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濛衣晓祺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发展和推进农民创业,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发改委通过举办“双创周”、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等举措,扩大了双创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市场主体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农民返乡创业蓬勃发展,带动就业效应显著增强,但也呈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虽然国家对农民创业给予了众多政策支持,可是因创业资源短缺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农民创业企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绩效并未显著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能力等因素有关[1]。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者的个人性格特质,在个体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活动起到推动作用[2]。创业自我效能感支配着创业者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引导创业行为的方向,控制创业行为的强度,从而影响创业绩效。而利用资源拼凑思维解决资源困境既是农民创业者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3]。本文通过分析在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下,农民创业者(包括三个主体,即务农农民、失地农民和返乡创业农民[4])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的个体差异,资源拼凑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资源拼凑影响创业绩效的分化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期推进农民创业和乡村振兴。
创业是个人或群体投资组建公司有意识地创造价值并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5]。农民创业是通过从事特色种养业、加工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以及创办合作组织或协会,实现发家致富的行为过程[6]。创业绩效体现了创业型企业竞争优势。在创业绩效的测量上标准不一[7]。农民创业绩效的衡量,必须结合农村创业环境特点、创业企业特性及农民自身特性决定。创业绩效的研究既包含个人绩效也包含企业绩效,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经营的效益,也体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企业绩效一般包含多个维度,通常由主观绩效和客观绩效进行度量。而农民创业者创立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创业者的主观绩效更为重要。陈志辉基于自我效能感进行中小企业的绩效测度,通过把创业者所办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来进行绩效测度,这既便于企业家理解,也使绩效测量结果更为准确[8]。参照齐斯源的观点,农民创业企业绩效的衡量应从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进行[9],财务绩效主要包括收入变化年利润率等客观指标;成长绩效多采用非财务指标,如企业员工数。农民创业企业还担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雇佣贫困户等。农民创业者也会因创业绩效的提升对其自身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10]。所以本文认为创业绩效主要包括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农民自评创业绩效三部分。
创业自我效能感来自社会认知理论,最早由Bandura提出,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具备完成某种特定工作能力的判断[11]。创业者自我效能对初创企业绩效起正向调节作用。叶建国认为创业效能感通过机会识别及目标承诺对创业绩效发生作用,证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必须作用于一定的中介传输才能实现[12]。但Chandler等的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预测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时并未产生积极影响[13]。农民创业相比其他创业者,存在自身的显著特点。在身份地位、参与创业行为的目的性转变、创业形式的不完整以及对政府体制的依附性等方面存在独特性。以上因素使得对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应从实际出发,从农民自身创业特性出发,与企业家或公司高管相区别进行研究[14]。本文将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者自身信心和能力的体现,具体包括对其能力和预期效果的评估,在创业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15]。
