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 张允允 马 棚 张 健 胡 魁
(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的快速发展,基层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道路基层质量的关键。基层质量不好,容易引起路面早期损坏,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建筑品质,可实行机械化施工,根据业主及相关标准要求施工。同时,可通过元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基层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使其具备较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面层结构的使用效果。
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础原料有砂浆、粗集料颗粒、细集料、矿粉。水泥基础建筑材料应选用硅酸盐砂浆、矿渣硅酸盐砂浆和火山灰渣硅酸盐水泥,不能选用快硬水泥基础建筑材料、早强水泥基础建筑材料和已潮湿变质的水泥基础建筑材料。各种技术指标都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水泥初、终凝持续时间是判断水泥稳定砾石层控制时间的关键;依据结构层特性确定粗集料粒度指标,从而制定砂砾硬度和级配标准;细集料粒度的重点是掌握自然砂、石子粒度构成和掺加量,保证级配连续性;为保证原料质量,应严格确认、检测各种原料的重要料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按频率取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物料不得用于施工中,且需尽快清除出场。
(1)水泥决定基层的强度,因此,水泥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应按规定频率检验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烧失量、不溶物和强度指标。
(2)水泥的干缩性和收缩裂缝与水泥体积安定性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的安定性,可通过雷氏夹对其进行检验。
(3)水泥结构应采用初凝时限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的低标号水泥结构,不要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和容易受潮变坏的水泥。
(4)水泥的存放期不得超过3个月。
(1)大部分砂砾基层施工采用河滩砂砾,其优点是强度高、含泥量少、级配符合要求。
(2)应选用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的自然砾石,对于级配较差的自然砾石,选用掺配方法进行施工。
(3)砾石的压碎值、天然有机质含量、塑性指数、硫酸钠浓度等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砂砾材料主要控制好压碎值和颗粒级配。
没有饮用水时,需对不良水质做技术鉴定,待确认其对水泥水化反应无影响时,方可使用。
(1)经过筛选、测定建筑工程矿物料的密度系数来确定混合料的配比设计要求,再按照不同矿物料的平均粒径级配测算用量比,调配出合适的等级配置曲线。
(2)水泥剂量对干燥性有负面影响,会随集料均匀粒度的增加而减少,即集料的均匀粒度越大,水泥剂量对干燥性的负面影响越小;同样情况下,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紧缩性比细粒土的紧缩性小得多;拌和料会随水泥用量的增加,紧缩性逐步降低,并达到最低位,若水泥用量增加,紧缩性也逐步提高,水泥使用量过大,会形成压缩裂纹;若混合料中塑性细土的浓度过高,在水泥稳定时易出现干缩性裂纹,而且会随黏土浓度的增加和塑性指标的提高而明显增加,所以,为了降低水泥稳定砂砾的干收缩力和增加耐冲击性,可采用较平顺圆滑的S型级配曲线,通过4.75mm筛孔的透过率控制在37%左右,试验后再添加减水剂或粉煤灰,水泥量不大于6%;可按照各种结构面板大小和设计强度决定水泥用量。
(3)规定各类掺和料的最高含水率、最高干密度,以矿料级配的方式决定拌和机各料仓的供料量配比。采用二次筛选,以决定各料仓的配比,并作为拌和机的控制参数。
(4)充分考虑各地材质特性差异,混合料的硬度应满足7~10d钻芯取样检测要求。
(1)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影响水稳砂砾基层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重点是原料的品质、型号、混合料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因此,在建造之前需要先测试水泥、砾石等原料,并做好结合比测试。
(2)水泥用量会影响混合料的干缩性,其随集料均匀砾径的增加而降低,即集料颗粒均匀砾径越大,对干缩性的影响越小。
(3)水泥剂量过大会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应根据设计强度要求确定水泥用量。
(4)原料各技术指标试验合格后,通过配合比组成设计确定混料的水泥用量、最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5)根据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确定试件制备个数。
