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静
(岷县西寨镇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48400)
党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外皮为乳黄色或淡灰棕色,有纵横的皱纹,茎部缠绕且分枝多,上部比较光滑或接近光滑。党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喜欢温和、凉爽和空气湿润的气候环境。海拔低和昼夜温差小会影响党参根部的糖分积累,影响党参质量,降低经济价值。
党参播种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缺水会导致出苗率下降。定植后对水分的要求不严格,但土壤不能过于湿润。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属于深根性植物,适合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和排水条件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偏酸性为主,pH 值应为6.5~7.0,禁止连作。
通常情况下,可以间隔3~4 年种植,3 年生党参属节种子的发芽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在常温环境下贮存1 年的种子发芽率较低,贮存期间受到烟熏或接触食盐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严重时会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一是素花党参。该品种党参基本光滑无毛,花萼裂片较小,长度为10 mm。
二是川党参。该品种党参的下部叶基部为楔形,部分呈心脏形。花期和果期为每年7—10 月。
三是管花党参。该品种党参茎部不缠绕,多数攀缘或蔓生,叶柄较短,长度约5 mm 以下。花期和果期为每年7—10 月。
四是球花党参。该品种党参叶片较小,长度和宽度为3 cm 以下,花冠呈球状钟形,颜色为黄色,先端带深红紫色,花期和果期为每年7—10 月。
五是灰毛党参。该品种党参茎长为25~85 cm,分枝较多,叶片较小,能在主茎上互生,在侧枝上对生,长度为1.5 cm,宽度为1 cm 以下,花期和果期为每年7—10 月[1]。
3.1.1 选地
育苗移栽应选择靠近水源、土质疏松肥沃、没有地下害虫的沙质土壤。定植或直播种植应选择排灌条件好、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
3.1.2 整地
选好地块后要科学整地。在整地的过程中要选择充分腐熟的圈肥或厩肥,用量为30~45 t/hm2,将其均匀撒在土壤中,并深耕土壤,深度为30 cm,之后做成1 m 左右的畦。如果畦面墒情不好,可以适当灌水,待水分下渗表土松散后再播种。同时,要科学选择农药,使用敌百虫和辛硫磷等有效灭杀地下害虫,用量为15~30 kg/hm2。
通常情况下,党参在栽种后第二年开花结果,栽植3 年以上更加饱满。在选种的过程中,应选择根部粗壮且没有病虫害的幼苗作为种苗。栽培后第三年的9—10 月发现果皮变成黄白色,并且大部分已经裂开,植株颜色变成黑褐色之后即可采收。不同品种党参的成熟期存在差异性,可以采取分批采收的方式。完成采收工作后,应将种子放在干燥的地方晾晒,然后脱粒和净选,与沙土混合之后备用。
3.3.1 直接播种
一是在播种之前用温汤浸泡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为了确保党参种子提早发芽,应用40~50 ℃的温水浸泡种子10~20 min,边搅拌边放入种子,将种子均匀包裹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冲洗,冲洗之后放在温度为15~20 ℃的室内,5~6 d 之后待种子裂口和露白即可播种。
二是控制播种期。党参的播种期为早春解冻之后到冬初封冻之前,通常情况下,选择每年7—8 月雨季或秋冬封冻之前播种,也可选择早春解冻之后播种。播种之后用玉米秸秆或稻草覆盖。早春的温度较低,可选择薄膜覆盖,覆盖之后要适当浇水,保证土壤的湿润度。
三是选择正确的播种方法。播种之前应在育苗地施入农家肥,之后进行耕翻和耙细处理,选择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种。采取以畦育苗的方法,畦面宽度应为1.2 m 左右。如果选择撒播的方式,应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厚度能够盖住种子即可,之后稍微镇压,确保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通常情况下,播种量为225 kg/hm2。如果选择条播的方式,需开2 cm 左右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并覆盖土壤,播种量为180 kg/hm2,采取条播的方式便于后期管理。播种完成之后要适当浇水,用玉米秸秆或稻草等覆盖保湿。当幼苗长到5 cm 左右时,可以在每天15:00以后揭去覆盖物,当幼苗长到10~15 cm 时可以全部揭去。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可以与其他作物套种,先播种其他作物,然后播种党参,但要控制好种植密度。
3.3.2 科学移栽
幼苗生长1 年之后,可以在3 月中旬幼苗萌芽之前移栽。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土壤完全解冻的前提下尽早移栽。一般采用沟栽的方式,栽植沟深度应控制在25 cm 左右,行距应控制在25 cm 左右,株距控制在8~10 cm,完成之后要覆盖厚度为3 cm 左右的土并适当镇压。若不能坚持随挖随移的原则,应做好假植工作,保证党参苗质量,提高移栽成活率。取出要移栽的幼苗之后需将其绑成小捆,放在湿土中覆盖,之后放在背部阴处等待种植。
田间管理是党参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保证党参高产和优质。种植人员应结合党参的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方法。
3.4.1 除草
幼苗出土之前应做好土壤的水分管理工作,保证土壤湿润度适宜。春季播种时期遇到干旱天气,要做好土壤覆盖工作,干旱严重时要及时浇水抗旱,避免大水漫灌。当幼苗长到20 cm 左右时,如果天气干旱不严重则不需过度浇水,确保土壤表层疏松和地下湿润即可。党参出苗之后应及时除草,坚持浅锄原则,避免对根部造成伤害。刚出土的党参苗容易与杂草混生,除草时要谨慎小心,避免伤害幼苗。当幼苗长到3 cm 左右时,除了要做好除草工作外还需定苗,将株距控制在3~6 cm,封垄之后停止中耕除草。
3.4.2 追肥
定苗之后要做好追肥工作,选择充分腐熟的人粪尿肥或圈肥,将其均匀撒在田间。也可以选择磷酸二胺,用量为300~450 kg/hm2,均匀开沟施入即可。施肥之后要灌水,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立秋前后可以追施尿素,用量为150 kg/hm2。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磷肥为主,适当搭配钾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2]。
3.4.3 搭架
