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积极沟通技巧

2022-02-10 05:19杨兆宝
江苏教育 2022年95期
关键词:共情班主任心理

杨兆宝

在一次班主任沙龙活动中,一位班主任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某次单元测验,一个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希望他好好反思,并寻找原因,没想到这个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我又不是最差的,班上还有人比我更差呢”。这个案例引起了班主任们的共鸣,大家都表示日常带班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上进心,面对问题和困难一味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笔者以为,其实学生的行为背后是有其特定的心理原因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尊重的需求,希望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当教师用批评这种消极的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时,就会激活学生的防御机制,学生会用逃避等来维护自己尊严,维持心理平衡。

案例中的学生虽然表现出满不在乎,其实内心是难堪痛苦的,他潜意识里把来自他人的批评判定为对自己的攻击,进而采用否认、掩饰、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来缓解和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教师长期的消极沟通,极易让学生开启防御机制,他们会自动屏蔽外界客观的评价,找理由为自己开脱,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或者放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自我评价往往依附他人的评价,逐渐丧失自信;而且他们会变得敏感焦虑,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满意,没有安全感,在人际互动中极易被激怒。班主任应通过积极沟通,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御,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尊重并理解学生,运用积极沟通技巧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一、积极沟通要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希望被理解和认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和家长要多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而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成年人都可能会犯错,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有缺点或错误的时候,要给学生解释的机会,提供改进的建议。

师生交流沟通要注意场合,尤其是批评学生的时候。一些教师喜欢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大庭广众下进行批评教育,此时学生是很难听进去教师的话的,他们或是一言不发,或是表面应承,内心其实是非常抵触的。如果教师能找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与学生交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会说出心里话的,也能真心实意地接受教师的意见。

尊重学生要包容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用鼓励代替指责。当教师一味批评、说教、贬低学生,并不断向学生传递失望的情绪时,学生是不可能从这些消极的沟通中感受到爱的。所以,即便是批评也要心平气和,而不是盛气凌人、意气用事,把批评变成情绪的宣泄,这样的沟通,容易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尊重学生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己的力量,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在事情中成长,提升自我的价值感。例如:两个学生发生矛盾,如果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通批评,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还会让学生关上心门;但如果教师能心平气和地和学生沟通:“你一直是一个明事理的学生,能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发生这件事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呢?”这样的沟通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二、积极沟通要理解学生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觉知、把握与理解,是一种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等方式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体验到他人的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好地理解他人,预测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进而选择最合适的办法去帮助别人。共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缺乏共情能力的教师是觉察不出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期待的,缺乏共情的沟通只能是无效的说教。

共情需要换位思考,接纳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处境,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思考和解决问题。班主任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感受的理解。作为学生,如果他们内心的感受被看到了,他们会更愿意表达自己,会更愿意接纳批评,从而更好地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做出改变。例如,当学生考试没考好时,班主任可以用这样的几句话来与学生共情:“老师看到你一直没有把试卷拿出了,知道你现在一定很难受,还有点担心被嘲笑。老师这里是安全的,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我听一听呢。”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善意和理解时,他们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看到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感受,进而指导学生反思提升,学生才不会主动防御。

三、积极沟通要讲究技巧

良药何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班主任如果能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与学生沟通,即使是批评也能让学生坦然接受,并冷静地思考和反观自己的行为,在批评中获得启发,激发出成长的内生动力。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如教师可以运用三明治法,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间,这样被批评的人会更愉快地接受批评,因为三明治的第一层是赞扬、赏识等积极面,第二层是建议、批评等观点,第三层则是鼓励、信任或支持。教师用这种“二加一”的方式表达批评、建议,不仅会让被批评者感到被理解和信任,还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接受建议,改善不足的地方,拉近师生的关系。

1.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多关注“过程”,而不是只针对“人”

“对人的”批评一般都指向结果,有“贴标签”的嫌疑,如“你真是不可救药”“你真是个笨蛋”“你是个不求上进的人”等等。这样的沟通语言直接给学生贴上负面的标签,甚至是对学生的人身攻击,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过程的”的批评,是指向事情本身的,如“你最近学习不够努力呀”“你最近的专注力不够啊”,这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学生自我完善有建设性的作用,容易让学生接受。

2.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适当自我暴露

教师在批评时适当地自我暴露,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方面,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困扰和担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的真实想法,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一种安全、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从而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另一方面,教师在批评过程中适当地暴露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的错误,增加学生自身的领悟,让他们从教师的教训中获得经验。这种暴露彼此相似点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戒备,自然而然地吐露心声,主动思考自己犯错的原因,并调动自身资源改正错误。

3.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保持语言和行动信息的一致

一致型沟通是著名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弗吉尼亚·萨提亚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通俗的讲,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期待,也关注对方的观点、期待、渴望和感受,同时还兼顾到当下的情景。例如,一节体育课被临时调换成了语文课,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不听讲,还表现出抵触的情绪。教师可以这样和他沟通:“我一走进教室就感觉你今天非常不开心,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觉错了,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故意不听讲,我是比较失望的。你可能对体育课更感兴趣,你在体育课可以收获快乐。但是只要你认真投入,在语文课上你也一样可以收获知识和快乐,我们试一试,好吗?”这样的交流沟通,既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也看到了对方的期待和感受,合理表达感受而不是宣泄情绪,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老师,进而拉近师生关系。

总之,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学生虚心地接受,正视自己不足,诚恳地改正。消极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防御,否认或回避自己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智慧地运用积极沟通,在积极沟通中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

猜你喜欢
共情班主任心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小测试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