资源拼凑是在资源领域对现有资源进行组合利用的过程。资源拼凑包括情景、方式、目的和原因。按照拼凑客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如Baker等通过研究,将资源拼凑分为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市场拼凑和制度拼凑5种基本类型[16]。同时Andersen提出概念拼凑,即对知识、社会资本和解决方案等无形资源进行构建,重点关注无形资源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17]。现有研究关于资源拼凑对初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定论,有的研究者认为资源拼凑对企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Guo等认为资源拼凑侧重于对资源的创新利用,能很好地助力企业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18]。赵兴庐等对冗余公司进行研究,资源拼凑的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好[19]。而有的研究者却对此产生质疑,如Ciborra认为,资源拼凑大多是企业临时性行为,拼凑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导致效率低下、结果欠佳[20]。吴亮等指出资源需要借助双元学习才能发挥作用,而过度拼凑会导致企业过度开展学习探索,从而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21]。本文中的资源拼凑是指,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为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采取各类创业行动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产品和服务的顺利输出以及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
环境动态性对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例如,Rauch等认为当企业处于高度变化的环境时,企业为寻求发展,会更倾向于采取创新行为[22]。环境动态性可以减少企业惰性,促进企业成长[23]。但环境动态性也会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经营风险,农村中小微企业自身的脆弱性特质,导致应对市场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农民创业者个人能力的局限,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24]。本文中的环境动态性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竞争者变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科技文化的更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创业环境变化。
利用多案例研究法来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资源拼凑如何对农民创业绩效产生影响,需要代表性的创业案例。案例的选择标准,首先选择环境(区域、经济环境等)相似的若干个地区,但创业主体自我效能感状态不同(创业自我效能感低与创业自我效能感高);其次通过不同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拼凑高、资源拼凑低)创业者,观察创业绩效的差异。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效果及产生原因。基于上述标准,本文选取调研中的3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创业者的深入访谈对创业者个人形成深度了解,同时对其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收集和整理大量与创业者、创业企业相关的实践资料,为案例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本文所涉及的3个典型案例中创业主体的基本情况及创业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的基本状况
遵循案例研究的三角验证原则,在收集相关数据时,尽量从多个渠道获取多元化的证据来源[25]。本研究的资料来源包括访谈资料、文献资料、公司档案记录和实地观察四类,具体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案例数据收集情况
本文在收集资料时借鉴了张默等的做法[26]。所用的资料证据主要来源为一手资料,具体是来自于笔者对农民创业者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民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关键问题解决过程的回顾、创业前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创业的收获与困难等。资料的收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创业者进行开放式访谈,通过问卷及补充提问,全面了解创业者的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者经历、创业困难及创业过程。第二阶段以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对具体研究问题进行细致的识别、描述和印证,如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感程度、创业绩效,从而搭建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单元的质性研究框架等。
本文借鉴了King等[27]和王天夫[28]所提出的思想,即在思考研究案例问题并给出解释的时候,努力尝试借助使用变量的语言来描述研究对象及其周围的其他情况。本文将创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解释变量,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研究四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1)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本文的解释变量。创业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与资源拼凑行为的关系,遵循“信念——态度——意向——行为结果”这一研究框架。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信念,资源拼凑是行为,企业绩效是结果。创业自我效能维度最早由Chen等[29]提出,根据创业的任务职能把创业自我效能感分为营销、创新、管理、风险承担和财务控制5个维度。由于本研究的对象只是农民创业者而不包括Chen研究范畴中的在校学生,所以对营销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剔除,将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划分为4个维度(即创新自我效能感、管理自我效能感、风险承担自我效能感和财务管理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
