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新
(单县终兴镇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300)
小麦在世界各地种植广泛,属于三大谷物之一,是制作面粉的主要原料,可以作为饲料或者食物。山东省拥有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但是在以往的小麦栽培过程中出现了种植理念落后的现象,只是一味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没有落实小麦种植技术要点。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只是通过增加农药施用量的方式达到控制病虫害蔓延的目的,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同时影响了小麦品质,不符合市场对于无公害优质小麦的需求。面对这种现象,需要重点分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积极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小麦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小麦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种植,才能够保证小麦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山东省拥有大面积平原,土层肥沃,肥力高,适合小麦生长,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
在选择合适地块后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整处理,通过深翻的方式让土壤内部结构更加疏松,提升土壤透气性,保证后续水分以及营养元素的运输,提升小麦对水分以及营养成分的吸收效果[1]。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品种的选择极其关键,选择合适的品种有利于发挥后续小麦的生产潜力。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挑选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适应能力以及成活率。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春天及秋天时间较短,年平均温度在11~14 ℃。山东省拥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光照时数在2 290~2 890 h,能够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求。济麦5198 是山东省大穗高产小麦的新型品种,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对于小麦高产稳产有着积极影响。
在选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病虫害的流行情况进行挑选,尽量选择抗倒伏、抗病性能力较强的品种,能够进一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避免出现倒伏现象。在挑选品种时不能一味选择新型品种,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挑选的品种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且试验数据较好。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针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恰当的处理提高小麦的发芽速度,避免后续出现病虫害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应筛选小麦种子,筛除带有病虫害或者破损的小麦种子,浸泡健康的种子,温水浸泡一定时间后将其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能够做好种子消毒工作[2]。
在播种过程中要保证在足墒的情况下播种,提高小麦的出苗率,保证小麦生长健壮。需要确保土壤含水量处于17%~18%,如果水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可适当浇水。在播种时需要明确播种时间,根据不同的小麦品种特点选择时间,播种时按照180 万~225 万苗/hm2的标准种植小麦,可以避免小麦出现密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
现阶段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已经应用机械化播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播种效率及播种精度,有效减轻播种作业难度,并且将播种作业和翻整作业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播种作业模式。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较多杂草,杂草会和小麦争夺营养成分,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需要定期除草,通过定期除草保证小麦吸收充足的营养元素。在除草过程中,应先分析杂草类型以及特性,以此为基础适当筛选除草药剂,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双氟·唑嘧胺悬浮剂、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进行除草。在除草时需要控制除草时间,在晴天施用药物,如果下雨需要延期喷药。
施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施肥能够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在以往的施肥过程中,出现了施肥量过多的现象,给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影响了土壤肥力水平。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合理选择施肥计划。
现阶段在绿色小麦栽培过程中,开始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试小麦田间土壤的营养成分分布情况来合理配比肥料。在施肥过程中,按照30 000~45 000 kg/hm2的标准施用有机肥料,同时施用纯氮、氧化钾、五氧化二磷、硫酸锌,施用标准分别为270 kg/hm2、90 kg/hm2、120 kg/hm2、15 kg/hm2[3]。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病虫害,对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如果没有做好防控工作,会导致短时间内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给小麦种植行业带来严重的隐患和危险。相关人员要正确认识当地较为常见的流行性病虫害,根据病虫害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控制。
小麦锈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山东省小麦锈病的发病概率持续提高,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导致大批小麦产量下降,减产量一般在5%~15%。出现病害症状的部位会有大量黄斑,在病害更加严重后病斑会连在一起,大面积覆盖在叶片上,严重制约和影响光合作用。在发病之后小麦内部的水分流失量逐渐增加,叶片会出现提前衰老的现象。小麦锈病的发病概率和气温及湿度紧密相关,如果降水多、气温上升速度快,则发病概率有所提高[4]。
小麦赤霉病是镰刀菌侵染导致的病害,是最常见的小麦病害之一。患病位置会出现粉红色霉层,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以及品质。不同阶段均有可能导致赤霉病,如果小麦处于幼苗期,很容易出现根冠腐烂的问题,症状较轻时病苗颜色出现变化,呈现黄色,并且病苗整体较为细小。如果病害较严重,会使大量幼苗死亡,在短时间内影响幼苗的生长,降低小麦的成活率。茎基腐型会导致病害位置腐烂。秆腐型发病位置会出现褪绿斑,随后扩展为淡褐色,病害严重时使病部以上出现枯黄的现象。穗腐型会产生淡褐色病斑,发病后期产生较多小黑点,病害位置枯竭。
