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露露
刚满半岁的明明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特别是奶奶, 生怕孙子冻着、饿着,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他。随着气温逐渐降低, 奶奶担心他着凉,即使在有暖气的屋子里,也要给他穿上厚棉衣。 一天下午,明明午睡醒来,奶奶发现他浑身都是汗,还伴随口吐白沫和抽搐等症状,急忙将他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后表示,根据孩子的状况,考虑是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综合征,是由于家人过度保暖, 导致孩子出现缺氧、高热、大汗、抽搐、昏迷等多种症状的并发症。 其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尤其是未满月的婴儿。
一些担心孩子受凉的家长,总是将孩子裹得里三层外三层。 殊不知,婴儿年龄小,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 很容易大量出汗、丢失体液。 同时,血容量快速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明显变大,从而导致缺氧、高热、脱水现象,严重的还会并发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捂热综合征的高发期,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面色苍白、哭声低弱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部分家长发现孩子的手脚凉就认为孩子冷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婴幼儿的末梢循环差,所以手脚容易冰凉。 如果孩子后脖颈摸起来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很合适;后脖颈发凉,说明衣服穿少了; 后脖颈出汗了,说明穿得过多。 摸后脖颈也有讲究,家长别摸露在外面的地方,要摸被衣服覆盖的地方。
如果孩子已经可以用语言表达,对冷热有明确的感受, 也可以直接询问孩子,再适量增减衣物。
家长在给孩子增减衣物的时候, 要一层一层地来。 最里层,穿透气排汗的贴身衣物;中层,穿保暖效果好的衣物,如毛衣、针织衫等;最外层,可穿防水、防风的外套。 衣服这样一层一层地穿着,可以让衣服之间更好地透气。不管是冷了还是热了,给孩子穿脱衣服也方便。
推荐将24℃作为一个增减衣物的衡量标准。 在低于24℃的气温下,1岁以内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1~3岁的孩子和大人穿差不多的衣服;3岁以上的孩子可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或实际需求适当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