(2)农民创业绩效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农民创业绩效的衡量受到创业客体特性的影响。由于农民创业企业存在规模小、会计制度不健全等特点,同时结合企业绩效测量的相关研究[8-9,12,21],本文将农民创业绩效的测量维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如表3所示。
表3 创业绩效测量维度及指标
(3)资源拼凑是本文的中介变量。资源拼凑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存在强影响关系。同时资源拼凑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作用于创业绩效。资源拼凑的测量维度,根据资源拼凑客体的不同以及Baker等人的研究[16],结合农民创业企业自身的特性以及对于创业创新优惠政策的依赖性,本文去掉了其中的市场拼凑,同时将制度拼凑的维度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具体用概念拼凑和政策拼凑来进行表征。对案例中的资源拼凑行为和事件进行分类,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资源拼凑分类及概念
(4)环境动态性是本文的调节变量。当两个变量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的影响时,可称第三个变量为调节变量。随着农村创业市场的发展,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农民创业绩效受到环境动态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环境动态性从市场动态性、竞争强度及政策变化三个维度进行划分[22-23],见表5。
表5 环境动态性的维度及测量
(5)本文对创业者的基本信息因素进行控制,并对因素进行了筛选,找出对被解释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和中介变量资源拼凑产生较大影响的基本信息因素,最后选定对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公司规模、公司年限这四个变量[30]进行控制。
(6)逐项复制和差别复制都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归纳总结出适用于理论框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得到可预测的因果关系。逐项复制需要在相同的控制变量下,完成对其他案例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并确认与初次发现相同的因果关系。而差别复制则需要针对相同的控制变量,完成对其他案例的研究,同时找出不同的因果关系。逐项复制的目标是在案例的复制过程中,完成“只要有A 原因,就可以得到a结果”的证明。而差别复制则要求完成“只要没有A 原因,就不会得到a结果”的证明。在案例分析中,本文对逐项复制和差别复制的类型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其中,逐项复制过程中,a、b、c、d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业企业在资源拼凑能力、自我效能感强弱组合下的不同的企业绩效状态:a为资源拼凑能力弱及自我效能感弱导致创业绩效低、b为资源拼凑能力强但自我效能感低导致创业绩效只有略微改善、c为资源拼凑能力弱但创业自效能感高且资源拼凑能力强时创业企业绩效稳步发展、d为资源拼凑能力强而且创业自我效能感高导致企业绩效持续高水平。差别复制1代表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能力由弱变强的条件下,创业企业的绩效由低向逐步提高和显著提升转变。差别复制2代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由低到高进行转变,在资源拼凑能力强的作用下,企业绩效由略微改善向显著提升的转变。
(1)第一阶段:弱发展阶段(2005年3月-2008年1月)。创业者Chm是一名“60后”普通农民。创业前(38岁以前)一直在乡镇工厂打零工,收入较低。只有初中学历,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能力也较低,只能干一些小本买卖。于2005年Chm开始尝试进行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但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实物拼凑(土地)的具体表现为,Chm向同村农户租用土地共5亩。在种植过程中,Chm曾对育苗方法、灌溉技巧等问题向同村农户请教。但资源拼凑行为较少,且资源拼凑程度较低,范围较窄。
Chm采取的自产自销的方式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农产品只能按一般的收购价销售。然而市场上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销路不稳定,这导致Chm一家的收入并不可观,种植蔬菜效益较创业前并未实现显著增长。在2007年其家庭年收入仅为5万左右。该阶段Chm的创业绩效较低,生活水平与创业前并没有明显改善。
(2)第二阶段:发展能力增强阶段(2008年2月至今)。Chm在第二阶段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表6中。
表6 案例A自我效能感梳理
在第二阶段的创业活动中,Chm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草莓种植培育技术并利用外部资源进行采摘园所需资源的有效拼凑,提升采摘园绩效。在概念拼凑上,Chm积极翻阅各类书籍及利用网络查询草莓种植相关技术。将互联网查询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家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农场开展草莓立体架式基质栽培,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综合应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Chm利用政府资金对大棚进行改造。在采摘农场内新建一座日光温室连栋大棚,棚内各类配件,包括薄膜等均为国外进口优质材料。大棚改造完成后,Chm邀请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宣传草莓采摘园,效果显著。在实物拼凑上,Chm通过朋友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对采摘园地下水系统喷灌方式进行改造。对周边土地进行承包,承包面积扩大到20亩。在政策拼凑上,拟定农业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方案,制作相关申报材料,最后通过申报获得资金。在技能拼凑上,Chm发展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并举办篝火晚会、承办团建活动等。综上所述,该阶段Chm通过实物拼凑、技能拼凑、概念拼凑、政策拼凑等多种行为,解决资源短缺,创业资源拼凑能力强。环境动态性主要体现在政策变化及市场变化,消费者开始寻求新的采摘服务。
