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并蒂开
——记连续奋战驻村、援疆一线的夫妻档

2022-02-11 01:48侯群华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援疆驻村

侯群华

云岭冰峰素色寒,雪莲典雅峭崖欢。

天山脚下,茫茫戈壁,有一对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夫妻李晓华和魏文芳,他们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执意到海拔5000多米的大漠长河品味孤烟落日。究竟是什么动力让这对夫妻迈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一步呢?故事还得从李晓华转业驻村扶贫开始说起。

豫哈两地驰疆场

李晓华是一位退役军人,从戎25载。转业后,他主动请缨任驻村第一书记,重披“战袍”,驰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在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小山村,李晓华一干就是3年。那几年,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李晓华与村干部一道,披星戴月地奔走于乡亲们的院落,没日没夜地泡在田间地头、产业基地,用汗水浇灌未来,用真情滋润心田。奋战1000多天,终于实现全村脱贫,让180多名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82岁的“鼓儿哼”非遗传人李文生老人,用生动的说唱艺术,再现李晓华驻村更驻心的动人故事:

“第一书记来扶贫,李晓华是个办事人。治荒山,修道路,青山绿水真白银,鳏寡孤独挂心上,产业扶贫情深深……”

任期结束,全村父老乡亲依依不舍地送别了李晓华。分别的泪花还未擦干,他又向单位递交了援疆申请书,启航新征程。

许多人不解,劝李晓华:“你刚驻完村,贡献作了,荣誉得了,咋又跑恁远去援疆?家不要了?父母不要了?”

李晓华淡然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咱正是干事的年龄,应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干出一番事业。家有贤妻呢,不用我操心!”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质朴的情怀。李晓华怀着笃定和热情去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用一身的质朴投身于他热爱的审计专业领域。刚去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为那里的经济蓬勃发展“保驾护航”;以身作则,带出一支不走的“审计尖兵”队伍。

李晓华常说,干我们这一行,当老好人不行,若没有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意志和担当,根本干不好。要想增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力”,就得敢于“唱黑脸”,迎难而上。他在部队的时候就是从事财务审计工作,有着扎实的业务功底。他对部属“约法三章”:面对大是大非,敢于坚持原则;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

李晓华分管经济责任、农业农村等多项业务。他带领队伍,先后出色完成了几十个大项目的审计和巡察,抓细抓小不漏一项,明晰责任、赏罚分明,档案整理分毫不差。

为锻炼队伍,李晓华费心费力,多措并举:把河南省支援的优秀干部与本地干部混合编组,促使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借助互联网,视频交流学习,改造应用系统、优化线上服务,改“见面办”为“掌上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燕然未勒归无计

李晓华是个工作狂,援疆三年,他仅回过两次老家,而两次探亲时间加起来仅仅一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李晓华把对家人的牵挂和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祖国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儿女最好的教科书。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李晓华知道母亲做过大手术,可每次住院化疗时,母亲怕儿子分心,只报喜不报忧,在电话里反倒安慰起儿子:“妈自个儿身体好着呢!媳妇待我像亲妈,病友都夸我们是母女俩。这,你总放心了吧?”

“嗯嗯,放心!放心!”李晓华内疚地回答着。

“你可是代表咱河南人的形象哩,好好工作,只许争光,不许丢脸啊!”母亲一再嘱咐。

电话那头,李晓华早已热泪盈眶,使劲儿地点着头……

郑州市“7·20”特大暴雨时,妻子魏文芳怕丈夫挂念家里的安危,即便家里几天没水没电了,她给丈夫打电话时仍轻描淡写地汇报:“家里都好着呢!没受啥影响,你不要挂心。”

每每接听完爱人的电话,内心充满愧疚的李晓华耳畔总会响起《妻子》这首歌:

“这些年的不容易,我怎能告诉你……”

是啊,当兵,四海为家;驻村,扎根基层;援疆,远在天涯。30年的“牛郎织女”生活,全是妻子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这个家!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不辜负家人们的殷殷期盼。

雪莲芬芳润心田

李晓华对党和人民的倾情付出,无形中也熏陶着妻子魏文芳。

“每次电话或视频,他都会跟我聊援疆工作和感受,他说在这里做的每件事都很有意义。慢慢地,我对援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万里之外的哈密心生向往。”魏文芳说。

美丽的那拉提,深情的可可托海,蜜甜的吐鲁番葡萄……这些时时都在召唤着魏文芳。

2021年5月,魏文芳义无反顾地向组织提出了申请——援疆支教。

这得沉淀多少年的真情,才能作出如英雄般壮美的抉择啊!这个申请让学校领导都有点猝不及防,考虑到她丈夫援疆还没“凯旋”,再批准她“上前线”,是不是太……

可,经不住她情真意切的软磨硬泡,领导无奈又赞许地批准了她的请求。

魏文芳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说这样“既能支援哈密的教育事业,还能与你多见几回面”。

这让李晓华有点哭笑不得,坚强后盾“班师”边疆,要与自己比翼双飞?劝也不是,夸也不是。

十月的北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已经像内地的严冬了。但,这不是魏文芳想要的风景,她的风景是教室里的孩子们和那个三尺讲台。

初来乍到的魏文芳只给了自己打几个冷战的时间,便不辞辛劳,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向学校进发。

魏文芳报到当天就随堂听课,展示公开课,紧接着她就接手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她下定决心,一定不辱“援疆教师”光荣使命,自我加压。一般情况下,教师每周排12节课,她非要排18节课,所有大练、小练、随笔、作文,全批全改。常常是走下讲台就埋头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一刻也不得清闲。

为了让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魏文芳查阅大量资料,并融入教案里,常常备课备到凌晨一点多,她与深沉静谧的黑夜同行,与一页一华章的教案为伴,当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心中皆是光明。

魏文芳教《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为了避免学生可能对王阳明产生误解,就邀请历史老师助阵,结合王阳明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给学生讲王阳明的传奇励志人生及其“知行合一”的“心学”观念,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先哲的优秀品质。

在教《桃花源记》时,她组织开展人物着装“悉如外人”和“与世隔绝”的矛盾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

魏文芳的创新教学获得师生的高度评价,她心悦如花,说道:“无论我教他们多久,都会一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顾得了学生就顾不了丈夫,虽与爱人同城,却很难见上一面。2021年年底,年过八旬的父亲生病,在医院住了3周魏文芳才得知,她暗自落泪,既牵挂父亲的病情,又担心母亲会累病,恨不得立即飞回去。但是她不能回,此时正值紧张的期末复习,她咬紧牙关坚持到放假。

寒假里,魏文芳一边陪伴老父亲,一边完成近万字的援疆课题开题报告。一则来自新疆的喜讯春风般飞入病房:她带的八年级语文统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均超其他班!这是她援疆以来最欣慰最开心的事情了。

病房里气氛像过年,女儿笑了,病床上的父亲也会心地笑了。

苦也好,累也好,躬身边陲,映照着李晓华的援疆初心;文化润疆,了却了魏文芳支教育人的夙愿。这对夫妻的奋斗历程犹如一朵芳香四溢的并蒂雪莲,傲雪盛开,温润着豫哈两地人民的心。

猜你喜欢
援疆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援疆的夜晚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