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信,董亚辉
(1.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指肿瘤最大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为临床常见甲状腺病症,发病率约占比TC全部类型49%左右[1]。PTMC虽恶性程度低,但其生物学行为差,可表现为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现阶段,临床针对PTMC患者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如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等,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研究指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TC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性[1,2]。但应用上述哪种术式治疗PTMC患者更有助于调节血清VEGF水平,临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108例PTMC患者,旨在比较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与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召陵区人民医院108例PTMC患者(2019年1月~2021年3月),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男10例,女44例,年龄30~77岁,平均(54.36±7.41)岁;恶性结节直径:6~8 mm,平均(7.11±0.14)mm;对照组男9例,女45例,年龄29~75岁,平均(52.26±7.53)岁;恶性结节直径:5~8 mm,平均(6.98±0.11)mm。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治疗,仰卧位,全麻,气管插管,常规铺巾与消毒,作手术切口于颈前低领,将皮肤及相关组织切开,并游离至甲状软骨中上部和胸锁关节(需沿颈阔肌进行),将甲状腺被膜及带状肌分开,对甲状腺实施锐性分离,翻起甲状腺,探查喉返神经,朝下剥离、结扎并切断甲状腺血供,将甲状腺切除,清扫中央区域一、二、三层淋巴结。
研究组接受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治疗,术前准备和手术操作同对照组,将甲状腺血供切断,以前筋膜(气管壁)为起点,切除患侧甲状腺峡部与腺叶,于真假被膜间结扎。
1.3 观察指标
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引流量、住院时长。2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VE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钙血症(<2 mmol/L)、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清MMP-9、VEGF、SDF-1α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MMP-9、VEGF、SDF-1α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与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是临床针对PTMC患者常用治疗术式,能有效改善病情,近期疗效显著,但前者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可损伤机体甲状腺旁腺,对机体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功能产生影响,易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后者可保留机体较多甲状腺组织,对甲状腺功能影响小,且该术式是自气管壁浅筋膜至腺体(甲状腺)切除峡部与腺叶,可缩短手术切口,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失血量低等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3]。本研究将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与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分别应用于54例PTMC患者治疗当中,A组引流量、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较B组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组低,可见,与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治疗PTMC患者相比,应用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研究指出,肿瘤血管生成为TC病理进程恶性生物学特征,血清VEGF可于瘤局部作用于内皮细胞,从而形成新生血管结构;血清MMP-9能通过降解血管基底膜,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从而促进机体内皮细胞、肿瘤细胞FⅧ表达上调,诱导血管生成;而血清SDF-1α能结合受体CXCR4,促进血管生成[4]。故下调血清VEGF、MMP-9、SDF-1α水平对抑制机体肿瘤细胞生长具有积极意义,从此层面着手探究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研究数据可见,术后1个月、3个月A组血清MMP-9、VEGF、SDF-1α水平较B组低,提示,应用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治疗PTMC患者更有助于调节血清MMP-9、VEGF、SDF-1α表达,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作为后期研究重点作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与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治疗PTMC患者相比,应用甲状腺侧叶、峡部联合切除术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