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联合国守正创新,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022-02-10 21:19何昌垂
世界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联合国

何昌垂

2021年10月3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出席20国集团(G20)领导人罗马峰会。他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携手前行,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经贸、科技、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通过联合国这个中立的平台,逐步而有序地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建者、坚定支持者与拥护者,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举我个人所经历和熟悉的两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基金帮助下,我国与联合国合作,建立了“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在西方世界在空间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严厉封锁的情况下,联合国帮助中国开辟了空间遥感应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在卫星遥感、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联合国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给予的帮助。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空间遥感与大数据领域的排头兵。出于“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宣布,将在中国建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支持。

在农业与粮食安全领域,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国际农发基金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粮农组织为中国提供了5000多万美元的无偿技术援助,实施了百余个农业项目,对加快我国农业科技進步,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曾得出结论:如果我们的先辈没有成立粮农组织,今天这个世界也还要成立一个同样的组织。

我认为,如果二战后没有建立联合国,今天的世界就完全会是另一个模样:战争与冲突更频繁、世界秩序更混乱、核武器无度扩散、气候变化危机更多、传染性疾病难以防控、环境生态更糟、贫困与饥饿人口就不止是10亿。

虽然历史已经证明,联合国是全球治理不可取代的核心机制,但也应该看到,联合国已经饱经沧桑,肌体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联合国系统采取实用主义政策,为所欲为,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运作机制,破坏了许多运行规则,从而动摇甚至降低了联合国的号召力、中立性、权威性,降低甚至瘫痪了联合国的运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进一步暴露了联合国的沉疴。面对许多全球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联合国显得力不从心、不尽人意。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我认为,我们在支持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机制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联合国体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推动联合国守正创新的迫切性。中国有责任、也必须预先做好思想与理论的准备,为推动联合国系统的变革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案,使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继续与成员国携手前进。

为此,我认为应该首先认清世界大变局影响联合国的主要因素。在诸多复杂因素中,以下四个方面值得特别考量:

一是科技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卫星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和军事格局,成为影响联合国的价值、思想与运作机制的主要因素。联合国系统庞大,惯性也大,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明显困难。

二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特别是中国,20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约30%,由西方主导世界经济增量的时代,正转变为由中国主导的时代。此外,发展中国家对参与全球治理事务的日益增强的集体意愿,以及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援助的期望也日益增加,进一步推动中国走向全球治理舞台中心。中国的发展理念、实践与模式,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与机遇,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与全球治理格局。但从联合国传统的内部运作体系看,从管理理念到行政机制,联合国总体上还没有适应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不断增强的作用与影响。

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拜登政府推动的所谓“民主联盟”及拉帮结派的做法,必将在联合国各个场合出现“映射”。选择性的多边主义可能导致会员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分化甚至碎片化,将严重冲击全球秩序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的运作。

四是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六年的成效判断,国际社会在大部分议题上已出现了偏离轨道的风险。新冠疫情的冲击与全球经济复苏的艰难进一步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气候变化、灾害频发、生态危机、环境退化、饥饿与贫困、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族群冲突等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叠加,使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也加大了对联合国组织协调、有效应对能力的压力。

我认为,疫情之后,国际社会必然会对当前全球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复杂化、有效性与低效率等问题,对联合国系统的能力与效率的累积问题,提出新的质疑与挑战。要求联合国系统改革的呼声将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

走向全球治理舞台中心的中国,在坚持自己核心利益、提出中国方案的同时,也要善于倾听、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主动、积极推出改革方案,推动联合国系统的公平、公正、民主化以及更多的相关性,为联合国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未来的全球治理往何处去?联合国体系如何改革?中国需要有什么样的战略预判?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探索、深入研究、超前思考的问题。

我在联合国系统里摸爬滚打近25年,是从事联合国实务工作的实践者,零距离观察和见证了机制内外的一些现象。结合当前的一些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思考与建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力增强、地位提高、影响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作用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在联合国系统里,我们的确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个变化。但如何在联合国内部提升中国话语权,推动国际社会从“认可”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利益,到在各种决策进程中“适应”中国日益增强的角色,再到“接受”中国虽与美国还有绝对实力上的差距、但已经可以在许多领域起到引领作用的事实,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相关机构、相关人员深入研究、长期跟进这类问题,对“认可—适应—接受”这三步发展进程开展综合分析,提出系统推进的思考路线图。

2021年9月6日,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

战后70多年来,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大国主导着国际组织的议程、运作机制、规制标准与行政管理等。崛起的中国,必然在全球治理中起到更全面、更综合与更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在全球治理各个舞台、各种层面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当务之急则是组织研究新格局下联合国改革的理论与方向,就联合国改革创新提出系统思考与可行预案,主要可以涉及治理机制、行政程序、人事制度、规划与计划、总部机构、权力下放与服务成员国等层面。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应该通过在这些议题上基于科学与数据的分析与主张、预见与创见来建立。建议从不那么“政治复杂”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改革思路着手,抓一两个典型研究实例,提出系统构思,绝不能等事到临头再匆促论证、临时拼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创新思考和思想贡献,是贡献给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但对这一思想的由来、原则原理、体系框架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联系以及与联合国使命目标的衔接等,还没有在国际上广泛讲深讲透,还需要理论化、系统化以及叙事方式国际化的推动。需要组织智库和专家学者,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践案例,深入开展研究,并进一步通过与联合国等有关国际组织合作,设立一个大型研究项目,从国际视角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21世纪的先进思想。

全球治理的基础是人才资源,特别需要加强对具有战略领导力的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我们需更加重视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推陈创新,以未来全球治理机制的变化与改革要求为方向,制订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有效实现双轮驱动的全球治理模式的人才战略,以培养具有适应未来全球治理复杂格局的知识与能力,具有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与影响力的战略领导才能的人才,而不是单纯为国际组织训练“打工仔”。

猜你喜欢
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 联合国糖尿病日》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征程
联合国的创立与中国的贡献
联合国期待与各国智库通力协作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