑦每天两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注射部位出血、四肢消肿起皱、紫绀等高度提示深静脉栓塞现象。c)第三阶段:患者获得一定康复,离开重症监护室:①与转入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核对患者所有药物,目前进行的康复护理项目,并叮嘱患者的一些个人特殊情况以及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要点。②叮嘱患者家属在普通病房康复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预防DVT事项,积极配合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之后的相关护理,并帮助患者尽快实现下床康复运动,避免DVT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DVT形成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转出重症监护室时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共护理态度、沟通能力、专业技能、治疗感受四个方面,每个方面5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1~5分,共计100分,总分在90~100分之间为非常满意;在80~89分之间为一般满意;在60~7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血液异常凝结导致回流障碍是造成下肢DVT形成的重要因素,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DVT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3]。DVT的形成多无明显症状,重在预防,而常规护理中因下肢DVT的进程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流程化的干预所取得效果存在局限性,对于DVT形成的不同阶段无针对性护理措施,导致护理效果不够理想。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结合了预见性护理和分阶段护理两种护理模式的优点,在临床实际护理过程中表现较好,尤其是针对各类病症的并发症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较好,运用率逐渐提高[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在DVT形成中具有更为显著的预防效果。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包括预见性护理干预和阶段性护理干预,其中预见性护理干预强调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护理程序为主导,强调护理人员通过对各类问题的提前预测,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各种护理手段以及对患者进行敏锐的观察,使各类并发症在未出现前即被有效扼制;阶段性护理干预强调围绕患者具体病情,针对不同康复治疗阶段而进行的与患者病情相一致的对应阶段护理模式,确保每个实行的护理阶段均能够与患者在该阶段的具体情况相一致,更多的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注,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多的保障。在重症检测室患者预防DVT形成护理干预中,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自身行动能力丧失特点,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护理开展前、 具体护理过程及患者获得一定康复,离开重症监护室时,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患者病情研究,进行预防DVT形成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能力;第二阶段通过重症监护室护理过程中采取各项措施有效避免了DVT形成;第三阶段在转出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时,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详细交接工作,有效避免工作失误,同时对家属进行DVT预防教育,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由预见性护理和阶段性护理联合组成的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DVT的形成,为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康复治疗期间提供强有力的护理。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见性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形成,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