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非稳步推进,取得丰硕成果,成为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力,中非务实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中非合力应对,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在非的高质量发展。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郑和下西洋就曾抵达东部非洲沿海地区。事实上,早在2013年以前,中非务实合作就为“一带一路”倡议奠定坚实基础,非洲可谓是该倡议的“先行先试”地区。2009年起,中国就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地位,非洲是中国海外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中非“三网一化”(即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工业化)的合作硕果累累。在此基础上,非洲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意愿愈发强烈。2015年12月,南非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截至目前,几乎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大家庭”,非盟委员会也成为首个签署共建文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至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成功开通。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中非合作的传统优势,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非修建超6000公里的铁路、6000多公里的公路,修建和改造了近20个港口,还有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从东非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到西非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公路、多哥洛美集装箱码头,从北非埃及首都中央商务区、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到南部非洲赞比亚的下凯富峡水电站,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全面开花。为进一步提升基建项目对非洲国家产业化和经济转型的拉动作用,中企主动对接非洲国家发展规划,在公路铁路沿线布局产业园,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从传统的工程承包向建设“经济发展走廊”的转型升级。
为非洲发展融资提供更多支持。非洲是全球发展融资缺口最大的地区,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非洲每年仅基建领域资金缺口就高达10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导的资金融通正契合非洲发展需要,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成为对非投资的重要主体。各类涉非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中企在对非投融资、开展产能合作上发挥积极作用,非洲共同增长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基金等规模超25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超过430亿美元,超过3500家中国企业扎根非洲,为非洲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贸易互惠互利性不断加强。中国自2009年起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0年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超过21%。近年来,为畅通中非贸易渠道,扩大非洲商品输华,优化贸易结构,中国主动扩大自非洲的非资源类产品进口,对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97%的产品实行免税进入中国市场,帮助非洲更多农产品、制造业产品输华。自2017年以来,中国自非洲服务进口年均增长20%,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国。“丝路电商”不断推进,如卢旺达的咖啡成为中国消费者追捧的商品。中非首个自贸协定、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为中非经贸合作树立良好样板。
“一带一路”也为中非公共卫生、教育、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契机。中国医疗队驰援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已成佳话,中非互相支持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是新时代中非友好的写照。中国影视剧在非受热捧,进一步拉近了中非民间感情。中国成为非洲学生海外留学最热门的目的地。
“数字丝路”“绿色丝路”等逐渐成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随着非洲国家网络通信和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发展数字经济、缩小与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成为非洲国家的共同愿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在非铺设超20万公里光纤,帮助600万家庭、超九亿非洲人民实现联网,中企为一些非洲国家提供的智慧政务方案获得广泛应用,中非电子商务合作逐步扩大。为加速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中非共同倡导“绿色丝路”,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加大环保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已有安哥拉、肯尼亚等七个非洲国家相关机构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国际格局加速调整,产业技术革新速度加快,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环境也更趋复杂,风险和挑战也愈发多元。
新冠疫情的暴发重创全球经济,大部分非洲国家丧失重要财政来源,加上抗击疫情的巨额支出,非洲国家入不敷出,债务水平飙升。尽管国际社会为非洲提供缓债、债务重组、减免债务等援助,如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同意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至2021年底,中国已全面落实该倡议,缓债金额超12亿美元,同时还取消了15个非洲国家的无息贷款债务,但外部援助只能解决非洲国家燃眉之急。长期看,非洲国家仍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高效地利用发展融资。这就对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项目可行性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对现有项目的偿贷期限和方式通過双方协商解决,又要对新项目融资方案设计进一步优化,更加注重提高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
政局动荡风险不容小觑。近年,非洲多国政局出现变动,其中不少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国,对相关项目正常进展、中国公民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埃塞俄比亚自2020年11月以来陷入内战,持续至今仍未能平息,中企承建的工业园、铁路、公路项目受到影响,在此工作的中国公民也被紧急撤离。几内亚2021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集团于2019年底获得几内亚西芒杜铁矿1号和2号矿块项目开发权,总投资超过230亿美元。几内亚军方虽公开表示会遵守前政府签署的矿产开发协议,但政局走势的不确定性为该项目前景蒙上了阴影。
此外,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还要警惕恶意第三方因素。“一带一路”立足合作共赢,然而,部分西方国家政客却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对其传统经济影响力的“挑战和颠覆”,尤其是在非洲。他们罔顾事实,利用自身的舆论优势,持续编造、散布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论”“债务陷阱论”“种族歧视论”,妄图干扰破坏中非“一带一路”合作。部分非洲国家的政治反对派、民粹主义势力趁机攀附西方势力,在非煽动反华情绪,给相关项目进展带来巨大压力。
当前,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思路更加清晰,方式更加灵活,成果更加多元,惠及对象更加广泛,已经开始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非洲大陆自贸区引领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中非务实合作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在非将继续走深走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