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发病时间越长则病害越严重,逐渐蔓延到茎秆位置或者穗部[5]。刚开始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大量黄色小点,后期黄色小点连在一起成为病斑,黄色霉点直径在1~2 mm,并且在其上方还会附着白粉状霉层,霉层的厚度约为2 mm。山东省经常会出现小麦白粉病。该病害在温度为15~20 ℃以及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小麦蝼蛄会给植物的根系和幼苗造成危害和影响,在侵蚀地下嫩苗后会使其根茎成为丝缕状,并且小麦蝼蛄会在土表下方挖出隧道,让幼苗的根系和土壤处于分离状态,使小麦由于失水出现枯死的现象。4—11 月是该害虫活跃最频繁的时期,春季和秋季为害严重。在收获作物后,需要深翻土地,可以破坏蝼蛄的产卵区域,在秋季收获后可以选择大水灌地的方式进行处理,破坏蝼蛄的迁移道路[6]。
麦圆蜘蛛会为害小麦,吸食麦叶内的汁液,使叶片上方出现较多白点,在虫害加重后,叶片出现变黄的现象,植株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和阻碍,小麦植株整体矮小,甚至导致小麦植株出现干枯的现象。麦圆蜘蛛喜欢在阴湿的环境下繁殖,害怕高温或干燥,温度8~15 ℃发病率最高。
纹枯病是由立枯丝菌导致的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会影响小麦产量,严重时会使小麦出现干枯死亡的现象。纹枯病主要对叶鞘及茎秆造成危害,在发病初期阶段,叶鞘上会出现病斑,颜色为黄褐色,形状多为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会不断扩大,颜色也会持续加深。病斑会向小麦内侧位置发展,基部茎节位置会出现腐烂的症状,幼苗会因此出现猝倒或者死亡的现象。茎秆受到侵害后会出现腐烂的现象,出现霉状物,颜色会逐渐加深至黄褐色,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而挺直,颜色为暗灰蓝色[7]。
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病虫害影响。近年来由于小麦生长环境变化、耕地质量下降、气候变暖严重等因素,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并且会出现多种病虫害同时暴发的现象,这严重威胁小麦产量的提高。以往病虫害防控通常将化学农药作为防治的主要药剂,而使用单一化学农药会导致病原菌或害虫出现耐药性。部分农民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会选择增加药量。现阶段在病虫害治理将预防作为重点,并且重视控制病虫害造成的污染问题,因此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下文对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
物理防治也是小麦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规模,减少害虫基数,提高防治效率。例如对小麦蚜虫,可以选择物理防治技术进行防治。通过放置黑虫灯吸引小麦蚜虫,将小麦蚜虫集中在灯附近,有效控制虫口基数。黄板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物理防治手段。害虫在看见黄板时会主动飞到黄板上。可以将害虫黏在黄板上,再对黄板上的害虫进行统一处理和扑杀[8]。在布置杀虫灯或者黄板时,需要结合害虫的密度及小麦田面积进行合理设置。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病虫害防治的成本投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物理防治过程中,防虫网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设施,能够避免过多的害虫集中入侵小麦田间,为小麦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防治手段,利用生态系统间各生物的内在联系完成病虫害防治,符合绿色无公害的生产要求。生物防治能够丰富田间的物种多样性,合理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有效管控虫口数量。在进行病虫害防控时,需要分析已经出现的虫害,根据害虫的流行规律提前准备一定量的害虫天敌。如果出现了害虫入侵的现象,可以集中释放其天敌。例如治理小麦蚜虫时,可以选择在田间释放蚜茧蜂。在释放时需要综合分析小麦田间面积及虫口密度,保证天敌释放数量的合理性,避免给小麦田造成过多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白僵菌是较为常见的防治药剂,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防治技术是指在小麦生产活动中通过落实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为小麦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出现概率。农业防治技术是最为直接的防治技术,为小麦的健康发育提供重要保障[9]。农业防治技术对于农民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与农民以往的种植经验较为相似,农民接受度较高,是现阶段主要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类型。农业防治技术重视对小麦栽培环节进行管理,分析影响病虫害出现的主要因素,从源头做好病虫害管控。在种子处理环节需要做好种子晾晒、浸泡及消毒处理,消灭种子内存在的病原菌及虫卵,避免后期出现病虫害。同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利用深翻的方式将内层土体翻到表面,通过晾晒的方式消灭其中的细菌,避免土传病害出现。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培育优质小麦苗。为了保证小麦苗健康,应为其提供合适的营养元素,调整施肥计划。
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化学药物做好病虫害防控,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手段。为了落实农药减量增效要求,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调整药物用量、浓度和次数,避免小麦残留较多的化学成分,确保小麦的品质,培育绿色无公害小麦产品。例如,小麦锈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可以根据感染率选择相应的药物。感染率在1%以上可以将25%丙环唑乳油和水混合,通过喷洒的方式给药。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提升药物喷洒精准度,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给药,能够有效减轻防治作业的难度[10]。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小麦栽培经验。为了顺应未来小麦种植行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优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小麦产能,确保小麦的生产品质。在小麦栽培过程中需要对选地整地、小麦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除草、水肥管理等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落实各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积极选择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传统的防控手段,在提高防控效果的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害。山东省应重点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绿色防控技术,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拓宽技术推广范围,改变农民传统的栽培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