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艰苦奋斗透视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内在逻辑*

2022-02-10 12:29邹佰峰宋柯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邹佰峰,宋柯燃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完成新的使命任务,是必须给予回答的时代之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从理论和实践的学理角度出发,艰苦奋斗可以理解为一种路径选择,一种精神内化,一种行动落实。艰苦奋斗发端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精神传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得到彻底贯彻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关键要素。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历史交汇期,立足于艰苦奋斗的视角,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内在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一、历史逻辑: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探求的路径抉择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着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其内在因素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来内忧外患、贫穷积弱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更是在一次次历史危局中不断发展壮大,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必然路径抉择。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改变国际地位的艰苦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艰难的奋斗史。如何改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实现民族独立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否可以出现一个真正代表民族的利益的强有力的政党更成为化解国内外风险危机的重中之重。各种努力找到民族出路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不是被内外反动势力碾压消灭,就是沦为内外势力的附庸。究其根源,一方面这些方案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盲目学习西方照搬照抄西方,没有意识到不同时空条件下创造的方案简单地平行效仿移植是不可取、不可行的;一方面,是没有一个政治力量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要么不想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要么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在这样举步维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之问一再提出:中华民族如何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改变自身国际地位的路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利益,客观判断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首要解决的是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外辱。中国共产党彻底坚定的革命性在此得到充分彰显,以实现民族的利益为自己首要的利益,以实现民族解放的目标为自己最根本的目标。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依然没有彻底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也没有彻底改变受西方遏制和打压的境地,实现强国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极其艰难和危险境地的历史,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艰苦奋斗,就不能代表和实现民族利益,更无法改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人民改变命运的艰苦奋斗史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苦难程度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难度也是世所罕见的。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众多道路与救国方案失败交织在一起,究竟依靠什么样的力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什么样的斗争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旧式的阶级力量以对外妥协退让试图求得饱受奴役压迫下的夹缝生存,结果只能是将人民群众置于更加困苦的境地。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关键时刻毅然决然担当起拯救人民群众的使命,奋勇开启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幸福之路。当然,这一过程是充满曲折的,也是艰苦卓绝的。没有通过艰苦奋斗就想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只能沦为纸上空谈,离开艰苦奋斗的前行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中国共产党深知艰苦奋斗对于人民幸福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反思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前行的道路上,防止脱离实际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践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只有通过艰苦奋斗让人民获得幸福生活才是必由之路,才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当然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人民群众真实地收获到的参与感、奋斗感和信任感是对党领导的事业最满意的评价。

二、理论逻辑:艰苦奋斗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功创新的精神内化

理论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从理论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回答自身成立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要回答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自身指导思想的创新和飞跃,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保持自身的生命力。理论的创新的难度决定了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选择艰苦奋斗是不可避免的。

(一)艰苦奋斗贯彻于党选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艰难的过程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生。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首先是一部艰难探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艰辛复杂的探索过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在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比中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全部人类思想成果的科学结晶,它所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价值诉求,是真正能够承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史诉求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民肯定和接受也经历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传播并让更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同步的,每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在坚定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信心的同时,也是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再次肯定的过程。“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2],对马克思主义艰难探求和选择的过程尽管充满了曲折,但是却进一步诠释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性,也进一步诠释了艰苦奋斗已经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已经内化于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的全过程。

(二)以艰苦奋斗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等于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革命实践问题。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这一过程是艰难的理论探索,其实质在于寻求一种解决中国特有难题的专门方案。“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基于对革命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表面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运用的教条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科学指导中国革命,直接后果就是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难以避免地给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难以完成,还表现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理论和实践的创造力,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真正动力在于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与人民艰苦奋斗得出的创新举措相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足于中国实际并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创新的同时促进实践的与时俱进。

(三)以艰苦奋斗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篇章

世界局势重大变局和国内巨大进步的双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不因时代的进步变得简单容易,反而更加艰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从艰苦奋斗的视角出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首先应关注“当代”条件下的环境变化和问题要求,在立足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明确认识,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守正”,然后才能谈“创新”,就是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同时又为之注入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即结合中国国情,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容与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结合从而实现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又熔铸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过程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建党以来的艰苦奋斗作风,关键在于回答了新的时代之问,给出了新时代需要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这是以艰苦奋斗为脉络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结论。

三、实践逻辑:艰苦奋斗是民族复兴的行动落实

从实践观点出发,艰苦奋斗强调的是在客观约束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人民的实践活动实现奋斗目标,强调的是实践中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带有典型的艰苦奋斗色彩,艰苦奋斗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印记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功来源于党的艰苦奋斗。

(一)站起来:以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争取民族新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就是要回答“如何站起来”的历史之问。这张课题的试卷险境叠加,难度系数之高,危机程度之深,世所罕见。无论从革命对象的强大程度,还是自身实力的弱小程度,都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然要在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基础上,持续推进艰苦奋斗。“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3]818,中国共产党除了艰苦奋斗,没有其他的路可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艰苦奋斗的超然决心和勇气,不仅渡过了每一次危机,而且深刻地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站起来”的初心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行”,有力证明了艰苦奋斗的“能”。

(二)富起来:以艰苦奋斗的积极性推进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内经济现状和国外敌对势力的孤立封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富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绕不开的目标。针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问题和困境,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迈向了“富起来”的伟大征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艰难程度超乎想象,不仅面临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且还要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左”“右”倾思维的干扰。不找到正确的道路,不继续艰苦奋斗,“富起来”就是一个泡影。我们党一方面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方面紧密团结人民群众共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明确地定位了“富起来”的目标和路径,也再一次验证了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是事业胜利的必由之路。

(三)强起来:以艰苦奋斗的决心开辟新时代的伟业

展望新时代新阶段,为使民族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思想自觉,更是一种行为主动,反映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自在自为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行动,折射出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实践的高度肯定和认同。“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2],党的百年艰苦奋斗经验在面临新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在新时代,更加复杂的国际变化新形势和国内发展新态势的实际情况,“强起来”也有着不同阶段的具体化目标和标准,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有新的诠释。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人民的时代创造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艰苦奋斗中得到充分的彰显。面对新的内外部压力和人民对于“强起来”的新要求和新期盼,除了艰苦奋斗,没有任何现成的和安逸的路可以走。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