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雪琴
幸福力是什么?有人家财万贯却郁郁寡欢,有人粗茶淡饭却天天笑容满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却发现,生活水平提高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有幸福的生活。
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
学习有什么用?写作业是为什么?
好无聊啊!打游戏才好玩!
爸爸妈妈一天到晚烦死了,只知道管我!
……
学生无法感受到身在和平年代的幸福,虽然在家有父母的悉心照顾,在校园中有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反而心中有了很多怨怼、不满和戾气。因此,笔者认为,幸福力需要物质的支撑,但绝不仅限于物质的优渥,有正确的幸福观,有良好的幸福品质,有过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幸福力的核心意义。
基于幸福力的提升,笔者在执教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发现此学科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施途径。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为例,试论述指向幸福力提升的课堂构建策略。
内尔·诺丁斯认为:“幸福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目的,好的教育应该对个人与集体的幸福有所贡献。”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有意识地将提升幸福力作为重要内容。
幸福观包含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标准,追求幸福的途径等,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一个人的幸福观,往往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1]。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现在的学生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非常繁多。但是他们又是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扭曲价值观影响的一代人。因此,确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的目标设定上。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本课程的目标有“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等,这些都是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的基础素养;还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开放包容”“能够换位思考”“拥有同理心”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受幸福的出发点和基础;以及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拥有良好的幸福品质,学生就能拥有更好的心态,更容易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幸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发现幸福,激发学生去追求幸福的勇气,提升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是被宠着长大的,对父母提供的幸福生活,觉得理所当然,也失去了为更好的生活去努力奋斗的动力。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获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出来的成果,学生才会倍感珍惜和感到幸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幸福教育内容,任教教师必须重视,让学生加以提炼并按需在课堂上彰显。引导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幸福力的重要内容[2]。
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在校外遵守公共秩序、法律法规,有道德地生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追求幸福的基础。秩序是法治社会的基础,生活在一个秩序混乱的班级,一个视法律如无物的社会,是很难有幸福感产生的。
如“校园的号令”“班级生活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的班规我们定”“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们受特殊保护”等,不同的学段安排不同的内容,是在螺旋式地让学生感悟到班级、家庭、社会都需要以遵守秩序,遵守法律为前提,如此才有幸福可言。
真正的幸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有关,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大到光辉灿烂的历史进程,小到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学生应了解英雄先烈的故事,纵观百年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个人幸福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系;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类幸福必须遵循的社会客观规律入手,寻找幸福之路。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窥见“他人”的生活,了解“他人”的观点,顷听“他人”的意见,从而不局限于“管窥”之弊,理解原来幸福是认识新朋友(“拉拉手 交朋友”),幸福是愉快的“课间”(“课间十分钟”),幸福是和家人团聚的春节(“快乐过新年”),幸福是欣赏美丽的大自然(“花儿草儿真美丽”),幸福是懂得分享(“分享真快乐”)……学生更通过了解灿烂的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党史,感到“何其有幸,生于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课堂不应是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场所,而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地方。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学生能主动调查,反思生活,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感受到这是“我”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
在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的作业,让学生填写调查表,主动思考如果公共生活中没有了秩序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小组成员完成调查表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分享,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真正触动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公共生活靠大家,要主动维护公共秩序这样的生活理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体味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实现幸福生活才是重要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时,笔者借鉴了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的形式,引导小组成员编排了北洋水师的兵士和中国第三代航母福建舰上兵士的对话情景剧,对比清代末年遭受的屈辱和现在一代代人的自力更生后的扬眉吐气。通过错位时空对话的情景剧,学生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这是每一代人努力奋斗得来的幸福。
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人类生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新思潮的迸发,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迭代,都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识记、背诵等机械的作业,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收集资料、设计手抄报等作业,课后布置废物回收创意设计展览会,还可以与时俱进让学生拍摄短视频、微电影等。这些作业的设计既能与所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快乐。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评价提倡多元和开放,同时更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关注评价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等的影响。同时,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要结合,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在“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行为,教师要给予正向评价。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参与公益”中,很多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说自己参加了“暑期送清凉”活动,给环卫工人送上解暑饮品;有的说自己参加了“送温暖”活动,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送去食品和水果……这时班级里有一些学生沉默不语,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没有带他们参加这些活动,如果这时候教师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将教学进行下去,那他们就变成了“局外人”。笔者在这一环节的最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一的点评:某某同学,在班级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创建和谐的校园生活,他出了一份力;某某同学,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和老师,是个热心的人,相信她在生活中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某某同学,每次班级进行废纸回收的时候,她总会从家里带来很多废纸,这些废纸将被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出力……
听到这些评价,学生明白了服务社会没有大事小事之分,小小举动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的课堂教育指向未来幸福的生活,而课堂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这既是目的,也是途径,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幸福的生活。
和谐的课堂氛围、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都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个性能得到张扬,学习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享受参与课堂的“幸福感”。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真言”和“敢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投入课堂,诉说真的感受,参与真的体验,从而得到“真”的成长。
在学习“读懂彼此的心”一课时,有学生说道:“我妈妈最烦!从我到家开始,一会儿让我写作业,一会儿让我喝水,作业写完还要写课外作业,我想打会儿篮球,她马上就会跳起来说,学习还来不及,打什么篮球!真不想回家!”面对学生吐露的心声,教师首先感谢他的信任,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追问:“你觉得妈妈在做这些、说这些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妈妈爱你吗?”这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妈妈严格的要求对他也是一种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
家庭是学生幸福的起点,同时也是实现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有“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的目标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的道德要求。丰富的亲子活动,既是教学的必要,也是增进家庭幸福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弘扬优秀家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学校组织了“好家风代代传”的主题活动,发动学生探寻好的家风传统,聆听家庭中老一辈的家风故事,撰写“家风”主题演讲稿件并在活动时进行展示,在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从而受到教育,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家的认识得到提升,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利用课余时间和有效空间,在学生中开展特定内容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完“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后,教师布置了一项活动“我为社区做贡献”,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社区存在什么问题,思考社区亟须解决什么问题,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什么。
著名教育家檀传宝指出,对幸福的追求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息息相关,幸福与人生、伦理和教育是一一关联的系列。因此,对道德教育来说,只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致力于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幸福人生的充分展示,才能创造出体验和创造幸福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