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桃
(广州市从化区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站,广东 广州 510925)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手段综合防治病虫害,在满足植物保护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措施,对水稻病虫害采取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还可以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种植的安全性,提升稻谷质量,增加水稻种植经济收益。
从化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是广州市的生态屏障和农耕大区,拥有优质的灌溉水、稻田土、光照和气温等条件,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种植规模和产值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2021 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23 万hm2,总产量为6.56 万t。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十分复杂,对水稻生长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从化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二化螟、大螟)、病毒病(橙叶病)。
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多发生于温度高、湿度大的稻田,会引发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及谷粒瘟,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稻纹枯病菌通常会以菌核或菌丝的形式在土壤、稻草或其他感染病虫害的寄主作物中过冬,属高温高湿型病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迁飞性害虫,如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导致水稻减产。历年来,从化区种植户主要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导致稻田土壤、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重点结合病虫害的特点,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快速防治病虫害,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从化区注重打造“生态从化、绿色从化”。在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上,从化区实施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项目,建立示范区,主要应用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释放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业防治是采用相关农业技术,调整农作物生长环境,破坏病虫害的生活环境,减少病原体,抑制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提升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
2.1.1 选择优良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不同。在水稻生产环节,可选用抗病虫强的优良种子,调整水稻的种植布局,合理施肥浇水,减少种植区域面源污染,提升水稻种植安全系数。采用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的策略,避免相邻水稻田块由于生长期不同出现病虫害迁移等问题,降低病虫害对地块的影响[1]。
2.1.2 科学整地技术
科学有效地开展整地工作,提高土壤肥力,给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栽培前,需要开展深翻工作,并做好垄沟开设工作,将表层土壤、底层土壤采用分开放置的方式加以处理。在回填土壤的过程中,需要将稻草、秸秆等作物加以混合,填充基肥,通常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施加氮磷钾肥[2]。
2.1.3 强化田间管理
第一,在收获后尽早降低残茬高度,采取生犁晒田、集中堆沤或水稻草覆盖土壤自然发酵,阻隔空气,减少病虫害。第二,在初春深水灭蛹时,尽早田间灌水,消灭钻蛀性幼虫和其他幼虫的蛹,减少虫源基数。第三,移栽前应清除病稻、枯稻,集中处理漂浮在水面的浮渣,减少菌源。第四,合理轮作或种养结合。可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如水稻、油菜两季轮作,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第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不同,田间通风透气性好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
2.1.4 合理施肥与灌溉
第一,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比例,不能过量施用氮肥。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第二,灌溉水质要达到国家农业灌溉水质要求,返青期田间水层宜浅,当田间群体的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60%以上时即可晒田处理,切记不可重晒。第三,采用多次晒法防治纹枯病的效果较好,能提高田间有效分蘖率,促进根系和秧苗生长。第四,在水稻进入灌浆期后,采用间歇灌溉。第五,收割前7 d 左右要断水,以保证田间作业方便[4]。
2.2.1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
大部分害虫都具有趋光性。为了减少直接喷洒大量农药而造成的农业损失,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杀虫灯灭杀害虫。杀虫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稻飞虱等成虫,防治效果较好。为了提高杀虫灯的使用效果,尽可能采用成片安装形式,每2 hm2稻田安装1 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离地面1.5 m。通过灯光诱杀害虫的方式降低水稻农田中的虫口密度。应用灯光诱杀害虫的方式操作非常简单,安全性较高,不会污染生态环境或土壤,因此在水稻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重点使用灯光诱杀技术。严格控制灯光基础设施密度,按照灯管功率的特点明确杀虫灯的间隔距离,结合虫口密度、害虫的视觉距离等,严格控制杀虫灯的安装密度。在水稻害虫成虫发生期,控制好开灯时间,傍晚开灯,天亮后关灯,诱杀成虫,定时清扫虫灰[5]。
2.2.2 利用性诱捕器诱杀害虫
性诱捕器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化合物诱杀雄虫,破坏雌雄交配、减少产卵和减少虫口密度。每公顷设15 套诱饵,内置15 个诱芯,30 d 更换1 次。诱捕器放置在离地面1 m 或稍高于水稻的地方。目前,性诱捕器对水稻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2.2.3 色板诱杀技术
利用色板诱杀技术可诱黏害虫,害虫具有趋色性,在捕虫板上涂抹专门的环保胶,害虫受到颜色吸引后会撞击到捕虫板上被环保胶黏住,之后逐渐死亡。采用该技术诱杀害虫,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时间、成本,环保效果较好。在暴发害虫的稻田中应用色板诱杀技术,可以诱杀大量害虫,降低虫口密度[6]。需要注意的是,捕虫板可以分成蓝色和黄色,黄色捕虫板可诱杀稻飞虱、蚜虫等害虫,蓝色捕虫板可诱杀蓟马等害虫。在水稻苗期和定植期可应用黄色捕虫板,设置225 张/hm2,根据水稻生长状况确定悬挂的高度,悬挂位置呈棋盘形状,高度在稻苗上方15 cm 左右的位置。蓟马害虫的数量普遍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蓝色捕虫板的悬挂数量。悬挂完捕虫板后,随着水稻植株的生长,需要适当调整悬挂高度,阶段性清除捕虫板上被黏住的害虫,避免对黏虫效果造成影响。如果捕虫板的环保胶黏度降低,要快速更换。为增强诱杀害虫的效果,建议联合应用捕虫板和引诱剂等防治技术,提高害虫防治效果。
