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伟,段宛彤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王震将军是我国北大荒开发的建设者和领导者。1954-1990年间王震多次来北大荒视察,并提出一系列有助于北大荒能够有序开发的建议,为荒原的建设提供美好前景。同时作为有着丰富开荒经验的王震于20世纪50年代主持开发北大荒,将昔日荒凉的北大荒变成了富饶的北大仓。北大荒精神在荒原的开发中应运而生,承载着垦荒人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格。2021年9月党中央将北大荒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由此可见北大荒精神已经上升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学习精神。
目前,关于北大荒精神的相关文章逐年增多,但大都从其内涵、价值两方面进行解读①,有关王震与北大荒精神的文章,反而较少。本文以王震为切入点,以北大荒艰辛的开垦过程来凝练北大荒精神的形成,探求北大荒精神在新时期的价值及作用。
1956年,党中央成立农垦部,任命王震为农垦部部长主持北大荒的开发[1],随后鼓励广大农垦战士艰苦创业,打开了在北大荒生产建设的大门。农垦部的成立,离不开王震早期对农垦事业所做的贡献。一是领导开发了南泥湾,二是领导建设了新疆兵团等。开发北大荒是在继承南泥湾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的又一创新,也是新中国大规模屯垦戍边的基石。
党中央之所以选择王震来担任开发北大荒的率领者,很可能源于南泥湾时期的一些成功经验。
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鼓舞陕甘宁地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2]。广大军民克服经济困难,进行大生产运动。在党中央的指示下,1940年底,王震将军领导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南泥湾开荒造田、生产自救。在生产运动中,王震将军带头冲在一线开荒生产,担负和战士们一样的生产任务,真正做到领导生产身体力行。短短五年时间,曾经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的好江南。由于当时王震将军在领导大生产运动中屡获战功,故毛泽东亲自提笔表彰王震“有创造精神”[3]。
解放之初,新疆地区局势复杂,生产条件落后,部队攻击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1950年,王震领导战士们在守护边疆的同时,一边手持工具,一边从事生产建设。到1951年时,新疆历史上第一批国营农场、现代化企业纷纷涌现。短短三年的时间,王震领导军队实现了生活资料的有序供应,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赞扬。
综上所述,党中央派王震开发北大荒的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王震在延安时期领导开发南泥湾的一些生产经验,以及成功建设新疆的实战经验所做的正确战略部署,因此,种种成绩都可证明作为有着成功开荒经验的王震,是领导开发北大荒的最佳人选。
1945年至1949年是王震领导开发北大荒的酝酿期②,这一时期的荒原开垦主要与党中央下达的相关决策的有关,为后续王震率兵开垦荒原提供了理论支撑。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提到1946年不可空过,所除负有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4]。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向战略反攻阶段,为解决前线紧缺的粮食问题,广大的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在荒原建设中升起军垦的旗帜,掀开了北大荒开垦史上最为光彩的一页[5]。同年,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的财经委员会议上,陈云和李富春在分析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形势后,提出建立国营农场的建议。6月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工作会议上,李富春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迎接全国解放,在北满创办粮食工厂等,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6]。由此开创了广阔荒原上的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为北大荒的农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荒原开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发展农业,二是支援前线,三是安置荣复专业军人。可以看出,在当时并没有专门针对开发北大荒的文件,所以此时的开荒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北大荒。但这一时期艰苦奋斗的开荒经验则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1954年至1958年是王震开发北大荒的实践期③。1954年6月,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来到黑龙江汤原铁道兵五师营地视察,发现部队驻地荒地很多,土质肥沃,在详细了解了该县耕地以及相关的情况之下,王震萌芽了开发北大荒的宏愿[7]。同年9月王震派余友清进行实地勘察,并于10月到达密山,分批在虎林建点办场。经过五师全体官兵的艰苦奋斗,1955年元旦,建立了第一个铁道兵农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〇部队农场。
1955年8月14日,王震经过一年的酝酿与筹划,庄严地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递上了《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详尽说明了对于黑土地的调查情况[8]。这份文件凝聚了王震一年以来往返北大荒的心血,也装载着其屯垦戍边的决心,在北大荒开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动员十万干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以及同年3月20日成都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④成为推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要指示文件。“王震与总政治部商议农垦部所属农场可接收6万名军队转业的连、排干部和2万名班以下的工农骨干,青年知识分子学员等到国营农场参加生产建设[9]。”由于东北地区国营农场所需人员数量很大,因此,凡去国营农场的排、连干部,应尽量动员到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到黑龙江密山农垦局所属农场[10]。随后在王震将军统率下10万复转官兵⑤连家都没回直接开赴北大荒,掀起大规模的开荒建场高潮。故此,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北大荒的序幕。
1994年12月20日,在《历史的丰碑,水恒的财富——关于弘扬北大荒精神几个问题的汇报》一文中,首次将北大荒精神表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11]。这是北大荒精神目前可考证的最原始的出处。事实上,北大荒精神早在王震将军率领的十万复转官兵开垦荒原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形成了。
