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融通打造“思政+”课程新样态

2022-02-10 05:19
江苏教育 2022年9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学校

袁 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在高中阶段推动思政课落地生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每一所普通高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江苏省宿迁中学通过四维“融通”,积极探索构建“思政+”课程新样态,即“思政+课程”“思政+环境”“思政+基地”和“思政+家庭”,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融通育人新样态。

一、“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高度

1.落实思政课程,筑牢思政课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学校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过程中,坚决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学校改进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把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单列标准、单独评审,保证思政课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比例稍高于其他学科。为了更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做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火”起来,让学生“入脑”“入心”“践行”,学校定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除了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外,还组织教师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如到泗洪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锻炼,到朱瑞将军纪念馆、苏北大战纪念馆等红色基地接受精神的洗礼。这些活动拓宽了思政课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思政课程资源。

2.实施课程思政,强化学科融通育人

如何找到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学校在融通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即以“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建设项目——“筑梦大成”好教师团队的成员为领衔人,结合学科特色,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政内容,对各门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梳理,将其中的德育内容编入讲义。学校定期开展系列课程思政活动,加强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引导。如语文学科“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政治学科利用周末安排学生调研“家乡治理情况”,利用所学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撰写调研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历史学科每月一次开展的“你讲我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等等。课程与思政相融相通,实现了所有课程有“思政”,所有课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3.挖掘人才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人既是育人的主体,也是育人的资源。作为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省特级教师的张德超校长带头讲思政课,他在学校创造性地开设“语文润人”思政课程选修课,覆盖高中三个年级,先后开设“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活语文学习:学语文学做时代新人”“语文中的核心价值观”等专题,并开设“大成微讲堂”课程。学校教干、名特优教师、优秀学生根据思政教育需要,拟定专题,也分时段开设“大成微讲堂”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学校还聘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社会先锋模范人物为学校思政课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校与市教育电视台合作,利用网络视频系统,每周日和周三晚上,开设“放眼看世界”课程。另外,学校整合各种资源,建设融通校本课程,如“家国人生”影视课程、“带着生命的感动成长”等系列感恩体验课程、“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十八岁成人礼课程、“而今迈步从头越”行走课程、“走向诗和远方”田野文化艺术课程、“培根铸魂”劳动技术课程等,积极构建思政课高品质活动课程体系,努力创生高品质活动体验。

二、“思政+环境”,春风化雨有厚度

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工作,紧紧围绕融通育人理念,统筹推进校园环境、设施与文化建设。

1.美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数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为根基,以近百年校史为依托,注重发挥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作用,挖掘学校校史、校风、校训的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如我们将校园命名为“黉园”。黉者,古之学校也。黉学又称文庙、孔庙,是古代庙学合一之场所,后代指学校,但特指拥有孔庙的学校。江苏省宿迁中学发端于钟吾书院,成长于孔庙,至今老校区还完好保存明代建筑孔庙大成殿。为传承学校儒学文脉,不忘初始建校记忆,学校将新校区校园命名为“黉园”。

2.优化校园文明环境

学校将文明创建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行动、书香熏陶行动、文明创建行动、实践养成行动、监督惩戒行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校园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随处可见、抬头可读”;开展志愿服务、光盘行动、“做文明有礼的宿中人”等主题活动;组织文明之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餐桌、最美教室系列评比活动,从细节处倡导文明风尚。

3.亮化典型示范环境

学校加强校风教风研风学风建设,各部门协同营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及时发现、大力宣传、广泛推介学校师生先进典型,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群体的示范效应。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温暖宿中人物”“十佳教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学干”等校内各类师生先进典型评选、宣传表彰工作,以典型引领学生成长。

4.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统筹新媒体建设管理,组建新媒体联盟,提升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的引领作用,实现校内媒体联动联控,构建以学校官网、官微为龙头,微信、微博、美篇为主体,师生自媒体为侧翼的“微宣传”体系。学校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建立“国防教育”“学党史”“德育课堂”“中华经典”等专题网站,打造“放眼看世界”“红色观影活动”等育人品牌。

三、“思政+基地”,情境体验有温度

学校深入挖掘宿迁地方资源的教育内涵,定期带领学生寻访教育基地,利用现场教学情境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带入感”功效,在“情景再现”中实现书本与现实的结合、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走近政治历史,感受老区革命精神,二是感受自然风光,领略水韵名城精粹,三是触摸经济社会,感受“中国酒都”产业创新之路。宿北大战红色记忆基地,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宿迁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地点。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前往该基地,身临其境地体验宿迁地区革命斗争场景,感受宿北大战的波澜壮阔。

四、“思政+家庭”,和谐共振有效度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加强思政教育、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家庭与学校协作协同协调、共建共育共享的大教育格局,寻求教育“和谐共振”,增强教育实效。

1.举办家长学校,分享思政教育成果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组建家校联系微信群等,定期分享思政教育成果,树立正面典型,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良好的家风熏陶感染孩子,形成家校办好思政课的合力。引导家长教育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善言、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利用节假日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广泛利用红色资源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给孩子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延长学校思政课的链条。

2.开放思政课堂,创新思政教学形式

学校长期开放思政课堂,每个教室后面都会给家长留个听课席,家长随时走进思政课堂。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听思政课,也可向教师提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真正把思政课办得接地气、有载体、魅力十足,触动孩子心灵,点亮他们人生的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进而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思政课是帮助学生系好纽扣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学校思政课指明了教育教学方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继续推动思政课程与各学科的融合,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