在财务绩效方面,2018年草莓采摘园效益约为年收入15万元。同时去除建大棚材料、种子等生产资料成本,草莓采摘园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成长绩效上,采摘园由全程两人劳作,仅在农忙时节雇佣数十位短工;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采摘园共转入土地15亩,成为该镇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草莓采摘园,项目由单纯的采摘扩大到了农家乐和企事业单位的团建活动中。农民自评创业绩效,Chm的社会地位提升显著,创业后熟人和朋友增多。综上,该阶段农民创业绩效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采摘园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显著提升,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所以在能力增强阶段,Chm创业绩效显著提升。
通过案例A,我们可以发现,在Chm的创业过程中,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呈现出由低变高的转变(差别复制2);同时创业采摘园的绩效实现了由低到高的显著提升(差别复制1)。这一过程中,从案例上表现为,Chm原本踏实干活,较少在意市场状况(用A1表示),所以只种植蔬菜(用A2表示);后来Chm面对经营状况不良、草莓等水果需求的上涨等环境因素,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用A3表示),并积极申请政府补助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种植技术、改用无土栽培等先进种植方式、寻求新闻媒体宣传等营销方式,实现农场绩效提升(用A4表示)。A1和A2是逐项复制a,A3是逐项复制b,A4是逐项复制d。通过对案例A 的分析得出,当农民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发生变化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会首先作用于农民创业者的资源拼凑,其次才体现在创业绩效的变化上。这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农民创业绩效的关系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
(1)第一阶段:弱资源拼凑阶段(2014年5月-2015年12月)。创业者Djh是一名“70后”农民,大专学历,原为乡镇农业综合技术员,2014年5月创建健林农林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在初始经营阶段,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镇附近的专业种植大户,日均服务亩数仅为20亩左右,同时服务方式较为单一,防治工作主要由Djh全权承担。
创业初期,企业租赁两层楼用作厂房,共50平方米;创业资金主要是个人积蓄。在实物资源(资金)的拼凑上,Djh初始创业资金拼凑困难,曾积极向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但由于初期缺少抵押物,屡次尝试银行借款后无果。为更好地筹措创业资金,Djh只能向亲戚朋友筹借资金。同时Djh实行概念拼凑,利用原有社会资本,就如何解决创业初始资金短缺问题询问原同自己一起工作的相关政府同事。但当时政府相关创业优惠政策还未实施,企业未能享受贷款政策优惠。综上所述,该阶段Djh资源拼凑少,拼凑能力有限。
财务绩效体现在服务净利润上,2015年公司年净利润10万,家庭收入水平与创业前无明显增长。2014年创业初期,员工共三人,包含Djh本人(技术工)、Djh的妻子(业务员)和一名兼职会计。主要经营方式为Djh上门对周边乡镇进行病虫害防治。服务的对象主要为水稻合作社、种田大户以及烟草种植大户的统防统治服务,而对部分小散户进行了免费服务。社会地位上,虽然上级领导和家人十分支持Djh创业,但村内人不能理解Djh放弃稳定工作而回乡创业的行为,此阶段Djh创业绩效水平不高。
(2)第二阶段:能力显著提升阶段(2016年至今)。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随着企业服务的全面化、高效化,健林农林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在村民中逐渐树立起了口碑,从而企业业务量增大。在实物拼凑上,Djh购买大量防治机械,进行企业服务基础物质资源的构建。在人力拼凑上,随着服务范围扩大,时常会雇佣临时工完成工作;为扩大公司服务规模,对技术人才进行了招募和培训。公司目前与安徽省农广校、安农植保系、宣城工业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政策拼凑上,Djh利用先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势,较早得知了泾县政府对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相关需求信息。通过统一招投标的方式,顺利取得泾县农林业病虫防治项目,如期完成了泾县农、林业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财务绩效上,公司2019年承接各类林业服务,年净利润60万左右。成长绩效上,公司成立短短五个月后,即2014年10月就被评定为林业三级防治资质;仅用一年的时间,于2015年10月升级为二级资质;2016年11月被泾县工商局评定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6年入选宣城市农资经营示范单位;2017年被泾县产业化领导小组评定为县级龙头企业;2017年8月成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创业者自评绩效方面,Djh表示个人能力提升及社会地位提高是创业的最大收获。Djh在第二阶段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及创业者自评绩效上存在显著提升,创业绩效稳步增长。Djh在第二阶段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如表7所示。
表7 案例B自我效能感梳理
通过案例B可以发现,在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自我效能感高,资源拼凑能力逐渐提升(差别复制1)。案例中的体现是,Djh开始辞职创业就得到单位及家人的支持,十分有信心,但初期资金筹措存在困难,企业经营范围受限(用B1表示)。后来Djh利用原有社会关系获取政府资源信息更加便利的优势,顺利中标,承接了泾县农林业病虫防治项目。同时利用政府农机补贴政策,扩展公司设备数量和质量。Djh通过机械设备投资,提升病虫害防治作业能力,使企业绩效水平显著提升(用B2表示)。B1是逐项复制c,B2是逐项复制d。从案例中可以看出,Djh在创业初期风险承担自我效能感较高,资源拼凑能力在环境动态调整下提升,最终企业绩效提升。
