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起 , 余国新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化肥可以说是我国农业增产丰收的一大功臣,但其增产效果也是有限的,盲目增施不但不会带来产量的增加,反而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2017年5月原农业部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着力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鼓励农户选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采用有机和无机结合的生产方式。加强有机肥推广力度、推动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成为破解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2]。
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之一就是有机肥的使用。早在远古刀耕火种的时代,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就学会用植物焚烧后留下的残渣为下一茬作物提供养分,到春秋时代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造肥和施肥技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单纯使用有机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产量的需求。化肥的出现和普及满足了农户对高产的追求,也使得有机肥逐渐失去了其主要地位。如何鼓励现代农民重新积极施用有机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本质属于一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行为,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
1)内部因素对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农户认知特征等。研究表明,农户的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收入都会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4]。而与普通农户相比,村干部或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更具有保护土地的意识,其生产经营决策更具有远见性,倾向于选择施用有机肥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5-6]。除此之外,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经营规模通过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态度和能力,正向激励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7]。农户对有机肥的了解程度、对长期大量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同样有显著正向影响[8-9]。
2)外部因素对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当地有机肥宣传力度,政府政策补贴力度,农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等。无合作组织治理时,政府规制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10],地方政府对施用有机肥的农户实行补贴等激励措施,能有效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11-12]。同时,当地农技部门的推广宣传力度对有机肥使用行为也有着积极作用[13]。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还发现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决策过程还会受到亲朋好友的影响,农户亲朋好友中施用有机肥的人数越多,选择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也越大[14-15]。
由此可见,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河南省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农业生产大省,其有机肥推广使用程度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意义深远。但总结已有文献后发现,近年来关于河南省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研究利用在河南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分析模型研究影响种植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河南省有机肥推广、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农户认知特征是影响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认为:“人们能够通过正确解读外界的变化来增强认知,从而影响和修正行为。”有机肥不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实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可持续生产。但是目前许多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并不全面,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有机肥对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当农户面临肥料选择时,对有机肥认知越全面的农户,其越了解有机肥的优点,相较于不了解有机肥的农户就更有可能选择施用有机肥。同样,对化肥减量相关政策越了解,对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危害认识更清晰,也更可能选择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因此本文作如下假设。
H1:有机肥了解程度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2:化肥过量使用危害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3:农户对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其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农户的行为决策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仅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在环境因素同样也会影响农户行为。行为场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部驱动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该理论还形象地把外部环境因素比作是农户行为的“导火线”,当农户有很强的内部驱动力,恰好环境因素又符合农户心理预期,那么此时外部因素就发挥“导火线”的作用,促使农户做出实际行为。外部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激励程度、农户获取技术指导方便程度、当地有机肥宣传力度等。适当的宣传引导会形成宣传效应,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引导农户的有机肥施用行为。而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整体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所以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掌握科学有效的生产技术,获取技术的难易程度也成为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作如下假设。
H4: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5:技术获取便利程度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6:有机肥宣传力度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种植大省。本文所用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年7—10月作者在河南省漯河市、许昌市、信阳市、新乡市共4个市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为了保证问卷合理性,在阅读文献、掌握基本理论初步设计出调查问卷后,先选取一个试点村随机抽取20户种植户进行面谈形式的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完善整改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调查工作。此次总计发放问卷385份,剔除掉信息不全、漏答、错答等无效问卷10份,实际有效回收问卷375份。
农户是否存在有机肥施用行为,只有“无行为”和“有行为”两种情况,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将被解释变量定义为“农户是否存在有机肥施用行为”,以结果“是(Y=1)”和“否(Y=0)”的二元取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P代表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发生概率。β=(β0,β1,β2,…,βn)是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1,X2,X3,…,Xn表示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对有机肥了解程度、化肥过量施用危害认知、农户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等影响因素。
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本文研究需要,将因变量(Y)定义为“农户是否有施用有机肥行为”,农户的有机肥施用行为被解释成二元选择变量。在实地调查时首先询问农户“您在农业生产中是否施用有机肥?”,受访者只有“是”和“否”两种回答选项。将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认知特征影响和外部因素影响。认知特征包括:有机肥认知(X1)、化肥过量施用危害认知(X2)、政策认知(X3)。外部环境特征包括:政策激励(X4)、技术获取便利程度(X5)、有机肥宣传力度(X6)。变量定义及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赋值
本文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logistic回归,结果经整理后如表2所示。
表2 logistic回归结果
1)化肥过量施用危害认知的回归系数值为0.402,并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z=0.402,p=0.009<0.01),意味着农户对化肥危害的认知对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预期方向一致。化肥的养分并不会完全被植物吸收,未被吸收的物质成分下渗造成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富营养化,农作物品质也会随之下降甚至产生有害成分。对化肥危害的认识越深刻,越能控制化肥用量,因此也更有可能选择施用有机肥。
2)政策认知变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386,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z=0.386,p=0.015<0.05),说明农户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会对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预期方向一致,说明对化肥减量政策理解越全面的农户,越容易发现化肥减量的好处,也越容易付出有机肥施用行为。
3)技术获取便利程度变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517,并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z=0.517,p=0.003<0.01),意味着农户获得技术指导越容易,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越大。这与预期方向一致,对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需要寻求指导帮助,容易获得技术指导的农户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保障,也更有可能选择施用有机肥。
本文将农户有机肥认知、化肥过量危害认知等6项作为自变量,将农户是否存在施用有机肥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农户对化肥过量施用危害认知、政策认知、技术获取便利程度共3项变量会对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启示:
1)加强化肥减量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目前农户对化肥减量相关政策文件的了解程度不够,很多农户还是习惯性认为增施化肥能让产量得到保证,这就需要基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宣传,让农户认识到化肥过量施用并不会带来产量的增加反而还会危害农业生产环境甚至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对国家化肥减量行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2)鼓励农资销售商参与宣传有机肥。农户在购买肥料时,必不可少地会接触到经销商关于肥料选择的建议和相关产品的推荐。鼓励经销商在农户购买肥料时,向农户说明化肥过量施用的弊端,主动向农户推广有机肥。同时也要严格管理地方有机肥市场,严格规范有机肥市场准入机制,以防劣质产品钻空子。农户选择尝试使用有机肥,结果用到了劣质产品,不但没有提高产量反而造成损失,这会极大地打击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因此在宣传有机肥好处的同时,也要确保有机肥品质可靠。
3)畅通农业技术指导途径,提高农户获得技术指导的便利程度。结合当地村民实际需求定期开展农技培训。畅通技术咨询渠道,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知道找谁解决、如何解决。帮助农民掌握新兴技术,更好地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活动。引导农户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手段增加产量,而不是将全部增产希望寄于化肥。