一般情况下,党参茎蔓能长到3 m 以上。当党参苗长到30 cm 左右时可以搭架,保证茎蔓攀架生长。在此期间,需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种植人员应坚持就地取架原则,用树枝或竹竿搭成人字架或芸豆架等。
3.4.4 疏花
党参的花较多,如果不作为留种田或当年收获的党参田,应及时开展疏花工作,防止养分流失,促进根部健康生长。同时,可通过喷洒矮化剂的方式控制地上部分过度生长,满足根部生长的需求。
3.5.1 采收
移栽1~2 年后,待秋季地上部分叶片逐渐枯萎即可收获。种植人员需及时割除茎蔓,挖出党参后将泥土清理干净。挖出之后按照粗细、大小分别晾晒,晾晒至柔软状用手反复搓揉后再晾晒,反复3~4 次即可。在挖根的过程中要避免伤害根部,否则会造成浆汁外流,导致根部出现黑疤,影响党参的商品价值。
3.5.2 留种
1 年生的党参种子比较干瘪,不适合留种。应选择两年生以上的党参,其结实多、产量高,适合留种。通常情况下,每年9—10 月果实逐渐成熟,当果实呈现黄白色,种子变成浅褐色时即可采收。不同党参种子的成熟时间存在差异性,应坚持随时成熟随时采收的原则分期采收。如果需要大面积留种,应在大部分种子成熟后一次性完成采收,并做好晾干和脱粒工作,将采收的种子放在干燥通风处贮存,提高种子发芽率。
3.5.3 贮存
应将党参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贮存,做好防蛀和防霉工作。夏季和秋季要定期检查,勤晾晒种子,晾晒之后要冷却贮存。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30 ℃以下,水分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不能超过75%[3]。
4.1.1 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为害2~3 年植株,发病初期阶段,近地面的侧根和须根会呈黑褐色,并伴随轻度腐烂,但是地上植株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扩散和蔓延,主根发病会导致病情加重,破坏维管束,影响养分输送,地上植株会出现萎蔫现象,之后主根全部腐烂。
4.1.2 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高、土壤干燥、排水条件好的地块,在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为党参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田园,统一处理病株残体,减少越冬病原菌的数量。科学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 年以上,可以有效降低根腐病的发生概率。在种植之前使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浸泡栽种苗,时间为5 min,之后完成栽种。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处理,避免病情扩散和蔓延,在患病穴撒上生石灰,或选择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浇灌病穴。针对发病的植株,选择65%代森锌500 倍液防治,每间隔5~7 d 用药1 次,连续防治3~4 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4]。
4.2.1 为害症状
锈病主要为害党参叶片部位,每年7—8 月是高发期。染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橙黄色病斑,即夏孢子堆,成熟破裂之后会散发出橙黄色粉末。发病后期阶段,患病部位会出现黑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冬孢子[5]。
4.2.2 防治方法
党参锈病的病原菌与桧柏密切相关,在种植过程中应远离桧柏树木。秋末要彻底清理田园,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发病初期阶段选择20%粉锈宁乳剂200 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阴雨天气每间隔5~7 d 用药1 次,晴天每间隔7~10 d 用药1 次,交替轮换使用药剂,连续使用3~4 次能取良很好的效果[6]。
4.3.1 为害症状
蚜虫个体较小,种类多,聚集在党参叶片或者嫩茎部位为害,吸食党参体内的养分,造成植株畸形,叶片皱缩卷曲,严重时会造成党参死亡[7-8]。
4.3.2 防治方法
做好栽培园间的杂草清理工作,减少蚜虫入侵的机会。在党参栽培过程中,可以在园内放置黄板或蓝板有效灭杀蚜虫。可以选择40%乐果乳油1 000 倍液、25%吡虫啉悬浮剂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间隔5~7 d用药1 次,直至蚜虫被消灭[9]。
4.4.1 为害症状
地老虎主要为害党参嫩茎部位,低龄幼虫会取食嫩叶,大龄幼虫白天潜伏在苗床的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地老虎会咬断党参苗,造成缺苗现象,影响大田的栽培率。
4.4.2 防治方法
采用机械翻耕土壤,灭杀土壤中的害虫,采取中耕除草措施破坏地老虎类的卵化和羽化环境。地老虎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选择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减少成虫数量。另外,可以选择糖醋液诱杀,之后加入一定量的敌敌畏乳油,提高防治效果。选择药剂防治。在翻耕土壤的过程中向土壤中撒入药剂,消灭越冬的地老虎幼虫。在播种过程中加入50%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后喷洒在细土上制成毒土,有效灭杀地老虎。党参出苗之后,可以在党参苗四周撒上毒土,灭杀夜间出土为害的地老虎幼虫。也可以选择50%辛硫磷乳油100 倍液在苗床上喷雾防治[10]。
一是灰霉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蔓部位,在栽培过程中应彻底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数量。采取化学防治方式,在发病初期阶段,喷施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40%嘧霉胺悬浮液65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二是斑枯病。针对该病应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控制好栽培密度,提高通风透光条件,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党参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阶段,可以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 500 倍液,增强防治效果。
三是白粉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部位,发病初期阶段,可以喷施20%三唑酮乳油2 0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