(1)第一阶段:强效能强资源拼凑阶段(2014年-2016年6月)。创业者Cj是一名“85后”大学生,毕业于安庆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14年,Cj辞职创业,创立了安徽画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山核桃、核桃仁、香菇、笋干、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同时还经营金丝皇菊、金银花、枸杞、古法红糖、营养代餐粉等传统滋补品产品。
初期企业租赁一层厂房,共100平方米,租赁的厂房为普通住宅。2014年公司员工5人,包括2位运营人员,1位设计人员,1位客服,主要为线上工作人员。该企业对原材料、资金和物质资源的构建属于实物拼凑。
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办公面积1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主要包括电脑设备,仅为两万元。由于当地年长农民对于电商行业的了解较少,所以公司雇佣的员工多为90后员工。公司2014年4月成立后,当年营业收入就达到了300万余元,年总利润30万元,主营宁国市地方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业务。社会地位上,由于创业者较早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个人能力突出,受到当地企业家协会的邀请。在此阶段,企业绩效处于迅速上升阶段。
(2)第二阶段:高水平发展阶段(2016年7月至今)。在概念拼凑上,2016年,公司为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品数量增加至251个。与多家原材料生产厂商及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建立供求关系,并签订合作直供协议。公司结合当下网络电商销售和微商销售的特点,打造画蝶新零售新模式。在实物拼凑上,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在本市众益广场产业园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食品生产车间、200余立方米冷藏库、500余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及检测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在人力拼凑上,通过聚合当地可做兼职的农户、妇女、下岗工人等,利用自建的销售系统推广以宁国特产为主的区域公共品牌。公司于2019年1月与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隆力奇”系列产品在工商银行“融E购”等平台的销售授权。在技能拼凑上,创立“创业孵化中心”,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地、销售培训、生产贴牌等综合服务。综上,该阶段Cj通过实物拼凑、技能拼凑、概念拼凑、人力拼凑等,对资源进行利用,创业资源拼凑能力强。
在财务绩效方面,2018年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50万元,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公司主营业务扩大到农产品和日用品的销售。公司经过五年发展,年经营收入由30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年总利润由3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实现电商企业轻资产、高效、迅速发展。成长绩效上,公司先后获得2016年度安徽省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阿里巴巴十强网商、宣城市十佳网商企业、十佳网络品牌、阿里巴巴全球十佳网商30强、宁国市2019-2020年度“诚信单位”等荣誉。企业的财务绩效、成长绩效都实现高速增长。Cj也通过参与青年创业者协会,成为创业导师,与当地创业者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积累增加,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Cj在第二阶段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如表8所示。
表8 案例C自我效能感梳理
通过案例C 可以发现,在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自我效能感高,资源拼凑能力强(逐项复制d)。这在案例中的体现是,初始通过5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职位得到提升,体现个人创业综合能力的进步(用C1表示),后来又利用原有社会关系获取相关项目及政府补贴,尤其在资源拼凑上,积极扩宽营销渠道,从产品源头到销售,全产业链品质把控,使绩效水平显著提升(用C2表示)。C1是逐项复制c,C2是逐项复制d。从案例中可以看出,Cj在创业中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高效的资源拼凑能力,在企业绩效上表现为高水平增长。
通过对本文三个案例的分析,利用逐项复制和差别复制的原则进行验证,具体如表9所示:
表9 多案例复制结果
上表总结了案例内部创业者的变化及三个案例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如以下描述:第一,该表中的数字与案例中对应的编号具有相对性;第二,表中a、b、c、d为逐项复制的四种类型。本文中三个案例完成了2次a的复制过程,1次b的复制过程,2次c的复制过程及3次d的复制过程。主要呈现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资源拼凑的三种类型,即“创业自我效能感低,创业资源拼凑强”“创业自我效能感高,创业资源拼凑弱”“创业自我效能感高,创业资源拼凑强”。三个案例共进行了4组差别复制,其中进行了2组差别复制1,2组差别复制2。当“创业自我效能感高时,导致创业资源拼凑强,企业绩效提高”;当“创业自我效能感变化时,企业绩效改变”,为从创业者角度出发,更好地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