摊铺基层时,需要拌和机与摊铺机相互配合施工,拌和机的生产率应超过400t/h,若拌和机的生产率较小,在摊铺混合料时应选择低转速摊铺,以缩短摊铺机的待料时限。若拌和站或混料摊铺场距施工现场较远,且气温较高,运输混合料时必须覆盖帖布,避免水分挥发,并保持装载位置平稳,避免离析。拌和时,含水率应控制在2%以下。
混合料摊铺需按计量标高实行,在摊铺时,需要平稳推进,摊铺工作不能间断。最后,必须有专人处理粗、细集料颗粒离析现象。
要想进一步保证水泥的稳定性,必须保证混合料配比的精准程度,要合理选用厂拌设备,以保证混合物料的配置质量,从而保证水泥的整体质量。厂拌设备应选择高性能的搅拌设备,并且要符合国家的配比要求,从根本上保证其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要保证水泥砂砾的稳定性和质量,就要控制好水泥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水泥用量过大,不仅不能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还会在经济方面造成较大损失,不利于后续的生产与发展。除此以外,在水泥浇筑过程中,必须调配好水泥用量和生产时间,以进一步保证水泥砂砾基层的稳定性。
含水率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按照道路基础施工技术标准和国外的建筑经验,拌和机的含水率应略高于最佳含水率的0.5%~1%,若气温有较大变化或运送时间较久、距离较远时,应高出1%~2%,以填充混合料运送、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损失的含水量;如果机器碾压性能较好且摊铺经验较丰富时,含水率应略低于最佳含水率的0.5%。含水率过高会产生“弹软”“波浪”等现象,影响拌和料的密实性和强度,提高拌和料的干燥性,避免结构或面层形成干燥性裂纹;含水率过低,混合料容易疏松,不方便碾压成型,影响混合料的密度和强度。施工过程中,应依据天气状况和运输距离适时调节水分含量,可按照技术规范、经验和现场摊铺碾压效果确定。
混合料运输、装卸应选用15t以上的自卸运输车,在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中途停车和碰撞,以保证混合料的推迟时间,避免产生分层离析。运输人员应及时了解天气状况,从根本上杜绝分层情况,正常推进后续工作。同时,运输人员应实时监测运输情况,如果出现疏忽问题,应当追究其责任,以此督促其他运输人员行为。
混合均匀的成型物料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尽快按照规定的方向松铺,且要保证厚度平稳、匀速摊铺,摊开的过程中尽量少收弹斗,严禁在料斗内掺和料。为了保证摊铺机的运行方向准确,可在底基上撒白灰条,以指明摊铺机的运行方向,要保证车速平稳,不可间断工作,以避免基础上产生“浪花”,减小施工缝。如因故间断2h以上时,应设计横向缝,同时,摊铺机宜驶离混合料终点,测试人员要及时测定成品料的配比和用量,并及时反馈给搅拌厂,派遣专人消除粗短集料离析现象,一旦出现粗集料颗粒窝,应立即铲除,并使用新拌掺和料填充,此项工作应于碾压前完成,且不得用薄层水泥填补。在不可避免纵向连接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连接,不得斜接。纵向结合处应错开,间距不低于1m,并尽量远离自行车道。
当混合料的含水率低于或稍高于最佳含水率时,应及时按照实验区段选定的碾压工艺,使用轻型震动压路机或配备12t以上的震动压路机,在结构面板全宽内进行碾压。因为施工情况、天气状况与碾压长度有必然联系,所以,一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天气状况确定碾压段的长度。同时,要注意温度差异,如在温度较高时,外部的水分蒸发速度非常快,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碾压段的长度,反之,会拉长碾压长度。应合理选择碾压方式,通常使用胶轮压路机,并保持匀速施工,最好不超过1.7km/h。在一次碾压之后需要进行二次碾压,以保证其稳定性,碾压速度控制在2.5km/h以内。
碾压结束或压实量检测合格后,应立即开展基本养护。养护时,应使用不渗漏覆膜、湿砂、干草盒、棉毯等遮盖或喷水保湿养护,基础做好后可使用沥青乳剂保养,按0.8~1km/m2的剂量分两次喷涂,防止基础长时间暴晒。养护时间不得低于7d,应密闭交通,除洒水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保湿养护时间应至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合理养护既能够提高水泥的稳定性和砂砾硬度,同时也是降低温度和防止干缩性开裂的基本办法。刚铺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会由于混合料含水量降低形成干缩应力,而随着降低速度的加快,干缩应力加大。若养护不及时或忽干忽湿,水分散失较快,干缩应力迅速上升,而此时的抗应变能力较低,就易形成干缩性裂纹,且会随时间延长逐渐加深。养护期完成后,应尽快铺筑沥青料封层(透层),防止沥青料表面曝晒,散失大量水分而形成干燥裂纹。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应当重视水泥稳定砂砾施工,保证水泥的整体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管理好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组织设计、施工、运输、摊铺、碾压、养护等环节,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