根据有关记载,未被开发的北大荒自然环境恶劣,著名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这样描绘当时的荒原: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大烟炮,谁敢当……雪飞扬,疯颠狂[12]……1958春,预一师中有将近1000多名转业复转官兵在短短100来填的时间里就建成了1000多马架,使萝北荒原焕发生机。3000多名转业官兵到八九五农场,苦战20多天,砍条子,割茅房,铲草坯,抢盖马架360多间;总后勤部、第二航空预校、空军十一师、志愿军二十一军、济南第六团等68个单位公3600多名转业官兵来到八五二农场,分配在六个分场和畜牧场各新建点,还扩建第七分场。初建点,没有住房,转业官兵白天下地开荒生产,晚上点灯抢盖马架,有的住地窖子[13]。
王震和这些复转官兵在土壤质量极差,环境恶劣的地方住下,开垦耕地,开始建立耕地区域。他带领人们吃住、研究开垦荒地的措施,这种不说苦,不说累,一杆子往前冲的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体现,是激励着官兵们向前奋斗的强大动力。广大官兵也正是凭着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荒无人烟的北大荒上安营扎寨。
1958年,本着把荒地变良田的想法,王震率领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垦荒者们发扬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在1960年建设垦区国营农场达到92个,耕地面积达10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87万公顷[14]。从此北大荒的荒地得到了大量的垦殖。
实际上,早在建场之初,国家就安排了一批专业的技术干部来到北大荒,为北大荒开垦和兴建国营农场提供技术支持。虽然这些专家有着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但是由于缺少技术设备和针对北大荒特殊地理环境的经验,在摸索着开垦荒地和建造农场上,特别是勘测方面走了不少的弯路,为了革新技术王震将军就派了农垦部的技术人员,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设备,进行实地勘测。
王震将军率领大军在开拓进取中不断追求高质量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由北大荒向北大仓的完美转变。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没有停滞不前,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同时发挥农业优势,向着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持续挺进。
我国的农垦事业是创业者披荆斩棘所创造,按照国家的需要,在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15]。王震领导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过程当中,提高了生产力,创新了经营方式,在开荒过程当中懂得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技术革新,这就是勇于开拓。
北大荒精神中的顾全大局精神在开发荒原的过程当中凝练。1947年,在毛主席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以支援解放战争,屯垦戍边的号召之下,一批批部队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地方干部以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等放弃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前赴后继地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北大荒,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之中[16]。在此期间,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窝窝头……向亘古高原发起了“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其实,北大荒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垦荒期间,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从而导致垦区粮食大量减产,为了完成国家上缴粮食的任务,英雄的北大荒人不计个人得失,勒紧自己腰带,将好口粮上交给国家,自己留下发霉的粮食,按时完成粮食购销任务,为国家分忧解难,顾全国家这个大局。
综上所述,在开发北大荒时期,北大荒人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前,兼顾着祖国与人民的需要,与国家发展同频同步,这就是顾全大局。
建设北大荒时期,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转业官兵徒步开始奔向荒原,有的扛着行李,有的拖家带口背着扛着红旗……这不只是一只普通的队伍,而是伟大英雄群体的代表,他们忠于国家、为着革命事业在荒原上奋斗终身。
王震同志也是在疲劳的工作中被累倒,但他仍然不顾身体状况,亲自到北大荒指导工作,这就是王震的奉献精神。正是有了王震以及这些垦荒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北大荒开垦出诸多的土地,才有今天垦区的繁荣发展。
同样作为铁道兵三师代师长的黄振荣同志,在王震将军的号召之下来到了北大荒,由于当时环境的恶劣,在茫茫的大雪原依然坚持徒步行走,最后不幸导致自己的脚趾头被冻坏了9只。两年的时间里,黄振荣同志就带领着手下的上千官兵开垦了50多万亩的荒原,黑龙江的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以及八五五农场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不忘提醒着后世人继续完成生前自己未能完善好的事业——开发建设北大荒。据统计,在北大荒开垦建设中,有1.2万余人牺牲在这里,有转业官兵、知识分子、支边青年[17]。他们在北大荒这片土地献了青春献子孙,推动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发展。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震将军带领战士们吃苦耐劳,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贡献给了这片东北荒原。这种始终坚持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忘我敬业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北大荒人爱岗敬业的执着追求。这就是无私奉献。
北大荒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北大荒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荒精神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北大荒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王震就曾指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说到底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8]。