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成正向关系。具体体现在案例中为家庭采摘园、农家乐收入的提高和新闻宣传采摘园等。创业效能感越强,创业者更有助于企业绩效的增长;创业自我效能感与资源拼凑成正向影响。案例A 中创业者在A1和A2阶段,创业自我效能感出现显著提升之后,采取了积极申请优惠政策、采用立体架式基质栽培、地下水喷灌等一系列资源拼凑措施,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拼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绩效的提升。案例B中,B1到B2阶段资源拼凑行为的变化,导致企业绩效的提升。由最初病虫害防护范围小,防护物资缺乏,到购买先进设备,积极参与政府项目招投标;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在三个案例中,触发创业者采取资源拼凑的关键事件分别是:草莓种植供不应求,种植户少(市场动态性);外部需求提升(市场动态性);天猫价格竞争强,新销售平台的出现(竞争强度)。在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的动态调整下,促使创业者进行资源拼凑,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本文对农民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宁国市和泾县的农民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与绩效进行案例分析,找寻两者关系的内在结构及传播路径,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1)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情况下,创业绩效水平较低。外界环境动态影响或外界政府相关创业培训活动的开展,会让创业者自我效能水平提升,从而促使其采取更为有利的创业资源拼凑活动。
(2)外部经营环境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也会极大促进创业者进行资源拼凑活动及创业绩效提升。资源拼凑是创业者适应市场,实现成长的必然选择,成长是绩效提升的基础。环境动态性调节在创业者自我效能感、资源拼凑及创业绩效提升方面,起着积极的协调作用。
(3)资源拼凑能力受到创业者自身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资源拼凑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创业绩效的实现。
(1)农民创业者应提升其创业能力。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农民创业者包括务农农民、失地农民、返乡创业农民这三类群体,不同的群体具备不同的创业特征,因此,提高创业绩效的方法策略也呈现出多样性。针对务农农民及失地农民,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知识储备较低。这类群体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如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询资料、咨询行业内的专家,并养成关注实时新闻的习惯,主动参与讲座培训,保持对市场、政府政策信息的灵敏度,实现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其主要构成是大学生或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资源拼凑能力更为重要。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创业营销比赛和校友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承接政府部门有关业务,扩充社会关系网络,提升社会地位等来增强资源拼凑能力。并加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训,聘请高水平管理人才,以提升创业绩效。
(2)政府应加快构建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创办创客孵化空间,定期举办创业交流座谈会,创业培训班,提供给农民创业者外出学习的机会,方便农民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其感受到创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高承担风险的自信,消除对创业失败的恐惧感。在提升原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基础上,逐步出台针对各地区农民创业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拓宽农民创业企业融资渠道,给予部分企业融资利率补贴等措施。同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创业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在人力资本上,应积极实施给予农民创业企业人才引进补贴,吸引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等政策。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建设,保证企业的生产的稳定与物流顺畅。政府应加强创业园区、创业导师、创业沟通群、创业优惠政策等各项支持措施的发布与顺利实施,及时进行政府与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全社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和崇尚创业。政府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社会影响力。引领全社会关注关心创业工作,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改变农民创业观念,树立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政府还应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到各级乡(镇)、村进行创业有关政策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政府为农民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鼓励农民用好、用活创业政策。在电视台和报刊平台上,开辟“创业人物”的专栏,宣传企业家的创业事迹。组织创业交流会,邀请成功的创业者介绍成功经验和与有意愿创业的农民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讲解其创业历程,进而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使更多的农民勇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敢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