2.3.1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是通过保护害虫天敌或人工控制害虫天敌数量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从而提高生物防治效果。蜘蛛、青蛙和椿象是螟虫、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的捕食性天敌。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二化螟绒茧蜂是螟虫、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的寄生性天敌,可以寄生在害虫的虫卵中消灭害虫。为确保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各类害虫天敌的投放时间。按照害虫产卵期的情况,投放赤眼蜂,在产卵高峰期放蜂,不仅可以提升害虫防治效果,还能避免浪费资源。要严格控制投放各类害虫天敌的数量,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合理控制赤眼蜂的投放数量,确保害虫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7]。
2.3.2 稻鸭共育
鸭子可以捕食害虫,控制杂草生产,因此将鸭子养殖在水稻田中,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害虫和杂草。在水稻田中养殖鸭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控制鸭子体型,要选择活动力较高、适应力较强、抗病力较好的鸭子品种。应选择与农户生活区域距离很近的大田块,灌溉便利,这样能够为鸭子的放养提供便利。需将稻田用围栏围住,搭建适合鸭子休息的建筑物。在放养鸭子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尽可能在不同地块轮流放养,以免在相同地块过度放养鸭子而导致水稻农作物根系受到损害。待水稻出穗齐穗后,就不需要放养鸭子。如需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喷洒药物,也要将鸭子圈养,喷洒药物5 d 后再次放养,以免药物对鸭子生命造成威胁。需要加大对稻田的管控力度,合理控制放水深度。
2.3.3 生物农药防治
第一,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核型颗粒体病毒、鱼藤酮、烟碱、苦参碱等可以防治螟虫、纵卷叶螟。第二,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可以防治稻瘟病。第三,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可以防治纹枯病。第四,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比化学农药早2~3 d。若虫害发生较轻,在幼虫早期(幼虫诱虫)或疾病尚未发生时施用,防治效果明显;若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幼虫3 龄以上、病情较重时再施药,则收效甚微。生物杀虫剂的适宜温度为20~30 ℃,相对湿度85%,在阴天或下午16:00 后使用,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防治效果。要均匀喷洒在水稻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普通的生物药剂不宜与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活性物质混合使用。
2.3.4 种子处理技术
除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外,还可采用种子处理技术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是种子浸种和包衣。用25%咪鲜胺乳油浸泡常规水稻种子,浸种后直接催芽,可大大降低恶苗病的发生概率。水稻包衣技术是以种子为载体,采用包衣设备,将有效成分(如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按一定比例均匀地包覆在种子表面的一种处理工艺。种子包衣技术是种子加工现代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与苗期田间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蓟马、恶苗病、立枯病、绵腐病等病虫害。
农业部门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结合病虫害测报有关数据和历年资料,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精准防治。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指导农户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
结合项目实施,建立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全程示范综合防控技术。依据从化区的种植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市畜牧兽医部门合作,成立一处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种植在该区域的水稻品种,并大力推广。可邀请农民到示范中心实地考察,让农民认识到应用绿色防治技术的价值和效益,并在示范中心的引导下,开展应用绿色防治技术。目前采用的太阳能杀虫灯、杀虫板、稻鸭共育、生物农药等环保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稻瘟病的发生概率,控制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8]。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但控制水稻病虫害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地区采用杀虫剂。有些杀虫剂具有很高的毒性,不仅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要加强水稻绿色防治技术宣传,通过微信、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绿色防治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并积极运用绿色防治技术。对采用绿色防治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使其全面应用杀虫灯、杀虫板等。
加强农民绿色防控意识观念,让农民认识到绿色防控的优点和经济价值,从而扩大应用规模。农业部门要及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指导”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绿色防治技术培训,使农民理解和掌握绿色防治技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加快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
在利用绿色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采用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并合理应用农药进行防治,从而减少病虫害。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为害水稻不仅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严重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利用绿色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增加水稻的产量,保证水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