1941年,为响应国家号召,王震将军率领大部队挺进南泥湾,进行史上有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其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产生了延安精神。其中延安精神的内涵就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北大荒精神在发展的同时直接继承延安精神以及南泥湾精神当中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并在此基础上发扬人民军队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党领导广大军民在特殊历史环境下锻造成的伟大精神意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9]
黑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是王震将军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进程中艰苦奋斗形成的,同延安精神以及南泥湾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当中包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相契合。北大荒精神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垦区人民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分析北大荒的整个开垦过程不难看出,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过后,北大荒精神在垦区人心中始终发挥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支撑北大荒才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
北大荒精神与垦区发展同根同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代代相传。从一定程度上讲,北大荒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在开发北大荒的过程当中,北大荒人民为了提高垦区发展这个伟大目标而共同奋斗,这种集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故而,北大荒精神不仅是垦区人民的物质财富、动力支撑,同时也上升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北大荒的开垦史当中可以发现,北大荒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极其深厚的优秀文化,即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文化源自北大荒人民开发荒原的艰苦实践,包括知青文化、军旅文化、齐鲁文化、黑土文化。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文化与精神都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且任何成果均来自于实践。那些先进的精神都不是凭空而谈,而是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态。
北大荒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北大荒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在当代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北大荒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是一种在特定时代催生出来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是新时代推动人们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荒精神已经上升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北大荒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发扬。
北大荒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与荒原实践开发的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民良好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20]。北大荒精神与垦区发展同根同源,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新的形势下,应该积极学习王震将军领导复转官兵在开垦荒原时,为了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在奋斗中凝结而成的这种群体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精神支柱的作用。
北大荒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以王震将军为首的垦荒者是当今的时代榜样。同时,北大荒精神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下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上升为全国人民学习的重要精神之一。
[注 释]
①199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历史的丰碑,永恒的财富——关于弘扬北大荒精神几个问题的汇报》为题,对北大荒精神的内涵第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首次将北大荒精神表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既是目前北大荒精神内涵可考证的最原始出处,也是学术界关于北大荒精神的一个比较权威、官方的内涵界定。陈彦彦《论北大荒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认为,“北大荒精神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政治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隋凤富在《人民日报》刊文认为,北大荒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既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昂扬奋进、创新卓越的时代精神的发展。
②1945年至1949年期间,基于党中央“战略北进”的战略部署,北大荒人开始高举军垦大旗,创建一批批国营农场,为北大荒的开垦做好前期准备。
③1954年开始,王震将军就已经在为北大荒的开垦做着勘察工作了,付诸了实践。之后又经过一段时期的勘测工作,在1958年正式大规模开垦,故将这一时期归结为开垦北大荒的实践期。
④1958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指出:“军垦既可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生产、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原部队可调的条件下,应实行军垦。”这一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垦事业的发展。
⑤1958年3月到5月,成千上万名转业、复员官兵,响应中央号召,来到北大荒。5月底,到黑龙江进行耕种的复员官兵就超过8万人,而军官以上达到了6万人,包括四个部队医院以及大量的随军家属,并总共称为10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